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近于泯灭,潮湿到木头渣子上都生蘑菇。
荒原中一小股疲惫不堪的战士静静聚在一起,在数千年如一日的荒原中等待,谁也说不准下一刻,最爱谈论的未来成为禁忌。
沼泽地的岸边,几名战士正在水里摸索。
吕三思握着手中指北针,殚心竭虑想要思考出下一步行动,该向何处突围?
他想求死,或许会死于某一场战斗的某一发流弹,也许会倒在冲锋道路上,他想过很多种死法,可他不想带着这么多战士一起去死。
黄昏笼罩下的三江平原上,所有人都静静等待,等待他的命令。
“已经不能再等了,四面八方都有日伪军讨伐队,咱们没纵深缓冲了。”一名战士急切地说。
吕三思想不明白:“这几天日军讨伐队没有向我们发起进攻,也没有缩小包围圈,为什么?”
“别管为什么,先突围出去再说。咱们不能全死在这里,得有人冲出去向陆副团长汇报,让人知道咱们死在哪儿。”
另一名战士说:“东面是大片沼泽湿地。”
“不行,咱们就是被追过来的,曹队长让咱们和大部队汇合。”
“咱们已经汇合了。”
面对战士们杂七杂八的讨论,吕三思心神不定,他该向何处突围?
仗打成这样,日伪军调集千余兵力围剿,他不相信陆北对此一无所知,这几天日伪军讨伐队不再缩小包围圈,从斥候汇报的情况来看,敌人似乎在固守防御。
防御?
防御什么,第五师留守部队都被打散,一小拨人马成功和自己汇合,但也暴露行踪,遭到日伪军的重点攻击。现在萝北地区的抗联部队,只有陆北所辖一部。
见众人讨论半天也定不下一个方案,吕三思准备实行一言堂,他是团长,也是政治委员,有足够的权力决定队伍的前路。
日伪军讨伐队肯定受了什么刺激,才会停滞不动就地防御,这些天包围圈外也没有通讯员突进来。吕三思断定包围圈外有抗联部队,但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方向,对方也不知道自己准备向何处突围。
“这是陆副团长给咱们制造机会,他成功牵制住日伪军讨伐队注意力,现在就看咱们的了。”吕三思说。
“那咱们该向什么方向突围,这件事已经吵了两天。”
“北面!”
“北面?”基层支部委员们面面相觑。
“往北面可是日伪军重点进攻方向,而且有城镇公路作为依托。”
吕三思下定决心:“向北,咱们要出其不意。”
“万一~~~”
“休息一晚,明天天亮前出发。”
“是!”
当命令下达的那一刻起,全体指战员们都认定一件事,向北、向北······
陆副团长肯定在北面,他会策应突围。
······
此时此刻。
陆北掐着点,他看见日伪军讨伐队换哨,将各处岗哨位置都摸清楚。
村里的日伪军进进出出,从岗哨和巡逻队数量,以及装备配置,三挺轻机枪,村头哨卡左右两个射击点。村尾还有一挺,那是防止背后袭击。
拉着马车的几个日军士兵离开村口,大概给周围蹲伏的日伪军送饭,上面有木桶,一个木桶可供一个步兵小组,足足三个木桶,显然日伪军把一半兵力安置在村外,以此为犄角之势。
重机枪不利于携带,特别是追击歼灭战中,轻机枪更为好用,而且用不着那么多人照料。
一比四的兵力悬殊,而且村内构筑有防御工事,骑兵在狭窄的村内小巷篱笆院里无法展开优势,进攻是不可能的。
前后都设有机枪阵地,左右两侧没有,特别是面向森林一面。陆北有些后怕,这只是日本人让自己看见的,看不见的更为要命。
“故意这样是吧?”陆北忿忿道。
“咋啦?”
“看似内松外紧,实则无论从何处进攻,村子四周围都是平地,只需阻挡片刻,便会派兵迂回至我方后背,来一个三面包夹,逼着咱们冲进村子里。
一旦进村,咱们的骑兵就无法利用速度优势,快速机动。”
陆北把这叫做中门大开战术,故意诱导人往里冲,对方太过于想当然,故意露出破绽钓鱼。
这鱼能钓的到吗?
这能咬钩,陆北不如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鸡肋~~~鸡肋~~~”
摇头叹息几句,陆北缓缓向后退去,离开灌木丛。
莲北村不好打,对方指挥官很高明,既担心包围圈内的抗联从这里突围,又害怕抗联从背后奇袭,双面夹击。于是乎将一半兵力安置在村外作为第一道防线,另一半兵力安置在村内固守,两手准备。
无论里应外合,都要遭到反击,若是从左右两侧进攻,则会遭到村头和村尾的交叉火力网,对方明白自己只需要争取时间,等待增援抵达,便能够一劳永逸。
芝麻大点地方,硬是能玩出花来。
陆北想不出办法打破包围圈,无论是从兵力、武器配置,战术运用上,敌军死硬呆板,但在绝对优势前,呆板是绝对不会出错的。
自己打不破,难道日本人自己也打不破?
回到桦树林中,陆北看了眼时间。
“现在下午四点三十七分,距离凤翔镇三十公里左右,保持充沛体力抵达,十二个小时足够了。”陆北说。
宋三问:“十二个小时,我爬都能爬到,不过去凤翔镇干什么?”
“调虎离山。”
陆北又要用老办法,威胁敌军重要交通节点,充分调动日伪军兵力,能调动多少调动多少。
“咱们这点人,怎么能调动,不够守备队喝一壶啊。”
“用用脑子。”
一头雾水,不仅仅是宋三,其他人也同样不明所以。
陆北没有掩盖踪迹,而是堂而皇之率部从路上走,四十几骑,加上十几匹多余的驮马,足矣营造出上百人的骑兵队伍,率部从桦树林中出来。
夕阳西下之际,当一大队骑兵出现,日伪军哨兵立刻发现其行踪,大呼小叫组织防御。
但骑兵队伍并非朝着他们,而是利用公路朝向凤翔镇方向急行军,没有吝啬马力,营造出不顾一切向凤翔镇突进的假象。
可真可假,陆北就赌日伪军讨伐队会不会相信,回援固好,若是不回援,陆北就进攻,大不了再去名山镇,反正日伪军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拦截。
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四面出击,制造惶恐不安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