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斯的绝唱 作品

第113章 我们根本没有时间等严颜上前线

酒肆门前,庞羲告别女掌柜之后,匆匆离开。

看着庞羲离开的背影,女掌柜轻声对她身后的店小二说:

“按照指挥使锦囊里的安排,将消息散出去吧。”

“明白。”

那店小二应了一声,随后便朝着庞羲离开的反方向跑去。

三天后,张任即将投降的郑铮的消息,传遍成都,引起恐慌。

州牧府内,为了张任的事,本土派和东州派再次发生了争吵。

“先是吴懿,又是张任,你们这些从外面来的人,毫无忠诚可言。”

“你放屁,那张任的祖籍明明是蜀郡,他要算,也应该是你们本土派的人。”

“哼!他张任一平头百姓出身,有什么资格与我等同处一派?”

“倒是你们东州派,什么垃圾都要!”

“垃圾?那也是你们益州产的垃圾!”

满堂的争吵声,让刘璋火气直冒。

这群人,好像除了吵架之外,什么东西都不会。

也不知道,父亲当初是怎么把这么一群人凑到一起去的。

耳边这些嘈杂的声音,实在是让人心烦。

于是,刘璋狠狠的用竹简拍着桌案。

“啪啪啪!”

随着刘璋的敲击,在场众人一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刘璋扫视全场,压着心中的火气询问:

“这张任投降的留言传的到处都是,惹人人心惶惶。”

“现在,我不想听你们吵。”

“我只想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刘璋话音落下,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尤其是本土派的这些人,他们心里的恐慌不比普通老百姓少多少。

郑铮杀了赵韪,这说明他并不害怕这些益州的豪族,甚至敢于落下屠刀。

这让本土派的众人心里根本没底……

他们不知道,郑铮率军拿下益州,对他的是个什么态度。

想来……应该不会有刘璋对他们好。

所以,他们希望东州军能够击败汉军,将汉军赶出益州。

而东州派的人,他们希望的和本土派差不多。

只不过,他们是想要的,是通过东州军的取胜,让自己在刘璋这里获得话语权。

但现在传来张任想要投降的消息,这让所有人的希望……破灭了……

众人在不知所措的同时,心里纷纷暗骂:

张任,你这个混蛋!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没有怀疑消息的正确性。

那是因为在场的众人,在这个消息传播的第一天,便派人前去了解真相。

结果……众人带回的消息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张任和郑铮二人却是都按兵不动,似乎真的在预谋着什么。

见众人之时一味的沉默,刘璋皱着眉头,质问道:

“怎么都哑巴了?”

“刚刚吵架的时候不是很能说吗?”

“真正让尔等为我分忧,尔等却没有注意了……”

“那我要你们有什么用!”

言罢,刘璋将竹简狠狠的摔到了地上,竹简被摔得四分五裂。

就在这时,庞羲心里想到:

既然大家都不放心张任,不如就将张任换掉吧。

正好,换一个真正的东州派。

也省得被一个女子笑话。

于是,庞羲出列,对刘璋拜道:

“州牧,那张任虽有本事,但用起来也确实不让人放心。”

“不如给东州军换个统帅吧。”

“如此一来,州牧也能放心一些。”

庞羲的提议刚说出口,便遭到了反对。

“州牧,万万不可啊!”

“临阵换将,乃是大忌啊!”

面对质疑,庞羲义正严辞:

“是我想要临阵换将么?”

“如今,大家都不信任张任,都怕他叛变。”

“你说不能临阵换将,那他带着东州军反叛,你又当如何?”

“你们,敢为张任担保么!?”

面对庞羲的质问,反对的人一下子偃旗息鼓。

毕竟,张任反叛的代价,他们谁都承担不起。

就在这时,王商的心思活跃了起来:

将张任换掉,对我等也是好处。

若是能推个人出来,接替张任,那东州军就可以改名益州军了。

一念至此,王商出列对刘璋拱手说道:

“州牧,眼下张任的忠诚存疑,确实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做东州军的统帅。”

“临阵换帅也确实不好。”

“不如派人前去暂代张任的位置,像现在这样按兵不动。”

“然后,让张任回成都解释清楚。”

“若其能自证清白,再让张任回去也不迟。”

刘璋闻言,思索片刻之后,觉得王商说的方法,现在看来是最好的。

于是,刘璋点头,表示赞同:

“就依王治中所言。”

随后,刘璋又犯了难,他不知道要用谁来将张任换回来好。

于是,他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在场众人。

只见,庞羲和王商二人同时上前,一人说出了一个名字。

“射坚!”

“严颜!”

二人话音刚落,相互对视一眼之后,眼神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那就是,绝对不能让他说的人上。

于是,王商急忙对刘璋说:

“州牧,射坚不过一偏将,让他做东州军的统帅,怕是压不住东州军的骄兵悍将。”

“严颜将军,在军中颇有威望,让他去最为合适。”

王商刚说完,庞羲赶忙开口:

“州府,射坚虽然资历不足,但终归是东州军的偏将。”

“让他去,东州军的将士们心里也好接受一些。”

“而且,严颜将军如今是巴郡太守。”

“若是让他前往,命令送去再加上其赶往前线,需要消耗将近十天的时间。”

“眼下,我们根本不能保证,张任能够在这十天之内不反叛!”

“我们根本没有时间等严颜上前线。”

“就近选人,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听了王商和庞羲二人的话,刘璋的心里开始权衡利弊。

思索了许久之后,刘璋觉得庞羲说的很对。

他不能用父亲的基业,去赌张任的忠诚。

于是,刘璋面色严肃的下令:

“命射坚暂代张任,让张任回来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