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两人在办公室商量了好一会儿,怎么回击回去。
等说完,两人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林清回到成衣车间,车间的每个人都忙碌着,可看着竹筐里面越来越多的衣服,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的。
“张组长,你说咱们这么多裤子能卖得出去吗?我感觉天天都在做,但一条也没有往外面拿啊。”李凤心里面打着鼓。
来成衣车间接近十天了,说实话她挺喜欢这里的氛围,工作轻松,每天都是坐着做一些手上的工作。
而且林清这个领导人也好,你犯错了就好好和你说,只要你及时改过来绝对不会骂你的。
再者,成衣车间的几个姐妹都是好人,大家互帮互助的,这都是她在别的车间没体会过的。
要是成衣车间真干不下去,让她再回原来的车间,李凤一万个不愿意。
张和华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
但是她知道此时此刻,得多说些加油鼓励的话,不能让人心散了。
于是,张和华拍拍手尽量说得结实有力:“怎么可能卖不出去?我们不相信林主任,也得相信纺织厂,要是没卖出去,文科长那些早就急得在车间转圈了,可是你看他们来过没有?”
几人看着张和华让她继续说下去。
“所以说明领导还有其他安排,我们只管好好做裤子,要相信纺织厂一定会卖出去的。”
“也是,文科长这些领导都没着急,我们着什么急?”李凤显然想开了,还对别人加油鼓劲起来:“我们只管好好干就行,其他的相信林主任,相信纺织厂。”
几人都被鼓舞到,脚下的踏板踩得飞快。
这一切都被林清看在心里面,她暗自想着,自己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林主任,你来了啊。”张和华见门口有人站着,便连忙开口道:“我们上午做了六十条微喇裤,质量我都看了一下,很不错。”
林清微微点头,眉眼柔和:“行,辛苦你们了。”
她把领来的布料进行缝合,做成长条,到时候再请人写上字比如:众志成城,抗击雪灾,南城纺织厂,与你同在。
*
马厂长他们是办实事的人,不过两三天就已经把物资筹集齐,专门请了三辆大货车用来转送物资。
纺织厂的员工,没想到这几天,纺织厂竟然做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
只要不忙的人都围在院子里面看热闹。
“马厂长,你怎么不召集我们一起捐款啊?”一个头发生出银丝的女人满脸不解:“我听别人说了,北方那边雪灾特别严重,火车停运了,物资只能靠大车送。
而且那边听说还冻死人了,你应该早点和我们说的,我们能出力就出力,能出钱就出钱啊。
马厂长这车还能不能带东西,我回家拿点米,带过去让他们熬粥喝。”
最开始,马厂长是想开一场会,组织一次捐款活动的。
但几人想了又想,还是放弃了,主要是因为纺织厂这两年效益一般,普通职工每个月领的工资也只够温饱。
就算有余钱,也是别人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所以马厂长只组织纺织厂的领导层来了一次小捐款。
这才导致,这些事情纺织厂职工一概不知。
今天看着纺织厂来了大货车,往车上装各种东西,问了人才知道这是要送去北方的。
听老张婶这么说,别的人也跟着表态:“对啊,马厂长多的我们拿不出来,少的还是能拿出来,你要不再等等,我们也捐点。”
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都是说要回家拿东西拿钱的。
可马厂长拦了下来,他满含感激地看着在场的人:“我就知道我们纺织厂没有一个孬种,但是各位同志这次我们就不要你们的钱了,我们得让前车去看看北方具体缺什么东西才好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这次纺织厂一共派出了三辆大货车,此时刘秘书正在带人对车轮加固防滑链。
这次主要带队的人就是刘秘书,又给他配了两个副手。
见一切没有问题,刘秘书便走了过来:“马厂长,我检查了一遍都没有问题。”
“那就行,小刘你过去要多看看多记录,缺什么联系我。”马厂长语重心长地叮嘱着,主要都是第一次筹备抗灾物资,几人都是两眼一抹黑,弄不懂。
这时候,林清开口道:“马厂长,这个挂上去吧。”
林清把红色的宣传横幅递给马厂长。
“你还做了这个?”马厂长惊讶,他就说为什么总觉得看着车光秃秃的呢,原来这么个重要的东西没有挂上去。
他当即安排人挂在头车的两侧,看着红底上面写的字,对林清越发满意了。
甚至,马厂长觉得自己最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把林清招进纺织厂,瞧瞧她,专业能力抗打就算了,嘴巴也能说,其余能力也好,做事情还周到。
就说这宣传标语,要不是林清,他们都得忘。
红色的布料贴在头车两侧,刘秘书扯了扯见没有问题,便看向马厂长。
“走吧,路上注意安全,缺什么记得提前联系我们。”
“好。”刘秘书点头,说话间呼出的哈气在眼睛上面形成一层薄雾,三辆大货车发出几声鸣笛声,便缓慢驶出纺织厂。
但这时,天空竟然又飘起雪花。
没人为这场雪感到高兴,而是皱起眉头,心里面念叨着:“别下了,如果真的想下往我们这边下吧,别再下到北方了。”
“行了,大家都上班吧。”大汽车已经看不见影子了。
“好的。”场上的点头,只是临走前不少人都千叮咛万嘱咐:“马厂长,下次捐款一定要把我们带上。”
“行!”马厂长认真且珍重地点头:“到时候我们一起出力。”
等人都走了,马厂长才开口道:“小林,文科长你们可以去供销社谈业务了,每卖出一条裤子,我们就捐三块钱吧。”
这个数字马厂长几人商量了很久,他们确实想做实事,但是不能不顾整个纺织厂这么多职工。
所以通过计算人工布料等其他成本,相当于一条裤子成本接近五块钱,还得考虑纺织厂职工的工资,他们得收回来一些钱,作为职工的工资。
所以十二块一条的微喇裤,他们就捐出去三块钱。
只能说赚的那点钱刚刚够纺织厂正常运行。
毕竟他们谁也不想,做好事是建立在剥削纺织厂职工的身上。
“行。”两人点头,文科长带着嘴,林清带着几条微喇裤还有照片,往供销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