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潼关,申时。
血染关前,杀声震野。
燕军三十万,自山谷涌出,层层推压,黑云压城;唐军十万,坚守关隘,誓不后退一步。
城墙上,郭子仪披甲立阵,沉稳如山。李光弼、高适分左右翼死守。赵灵儿升起女娲结界,稳固防线,寸步不让。
战场中央——
天陨出手了。
身披黑袍,掌控雷火,他仰天发出一声冷笑:
“杨戬、哪吒、孙悟空,你三人再强,也敌不过大道崩裂!”
一掌击空,天雷雷动,数道电柱轰然落下!
杨戬三尖两刃刀抵御正面攻击,哪吒火尖枪旋转化出火盾,孙悟空金箍棒横扫苍穹。
三神将围剿天陨,连环招式绵密如织!
——却始终难破天陨周身的幽冥护体神光!
“区区神将,不过尔尔。”天陨冷哼,再度反击!
电火风雷汇聚掌中,他低喝一声:
“——幽冥雷劫·绝杀式!”
就在此时——
战场一侧,一道白影冲入敌阵!
剑光如虹,衣袍如雪,风中之人,正是李白。
“——青莲剑起,天地三分。”
“斐旻,弟子今承你志。”
他左手太白剑,右手虚指成诀,一式一式,皆非章法,却自成法理。
斐旻之“九天剑法”,李白将其重塑、重构,融入青莲之气与越女之魂,化为“太白剑法”第二境。
这一刻,他便是战场中,真正的不败剑影!
所过之处,燕军血雨如飘;百步之内,无人敢前!
李光弼高声怒吼:
“——剑圣李白在前,何人后退一步!?”
“为大唐杀敌!”
唐军士气大振,如猛虎出山!
日落时分,天陨依然不倒。哪吒身受重伤,孙悟空披血咆哮,杨戬眼中寒意暴涨。
而天陨终于止步,吐息微乱,眼神依旧森冷:
“今日不过是第一步,来日你们谁也挡不住我。”
安禄山大营内见状,便下令:
“——鸣金收兵!”
“明日再战!”
战鼓停,暮色沉,战场寂静无声。
李白缓步归营,太白剑已染红。他仰头望天,轻声一叹:
“剑尚未停,国未可安。”
而此时,万里之外的长安大明宫。
深夜,大殿内烛火仍亮。
李隆基坐于龙案之后,披着厚袍,翻阅军报,眼中布满血丝。几天未眠,他却不肯停笔。
高力士走近,低声劝道:
“陛下,歇息吧。”
李隆基头也不抬,沉声道:
“朕贪图享乐多年,如今怎敢再歇?”
“安禄山之乱,起于朕手。张九龄多次进谏,朕却听信奸臣,如今江山动荡,百姓涂炭。”
“朕若不清醒,又有何面目面对太宗与先皇?”
高力士轻声应是,却悄悄吩咐宫人熬了汤药。
李隆基翻过一页奏折,喃喃自语:
“等这乱平了,朕要亲巡江南,要废苛捐杂税,要整顿吏治,要让百姓吃上饭。”
“这是……朕欠他们的。”
而在内阁,一盏灯彻夜未灭。
张九龄端坐中庭,颜真卿、王维、杜甫、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依次而坐,列阵议政。
“潼关之战,牵动全局,若再陷,则长安危矣。”张九龄道。
颜真卿肃然:“陛下已振作,前方诸将尽忠,我等必当后援有力。”
杜甫捧着卷宗,眉头紧蹙:“孟浩然大人今日未至。”
众人一愣。
王维起身,低声道:
“……孟老他……走了。”
全阁静寂。
张九龄低首闭目,轻声道:“他是我的老友,亦是大唐的一盏诗灯。”
王之涣起身,燃起一炷香,轻轻摆于卷前。
王昌龄以拇指蘸茶,在案前写下两字:
“浩然。”
子时,一阵夜风吹入宫室。
御书房窗前,李隆基闭目沉思。
梦中,他仿佛听到那熟悉的咏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愿来世,长安不乱,天下有诗。”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潼关晨雾未散,杀意却已升腾。
关外旌旗猎猎,风卷残云。郭子仪、李光弼、高适三军列阵而立,士气高昂。李白、李逍遥父子身披轻甲,立于阵前,一白衣飘飘,一青袍英挺,剑意流转,锋芒已现。
而对面高台之上,安禄山又披挂金甲,扶腰而立,脸色肥腻中透着阴狠,他仿佛未曾察觉昨日败退的狼狈,仍厚颜发声:
“郭子仪,高适,李光弼,你们这些顽固不化的朝廷鹰犬!”
“难道你们还不清楚,朕——才是这天下真正的君主?”
“李隆基昏聩无道,宠信宦官,沉溺美色,视百姓如草芥。朕起兵造反,是为替天行道,清君侧、平天下!”
“你们反倒来指责朕?”
安禄山高声振臂,继续自夸自擂:“我大燕自立以来,纪律严明,所过之地秋毫无犯,百姓感恩戴德,纷纷称颂吾德。三十万将士皆为忠勇之士,岂是你等腐朽朝廷可比?”
话音未落,郭子仪双目喷火,马鞭直指贼阵:
“——老贼,你害我大唐高仙芝、哥舒翰二将命丧疆场,屠我洛阳,掳我良家子女!”
“你还敢口出狂言?今日我若不能取你狗头,便枉为大唐忠臣!”
高适亦拍马而前,大喝:
“安禄山!你血染河东,辱我女将,斩我忠良,乃天地不容之贼!”
“你休得空言惑众,今日便叫你明年此时,魂归黄泉!”
安禄山脸色一沉,喝道:“李怀仙、田承嗣!”
“——上前斩这群狂徒!”
二人闻令,即刻披甲跃马,手持重枪直刺而来!
“——竟敢侮辱将军,吃我一枪!”
两枪寒光如电,分袭郭子仪与高适!
然下一瞬——
剑光破空!
李白白衣出阵,手持太白剑,身形如风,步履若龙,直迎田承嗣而去!
“李白在此,老贼受死!”
一剑出,风雷齐震,太白剑法——“青莲卷云”!
只见田承嗣连抵三合,却被李白一剑削去头颅,头颅滚落马下,鲜血洒地!
另一侧,李逍遥轻叱:“爹,轮到我了!”
青衣少年策马挺身,手中剑如流光!
他虽年幼,然天赋惊人,得李白亲授,又观战百次,早将太白剑法精要烂熟于心。
对战李怀仙,只见他身法飘逸,招式虚实结合,一式太白剑法·**“剑落飞星”**斩出,竟一剑破枪,疾刺咽喉!
李怀仙喉中血涌,跌落马下,死不瞑目!
“——李白父子斩将!”
郭子仪振臂高呼,李光弼扬鞭奋进:
“唐军将士,杀!!”
十万唐军在此一刻如山而动,兵刃齐鸣,破空而出,直冲贼阵!
安禄山望着田承嗣与李怀仙尸体,眼皮直跳,怒发冲冠:“郭子仪!你等逼我如此,来日休怪我用绝招伺候!”
史思明低声:“将军,先退一步吧。”
安禄山咬牙:“鸣金——退兵!”
燕军号角响起,三军退阵。
潼关,再一次守住!
黄昏时分,战事暂息。
李白擦去剑上的血迹,转身望着李逍遥,淡淡一笑。
“不错,那一剑,已得我三分真意。”
李逍遥笑道:“孩儿有爹在身边,学起剑来也就不难了。”
赵灵儿走来递水:“你们父子,今天可真威风。”
郭子仪走上前来,重重一礼:“李白,今日之功,足以封侯!”
李白却摇头:“我不为侯,只愿此剑,还能多护几日大唐河山。”
李光弼大笑:“那就让这剑,继续舞下去!”
夜幕降临,潼关静守,火光闪烁如星。
而在远处山谷,安禄山坐于营火前,怒目沉思,史思明、严庄低声议战,天陨依旧闭目养气,似在酝酿更强之术。
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但潼关,已在大唐之手,牢牢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