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对视一眼,神色各异,但都没有反对。朱允炆又交代了几句,便示意众人散去,以免引人注目。
转眼间,出征之日到来。朱雄英身着金甲,率领大军在皇城门前列队,准备北上。朱元璋亲临送行,将象征统帅权的虎符郑重交到朱雄英手中。
\"雄英,朕将大军交与你手,望你不负重托,凯旋而归。\"朱元璋语气庄重。
朱雄英单膝跪地,接过虎符:\"孙儿定不负祖父厚望,誓以热血卫我大明疆土!\"
起身后,朱雄英回望皇城,心中默默祈祷:\"父亲,儿子此去,不知能否再见您一面。愿您保重身体,等候儿子凯旋。\"
北疆,凛冽的寒风卷着雪花,呼啸着掠过辽阔的原野。朱雄英裹着厚实的狐裘,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前方不远处,蒙古铁骑正在集结,乌云般压向大明防线。
\"太孙,敌军已开始行动。\"徐辉虎策马来报,\"看样子他们准备一举冲垮我军防线。\"
朱雄英眯起眼睛,观察敌军动向:\"按计划行事。神机营火器准备完毕了吗?\"
\"已全部就位,只待敌军进入射程。\"徐辉虎答道。
朱雄英点点头:\"传令下去,各部队按预定方案部署,务必引诱敌军主力进入我军火力覆盖范围。记住,神机营是我们的王牌,不到关键时刻,不得轻易暴露。\"
随着一声令下,大明军队开始有序调动。表面上,前方防线似乎在疏于防备,留下了明显的缺口。这正是朱雄英精心设计的陷阱,目的是引诱敌军铁骑贪功冒进。
果然,蒙古铁骑首领见状,立即下令主力向缺口突进。数千骑兵如潮水般涌来,大地为之震颤。
\"机会来了!\"朱雄英厉声下令,\"神机营,准备齐射!\"
隐藏在侧翼的神机营士兵迅速就位,架起了新型火铳。这种火铳是朱雄英亲自督导研发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且装填更为便捷。
\"放!\"
随着一声令下,数百支火铳齐射,火舌喷吐,浓烟滚滚。顿时,冲在最前方的蒙古骑兵应声落马,前排阵型瞬间崩溃。敌军从未见过如此密集有效的火力打击,一时间乱作一团。
\"趁他们立足未稳,再来一轮!\"朱雄英命令道。
神机营士兵早已熟练掌握了快速装填技术,第二轮齐射很快打出。连续两轮火力打击,使敌军前锋遭受重创,士气大挫。
眼见计划奏效,朱雄英立即调整战术:\"传令左右两翼骑兵,包抄敌军!神机营继续火力压制,步兵部队准备冲锋!\"
战场上风云突变,原本势如破竹的蒙古铁骑,此刻已陷入大明军队的合围之中。新式火器的威力远超敌军预期,使他们引以为傲的机动优势荡然无存。敌军首领见势不妙,连忙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
激战至黄昏,战场上已是一片狼藉。蒙古铁骑损失惨重,被迫撤退数十里。这一天的胜利,让朱雄英和他的将士们士气大振。
然而,老天似乎要考验这支年轻的军队。夜间,一场大雪突袭而至,气温骤降,能见度极低。次日清晨,朱雄英刚刚起身,就听到营外急促的号角声。
\"报!敌军趁大雪掩护,绕道我军侧后,意图切断我军退路!\"探马风尘仆仆地报告。
朱雄英迅速披甲上马,来到前沿阵地。远处,敌军铁骑正从两个方向逼近,形势危急。
\"太孙,敌军兵力众多,我军恐怕难以支撑。\"一位将领忧心忡忡地说。
朱雄英环顾四周,沉思片刻,随即果断下令:\"传令神机营,立即形成环形防御阵型。步兵在内围,火器在外围。同时,派出轻骑兵佯攻敌军左翼,引诱他们主力进入我军埋伏圈。\"
将领们立即行动起来,按照朱雄英的指令部署兵力。不多时,大明军队已形成一个固若金汤的环形防御阵,火器手严阵以待。
敌军见状,误以为明军已陷入绝境,准备做困兽之斗。他们逐渐收紧包围圈,准备一举歼灭明军。
就在这危急时刻,朱雄英派出的轻骑兵突然出现在敌军左翼,发动猛攻。敌军首领中计,立即调动主力迎击,却不知这正是朱雄英设下的陷阱。
\"时机已到!\"朱雄英大喝一声,\"所有火器齐射!\"
霎时间,数百支火铳同时喷吐火舌,铅弹如雨,将敌军主力笼罩其中。蒙古铁骑从未面对过如此集中的火力,顿时死伤狼藉,阵型大乱。
朱雄英抓住战机,下令全军出击:\"骑兵从两翼包抄,步兵正面突击!不给敌军喘息之机!\"
大战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又从黄昏打到黎明。连续三天的激战,敌军终于支撑不住,伤亡过半,被迫撤退北上。这场胜利不仅稳固了北方边防,更证明了朱雄英的军事才能和新式火器部队的战场价值。
捷报很快传回京城,朱元璋龙颜大悦,当即下令大宴群臣,庆祝北伐大捷。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对太孙朱雄英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就在朱雄英准备率军回京之际,一封飞鸽传书带来了噩耗——太子朱标于三日前病逝。
读完消息,朱雄英如遭雷击,双腿一软,几乎跪倒在地。父亲,自己敬爱的父亲,竟然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回想起临行前父亲虚弱的样子和那番嘱托,朱雄英悲痛欲绝,泪如雨下。
\"父亲!儿子不孝,未能在您身边尽最后一份孝心!\"朱雄英跪地痛哭,久久不能自已。
稍稍平复心情后,朱雄英立即下令:\"传令全军,即刻启程回京。轻骑兵留守边境,其余人马随我星夜兼程返回!\"
就在朱雄英率军急行军回京的路上,一名心腹侍卫悄悄呈上一封密信。朱雄英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变:密信中称,太子死因可疑,或有他杀可能。信中提到,太子病逝前曾有几名不明身份的太医进入太子府,之后太子病情急剧恶化。更可疑的是,这几名太医在太子逝世后立即消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