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他不喜欢小孩

秦湘继续翻看祈家和张家的资料。张家根基浅,这一代子嗣单薄得可怜,只剩一个张老爷子苟延残喘,靠从祈家手指缝里漏下来的项目赚钱。

最近,张家似乎有意投标“东湾港口”的项目。

秦湘思索,喃喃自语:“也许可以从东湾港口项目入手。”

一个个来,逐渐弄掉张家续命的项目。张家迟早会倒台。没有张家庇护,秦家也是唇亡齿寒。

夜灯光昏黄,灯下,秦湘研究对付张家的策略,直到深夜也没停下来的迹象。

祈白脑袋如同小鸡啄米一般,一下一下点着。他揉揉眼睛,嗓音很软:“阿湘姐姐,早点休息。”

秦湘头也不抬,手指在键盘上灵活敲动:“我再忙一会儿,你先去睡。”

祈白理直气壮:“你不休息,我也不休息。”

秦湘揉揉眉心:“多大个人,还像个小孩子。”

祈白嘀咕:“我不是小孩子,我也不喜欢小孩。”

秦湘敲键盘的动作一顿。

她试探地问:“你不喜欢小孩?”

祈白平静摇头。

他不喜欢祈家的基因。祈白自己都烂透了,疯透了,是困在笼子里的疯兽,他不想把恶心的基因传到下一代。

秦湘彻底停下敲键盘,心仿佛被泼了一瓢冷水。

她张张嘴,想要询问祈白不喜欢孩子的原因,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孩子。

她生下糖宝,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无辜的祈白没有关系。

她问多了,反而会引起祈白的怀疑,暴露糖宝的存在。

“我困了。”秦湘合上笔记本电脑,让祈白回屋子里歇息。

卧室里安安静静。

秦湘没睡着,她翻看糖宝发来的视频。糖宝是个很乖的孩子,聪明懂事还听话。视频里,是糖宝在医院照顾李青荨教授的画面。

糖宝凑到镜头前,奶声奶气地说:【妈咪你放心哦,糖宝把李姨照顾得很好!妈咪在外面多玩几个月,不必急着回来,妈咪晚安~】

秦湘看了好几遍闺女发来的视频。

她心脏泛着滚烫的暖意。

世界纷纷扰扰,她有糖宝就足够了。

...

...

翌日,秦家。

秦家的花园里,秦母着一身蓝靛色旗袍,优雅落座。花园汉白玉桌上,层次分明摆放着一束束娇艳的鲜花,三个贵妇应邀而来,和秦母一起做插花。

秦母保养得宜,容光焕发,哪怕上了年纪,依然风韵犹存。

其他三个贵妇人奉承道:“还是秦太太厉害,养的儿女个个有出息,我们羡慕得很呢。”

“哪像我家臭小子,天天在外面飙车泡女明星,根本管不住。”

“凝月那闺女知书达理,秦太太你可真会养女儿。”

秦母红唇缓缓勾起。

她很享受贵妇们的恭维。

京城豪门遍地,但不是每家都能养出有本事的孩子。秦母的三个儿子,个个事业有成;秦母亲自抚养的女儿秦凝月,也是知书达理。

秦母很自豪。

在秦母看来,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把孩子教养好就是她最大的荣誉。

“对了秦太太,电视新闻里的秦湘教授,也是您女儿吧?”一个贵妇好奇询问。

秦母脸上的笑容僵住。

前几日的世界科学大会,被国家最主流的电视台播报了。记者还采访了压轴演讲的物理学家秦湘,虽然只有短短二十秒的画面,但已经足够引起业内的关注。

很快有人查出,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学者秦湘,居然是秦家的女儿。

一时间,不少企业家拜访秦家,想要借机搭上关系。

另一个贵妇人赞美道:“秦太太,你家里养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儿,真让人意外。”

“我家先生说,秦湘小姐还是国家物理实验室的研究员呢,了不得了不得。”

“秦太太,你可真会养女儿。京城豪门千金数不胜数,大多学琴棋书画,你家秦湘剑走偏锋学物理,真优秀。”

贵妇人们赞不绝口。

秦母却觉得很糟心。

她有点不甘心。

秦母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她自诩尊贵。她精心娇养的养女秦凝月,在京城众多千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优秀;由保姆抚养的女儿秦湘,却如野草般生长,最后居然比秦凝月还优秀?

秦母的自尊心大大受挫。她不甘心,她居然输给了一个品行低劣的保姆!

由于某些难以启齿的原因,秦母很厌恶社会底层人,连带着厌恶由保姆养大的秦湘。

“我去厨房看看红茶煮好没,你们继续插花。”秦母遮掩住脸上的失态,离开后花园。

她心烦意乱。

秦母去厨房晃悠了一圈,调整好纷乱的情绪,转身回后花园。她走到花丛后,忽然听到那三个贵妇人不加掩盖的鄙夷讨论。

“要不是为了秦湘教授,我才不想来秦家串门呢。”

“一个乡下来的暴发户家族,靠着张家在京城站稳脚跟,还真以为自己就是豪门?”

“我家先生说,秦湘教授和秦家已经断亲,真的假的?”

“之前在报纸上看过断绝关系的启示。哎呀,这秦家真奇怪,不要优秀的秦湘教授,却宠一个大学都没上过养女。不过血浓于水,秦湘教授肯定和秦家有牵连。”

“嘘,低声些,别让秦太太听到。”

贵妇人压低声音。

但她们刚才的话,还是如尖锐的刺儿深深扎进秦母的心里。秦家是南城来的暴发户家族,几年来一直努力在京城扎根。

京城豪门看在张家的面子上,对秦家还算客气。可骨子里,土生土长的贵妇们都瞧不起秦家,看不起秦太太。

秦母站在繁茂的蔷薇花丛后,她风韵犹存的面庞划过一丝怨恨。

秦母喃喃:“秦湘...”

她看不起的亲生女儿,成了扎进心里的一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