“艾尔克,这四个人都犯了什么事?”库尔班问道,他准备根据罪名大小来安排四人的工作。
“他叫李清元,粮库工人,中饱私囊,贪了粮库中的粮食。”
“这个叫牛奋,因为赌博和嫖娼,还不孝敬父母。”
“那个叫孙小飞,也是因为赌博和嫖娼。”
“最后这个叫杨茂德,和咱们是同行,之前是京城第三轧钢厂的厂长。因为大吃大喝,打压工人被发配劳改的。”
艾尔克将四人的情况简要的介绍了一遍。
听完艾尔克的介绍,易中海知道自已遇到的就是杨茂德而不是什么长得像的人。
一想到自已可能这辈子都要待在这里,易中海的内心就有些崩溃。
杨茂德这会也看到了易中海,更是心中恨意滔天。
他认为若无聋老太太和易中海,自已就不会调走和打击工人,也就不会来这个鬼地方。
两人都有话向对方说,只不过碍于边上有车间主任库尔班和保卫科科长艾尔克他们,只能暂且压下内心的冲动,准备另找机会。
艾尔克介绍完之后带着剩下的囚服去了下一个车间,易中海压下内心的惶恐和好奇去了厕所。
等他上完厕所回来后,库尔班正在训斥杨茂德四人。
“易师傅,我记得你也是京城第三轧钢厂的,应该认识他吧?”库尔班拦住准备回工作岗位的易中海道。
易中海收回难看的脸,回答道:“认识,他是我们厂长。”
“那好,今后他就跟你了,负责替你搬运物资。”库尔班说道。
“好的。”易中海急忙答应下来。
“易师傅,他已经不是什么厂长了,是一名劳改犯,以后有什么重一点的工作就交给他干。”库尔班笑着说道。
未等易中海说话,他转身对杨茂德道:“记住,你已经不是厂长了,而是一个劳改犯。你要积极劳动,认真改造,听懂了吗?”
“听懂了。”杨茂德不敢怠慢,恭敬的回答道。
他刚开始曾仗着自已之前上过战场,当过厂长不服管教,被狠狠的收拾了一顿之后,如今要多乖就有多乖。
库尔班随后将其他三名囚犯也安排了下去。
易中海回到岗位上,低声问杨茂德道:“你怎么也来这里了?”
“你以为我想来吗?还不是因为你和那个老聋子。”杨茂德咬牙切齿的回答道。
易中海反驳着问道:“你公款吃喝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若非帮你们调走工人,我哪会有今天。”一想到从高高在上的正厅级厂长变为一名劳改犯,杨茂德想死的心都有了。
易中海的内心也是一片凄凉,原本还想着靠杨茂德将自已调回京城,如今他自个也成了劳改犯。
自身尚且难保,更何况是帮助自已了。
一想到自已可能这辈子都回不到京城了,易中海想死的心都有了。
若是他知道聋老太太也死了,估计会更加崩溃。
不提易中海和杨茂德见面之后,两人内心有多么崩溃,张建华这边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
每天固定一节公开课,然后就是带着5名研究生学习研发。
这次垂钓上来的知识非常深奥,他自个也未完全搞懂,于是他就带着五名研究生,以自已提出来的观点作为研究方向。
同时,他还经常到金属加工机床制造厂和摩托车厂指导工作,以便早日实现量产。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摩托车厂所需的工业加工机床全部安装完毕,其他所需的材料也全部达标。
可以正式进入量产阶段了。
经过一周的试生产,证明摩托车的量产已经完全实现了。
“我要向党中央报喜。”张少维激动的说道。
“对,要让领导同志们亲自来摩托车厂看一看,可以商量出口一事了。”侯克明附和道。
“建华同志,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我要再次向党中央向你请功。”张少维感慨的说道。
“部长过誉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张建华谦虚的表示道。
当天,张少维便将这一情况报告到了党中央。
当知道自主研发的摩托车实现了量产,且性能优于全球之后,接见过张建华的两位领导亲自赶来察看。
“这就是咱们自已生产的摩托车?”领导好奇的问道。
“嗯,都是咱们自已生产的,从配件到发动机都是国产的。”张少维解释道。
“好嘛,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你们要继续保持。”领导高兴的说道。
“是。您要不要亲自看一看摩托车的性能。”张少维询问道。
“走,咱们一起去看,看他张少伟是否在吹牛。”领导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道。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摩托车试验场地,随着领导将手中的红旗挥下,三位摩托车手犹如离弦之箭一般迅速驶离。
“这……这是摩托车?”人群中有位将军激动的说道,他在战争年代缴获过摩托车,和自家的摩托车根本没法比。
“嗯,这辆摩托车采用的是双缸设计,是张建华同志研究设定的,最高时速可达265公里每小时。”张少维介绍道。
“好好……”领导激动的放下望远镜,招手将张建华叫到身边。
“我记得你,咱们的机床就是你带人突破的,已经初步实现了量产。”领导的记忆力非常好,只见过张建华五分钟就记得他了。
“是的,侥幸成功。”张建华激动的说道。
“领导,据下边人反映,张建华同志自从研究机床以来,就没有在12点之前睡过觉。”张少维不认同张建华属于侥幸。
“是啊,哪来那么多的侥幸,都是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领导感慨了一句,然后继续道:“小同志,虽然你还年轻,可不能这么劳累,国家的工业发展还需要你们年轻人呢,可不能累坏了。”
“嗯,我会的。”张建华急忙回答道。
领导高兴之下,从试验场地回到厂里之后就立即手书了一首小诗歌。
张建华非常激动,有种见证历史的感觉。
他走上前去,用商量的口气问道:“您这首诗能不能让我收藏了。”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你若是还能研发出其他对国家有益的产品,就是让我把自已的作品全部给你抄写一遍都成。”领导笑呵呵的说道。
张建华激动的把诗作收了起来,他准备今天回去就裱起来。
有这首诗歌在手,他看谁敢在特殊年代找自已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