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筑梦 作品

第七十六章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什么叫细思极恐,傅林不懂这个词,却有了这种概念。

有那么一瞬间,他真想派记者去北影厂,采访一下那里的职工,问问他们,厂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这种想法产生只是一瞬间,消失也是一瞬间。

这个年代的报纸还是有责任心的,还没有变成后世为了流量和热度都敢自己创造新闻的媒体。

傅林目光幽幽,如果他猜测是真的话,那这篇小说他说什么都要刊载,谁拦着都没用!

而且,发表后,他还准备把热度炒起来。

不过,他也不会让青年报变成小说里的无良媒体就是了。

于是乎,在傅林的安排下,编辑部很快对明天的内容进行重新排版。

其实也没有多难,其他版面不用变,需要调整的就是小说连载板块。

编辑部加足马力审核排版,然后正式版被送往印刷厂,印刷厂开工,一沓沓印刷好,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再被送往各个报刊点。

胡为民送龚雪回北影厂宿舍,结果依旧没有人找龚雪汇报消息。

这一刻,龚雪真的感到一阵寒意。

她不敢想象,要是自己不认识胡为民,又或者胡为民不帮她,她可能只有忍气吞声。这还是最好的情况,更糟糕的是,她的结局可能和小说中的宫女士一样。

胡为民拍了拍龚雪的肩膀,安慰道:“雪姐你也别担心,明天青年报就会刊载我的那部小说。到时候影响绝对不会小,我就不信厂里人都是聋子瞎子,对这段时间厂里的动静什么都不清楚?看吧,到时候急的就不是我们了。”

这次,龚雪没有拒绝他的贴贴,而是感激道:“谢谢你为民,是你给了我勇气,要不是你,我都不敢想自己会有多惨。”

两人又聊了一阵,天色渐渐暗淡下去。

这里到底是龚雪的宿舍,胡为民不想被人看到多生口舌,便提前离开了。

……

第二天,刊载有胡为民新作的《燕京青年报》准时发行。

这里要说一下,因为胡为民多部作品在青年报连载,又有《送货上门》和写作教学提供热度。

此时,青年报早已稳定在日发行量百万份的恐怖成绩,热度高的时候,一百四五十万份也有,甚至偶尔还能摸一下一百六七十万份的门槛。

两百万份到底太过恐怖,除了胡为民的作品,还没有人能以一己之力,提高青年报到如此高的销量。

总之,现在青年报的读者基数非常大,也使得庞大的读者群第一时间发现了胡为民的新作《谋杀》。

燕京纺织厂女工潘小菊如同往日一样,买了一份《燕京青年报》。

自从她在青年报上看了那篇给予她力量的鸡汤文《凌晨的光就在前方》后,她就喜欢上了这份报纸。更别提后来这篇文章的作者胡为民在青年报上发表了多部大热作品,从那时候起,她就是青年报的拥趸。

到工厂换好衣服后,潘小菊打开报纸,她没有看首页新闻,而是先翻到小说连载板块。

虽然小说板块已经许久没有连载胡为民的作品,但万一呢?

她还是抱着万一的期望,期待奇迹可以出现。

紧接着,小说名《谋杀》进入她的眼睑。

然后她的目光移动到作品介绍上,“《谋杀》是一部极具现实批判性的短篇小说,通过一位女演员的悲剧命运,深刻揭露了谣言、社会暴力与集体冷漠对个体的毁灭性打击。”

看到作品介绍,潘小菊捏紧拳头。谣言、社会暴力和集体冷漠几个字刺痛了她。

这样对小说名不太感兴趣的她升起一丝兴趣,舔了舔嘴唇,她最后看向作者名,胡……胡为民?

是胡老师的作品!

胡为民三个字,仿佛刺破乌云的阳光,带给了她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这下,她看这部小说的理由又多了几个。

反正距离上工时间还早,小说又是个短篇,她不介意一口气看完,然后再去工作。

不知过了多久,潘小菊的眼睛没有焦距,一动不动的,只是坐在纸箱上愣愣出神。

突然,泪水从她的眼眶中涌出。

泪水模糊了她的眼,也打湿了她的衣襟,可她此时已经无暇顾及这些。

潘小菊哭了,不是那种声嘶力竭的哭泣,可这种哭泣却更让人触目惊心。

“小菊,怎么了?”

“小菊,你怎么不说话,不要吓我啊!”

“小菊……”

潘小菊的工友发现他的异常,纷纷来到她的身边,询问情况。

工友们的关心和焦急她感受到了,可是刚刚的哭泣,仿佛已经用尽了她全身力气,现在根本没有力气说一个字。

从她的嘴里得不到答案,所有人都很着急。

这时候,有聪明人看到了她手中的报纸。

“小菊变成这样,会不会是因为报纸?”

说着,她从潘小菊手中接过报纸,然后看到了《谋杀》这部短篇小说。

很快,她也变得和潘小菊一样,泪流满面,只是情绪没有崩溃。

“我知道了,小菊肯定是因为这部小说才变成这样的!”

“真的吗?”

“什么小说,这么厉害?”

“我看看?”

潘小菊的朋友们陆陆续续接过报纸,又一个接一个地被那种绝望的情绪感染。不多时,她们的眼眶变得红彤彤的,像极了红眼兔子。

“呜呜,小菊……小菊也被人这么污蔑过!”

“太可怕了,现在厂里还有人传小菊的闲话呢!”

“帮凶,他们都是帮凶!”

“杀死她的不是刀,而是比刀更锋利的口舌!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要不是小菊从胡老师的作品中找到了前进的力量,她说不定也会……”

姑娘们心有戚戚,纺织厂又不是只有女工,她们也遭受过流言蜚语,只是没有达到潘小菊的那种程度而已。

“不行,我们要找领导,我们要让他看到这部小说!”

“没错,不能在放任流言蜚语传播了!”

“如果我们今天放任不管,现在受害的是小菊,未来说不定就是我们!”

“我们要抗争,我们要公道!”

女工们醒悟过来,她们通过小说认识到,如果他们不抗争,不争取消灭流言蜚语的产生,她们迟早也会成为谣言的牺牲品。

没人想被人吃人血馒头,于是,她们拿着报纸,开始行动起来。

……

众所周知,寡妇门前是非多。

而住在燕京西四胡同里的小桃,就是个年轻的小寡妇。

她长得漂亮不说,身材也是凹凸有致,不知道吸引了多少“狂蜂浪蝶”。

四合院里是杂居的,人口众多,不可避免的,就有男人对她的美色垂涎三尺。

平日里口花花的不少,真敢动手的倒没有。

毕竟是邻居,要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遭受口诛笔伐都是轻的,严重点是要吃枪子的。

流氓罪了解一下。

但即使如此,她遭受的白眼也不少了。

说到底,还是那些男人的身份,有人是妻子的老公,母亲的儿子,谁希望他们和一个被传不检点的女人扯上关系?

“看她那骚贱样子,又去勾引男人了。”

“我要是她,早就跳河了。”

“她丈夫说不定就是被她戴了绿帽子,克死的。”

“哎呦,快看,她看过来了!”

“怎么,看那小眼神,是挑衅咱们呢。”

“哈哈哈。”

在这个大杂院里,小桃就是大小婆娘们揶揄、调侃嘲弄的对象。

也是流言蜚语的制造机,关于小桃的那些谣言,十有八九和她们有关。

如果是往日,小桃肯定会默不作声,默默忍受这些闲言碎语。

但今天,她看了青年报上的小说《谋杀》后,她醒悟了。

她必须要抗争,否则她将面临小说中主角宫女士的结局。

也许她不没有勇气自杀,但换一个地方居住却是很有可能。这样一来,她不得不放弃很多社会关系,这又是她无法割舍的。

凭什么,我又没错,凭什么要我忍让,遭受这些不公呢?

心中涌起一股怒火的小桃,鼓足勇气大声道:“我要报警,你们说的这些话是对我的诽谤!”

说完,她拿着报纸,出了四合院,向着派出所走去。

本来还得意的碎嘴婆娘们瞬间如同被掐住脖子的鸡,她们瞪大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那个荡……小桃说什么?”

“好像,好像要报警?”

“不,不能吧?我们就是说说闲话……”

这个年代,警察的威慑力非常强,要是因为这个原因惹的警察上门,她们肯定要面对丈夫的诘责。

想到这里,她们迅速收拾东西,躲回了屋子里。

……

不是谁都有纺织厂女工和小桃这样的勇气,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选择这条路。但是她们同样有发生的渠道,那就是报纸。

要知道,青年报如今销量超百万份,辐射到的人群远超销量。

看到并且因为这篇小说而产生想法的读者也是数不胜数。

这一刻,不知多少人提笔给报社写信,写出自己的遭遇,或者对宫女士遭遇的看法。

除了北影厂。

北影厂的汪厂长也拿到了报纸,当他看到胡为民的小说后,嗅觉敏锐的他很快意识到了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