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太子下令,三司会审审自己的重磅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
百姓们原本惶惶不安的心忽然有了落脚点,全都期盼着朝廷能够早日给他们一个说法。
而谢纯察觉民意,经过跟太子协商后,决定把本案件做公开审理,每当查到重要线索便向百姓公开。
这简直大大丰富了百姓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第一次体会到了全民八卦的快乐。
反正也不敢出城,这下有了乐子,一下便将百姓们的注意力全都吸引了过来。
这下最惶恐不安的反倒变成了沈家,但无人在意。
因为真正的幕后推手们已经开始摆兵布阵,准备应对接下来真正的危机了。
御书房内。
“太子哥哥,羽林卫和护城军按照您的要求已经穿插完毕,魏珂送来的两万人马插在里面并不显眼。”
“很好,短短几年,魏珂能训练出如此能干的两万人马已是不易,本宫现在倒是期盼霍威能来,毕竟本宫很想看看,究竟谁练的军更能打。”
三公主含笑,“京城已经是我们的囊中之物,无论谁来,那都是瓮中捉鳖。”
*
外面谢纯不时的放出一些小消息,小证据,跟挠痒痒似的,看起来跟太子也扯不上干系。
直到,那一日,谢纯居然直接牵了一个少年到每日发布消息的衙门前。
等待案子进展的京城百姓们立即将两人团团包围了。
谢纯躬身道:“在下谢纯,是本朝的御史大夫,也是本次沈崇岳状告太子乃中原灾民暴乱幕后主谋案的主办官员,如今我们已经找到了野山火灾的幸存者,为表公正,接下来让这少年当众叙述。”
少年还是当初那身被烧得乱糟糟的衣服,但是眼神上已经褪去了胆怯,变得坚定从容。
他上前一步,深深一躬,没有刻意演绎,也没有卖惨博同情,而是将曾经告知过赵凛三人的故事平静的重新讲述了一遍。
可即便如此,在一众百姓听到被爷爷用鲜血一路养活过来的二宝最终死于焚灭于烈火中时,还是忍不住痛哭起来。
悲伤的怒火瞬间席卷整个京城。
少年口中提到的魏大人更是成了众人批判的对象,可是那魏大人是中原的官,他们骂不着,便纷纷请愿,要求谢大人彻查,要求太子殿下严惩。
事发当日,太子还如往常一般在御书房处理着堆积如小山一般的公务。
王朔很心疼,无论别人说什么,但他知道,太子是个负责任的君主,如果他能顺利拿下皇位,一定不会像赵璋那样对朝政置之不理的。
他不明白,为什么霍将军那样明事理的人,会宁愿帮那个昏君,也不肯帮太子呢?
霍将军心里不是装着天下和百姓吗?
那就应该为天下择更好的君主才对啊。
人心啊,总是会在感情的积累中慢慢偏颇的,等意识到的时候,早就回头无岸。
红尘这碗酒,只给人一口吞下的机会,哪来得时机让你慢慢品尝。
这样的气氛下,冯有一般都会自觉地退出去的,可今天不行,外面天都快塌了。
“殿下,不好了,谢纯大人找到了人证,是野山火灾中的幸存者。”
太子批阅奏章的手停下了,冷冽的声音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冯有将打听到的消息一股脑的倒出来。
原来,最开始案情几乎没有进展时,沈崇岳急得都快替谢纯干活了。
因为太子已经看上了他的脑袋,再装模作样也没用了,所以便打算斗到底,利用这次机会彻底把太子拉下来。
反正谢纯就是个只认理不认人的铁板,只要他这能找出证据,谢纯就敢公布。
沈崇岳便也不再藏着掖着,而是发动手下的势力开始暗中调查。
然而,老天爷好像特别优待他似的,一个重要的人证就跟突然撞到他手上一般。
他的属下居然在野山附近的山洞里找到了一个火灾的幸存少年。
这才有了今日之事。
冯有焦急道:“殿下,如今百姓们都在请愿,要求殿下彻查魏大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那谢大人,油盐不进,手里还有先皇的遗旨,若是让他察觉了异常,一定会死咬住不放的。”
太子同样面色难看。
若是平常,他倒也不怕一个谢纯,但如今正是关键时候,魏珂绝对不能动。
很快,外面有小太监禀报:“殿下,谢大人在殿外求见。”
与此同时,霍府内飞出一只信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