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大唐,百家齐放

“陛下。”魏徵放下手中的鱼翅碗。

不好吃的那两碗他生理上不想吃,好吃的那碗他心理上不想吃,不想自己被这些奢侈之物腐蚀。

“高明。”李世民看向李承乾。

“我在!!!”李承乾也放下鱼翅碗。

“朕觉得,大汉之前,诸子百家争奇斗艳,百家齐放的思想文化氛围,很是活跃,你们觉得呢?

如若大唐也变得那般思想活跃,百家齐放,各家思想都用以建设大唐,大唐岂不是会更繁盛。”

“嗯?”魏徵和李承乾都有些诧异得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其实不是一个古板固执的皇帝,他会扶持佛教,同时还发展道教。

他真的是一个很愿意吸收不同的东西,接纳不同事物的帝王。

所以魏徵和李承乾并不惊讶他突然又想推广什么。

只是,他想让大唐也像诸子百家争鸣时候那样思想丰富,这未必太难了吧。

毕竟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刘奭时期又彻底将儒学稳固为国教后,几乎就没了其他学派的生存空间。

而且在这之前,刘邦交出关中后,项羽的那一把大火也已经把嬴政收集到咸阳宫中的各家典籍都烧光了,很多学派,都没有了原始理论支撑。

因此不少学派目前的传人那更是少之又少,很少有人愿意去研习。

李世民为何突然会这么说?

李世民看着俩人脸上那诧异的眼神 ,聪明如他,自然是能知道俩人想的是什么。

他自己难道不知道现在重新提倡百家齐放很困难?

不说别的,就凭现在读书人对儒学的推崇,他提出来,怕也是没几个人响应的。

可李世民也很庆幸,哪怕现在儒学成为主要思想流派几百年,也还没有像宋朝程朱理学出现之后那么刻板古板。

他看了系统在群里发的史书的时候也知道,安史之乱的时候,一个叫颜真卿的读书人还撸起袖管就干叛军,成为最早一批抵御乱军的将领。

颜真卿是书生,却是能披上铠甲上战场的书生,不是宋朝之后的那种文弱书生。

再后来,最终平定安史之乱的,甚至还是一个靠着武举出头的武状元郭子仪。

所以,大唐还来得及。

大唐从现在开始修正独尊儒术带来的不良后果,还来得及。

“陛下,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就跟您说的做饭一样。

如果把儒学比作盐,只放盐不行,盐放太多了更不行,要多种调味料才能烹调出好吃的味道。”李承乾说道。

他看出来李世民是在认真讲国事,于是称呼之为“陛下”。

李世民点头。

“儒家思想可以在百姓心中构建礼义廉耻的观念,不可不有,必须要有,可一个国家不能只有一种思想。”

“陛下说的是。”魏徵和李承乾都点头。

这没法让人反驳。

“我们对外打仗,或者国内有动乱,需要平乱的时候,需要兵家思想,所以兵家思想不可没有。”李世民接着说。

说这句的时候,他想到宋朝主张割地的司马光等士大夫。

想到有坐收渔利的机会却收起朱棣留下的文书,让朱见深失去了扩张领土机会的刘大夏。

想到为了止戈,为了所谓的以和为贵,压着三十万大军不出的王超。

还有让前汉由盛转衰的刘奭。

这都是被儒家思想毒害了的,朝中这样的人过多,简直灾难。

“对!!!”李承乾点头。

魏徵摸了摸胡子,也点头。

“中原王朝,到底以种地为主,种出更多粮食,才能养更多人口。

有更多粮食储备,才能保障平稳度过灾年,避免饥荒。

这就需要农家思想,去大力发展农学,才能更好种植粮食。”

“这是必然的,粮食,是根本,农事,不可不重视。”魏徵赞同。

李承乾也点头同意。

“大唐的军队必须保持足够好的战斗力,才可随时都有抵御外敌,镇压内乱的能力,我们就需要更好的兵器。

除了兵器,种田也需要更好的农具。

修路搭桥,修建建筑,也需要更好的设计,更稳固的风灾雨雪的构造。

这就需要墨家的巧匠。”

“陛下说的是!!!”李承乾和魏徵再赞同不过了。

李世民继续说。

“大唐不能闭关锁国,大唐必须要同外界交流,这就需要又可以和外界交流,又可以让大唐在交流中获得最大利益的纵横家,这点,也是只会主张以和为贵的儒家做不到的。”

“那当然啊!和个屁啊!要利益交换,而且对外交流要大唐利益最大化,这需要纵横家!”李承乾有些杀气腾腾。

“陛下和太子殿下都说得对。”

“嗯,还有……”

……

李世民不停和魏徵、李承乾说诸子百家思想,说大唐应当怎么利用这些思想。

魏徵和李承乾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以前怎么就不知道这些思想能对大唐有那么好的用处呢。

很多东西,像发展农业,发展武器,基建路桥这些东西,那是儒家能做到的吗?

“朕今天同你们说这些,就是想说,诸子百家,没有任何一家是完美的。

我们也不能将任何其中两家拿出来当成对立的两家。

我们应当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将诸子百家中最好的部分拿出来,百家治国。

高明,你是太子,等将来朕的江山到你手中,朕希望你能沿袭朕的治国策略,拿出最好的思想武器来治国,而不能一味地专崇某一家。”

“好!”李承乾那个受宠若惊啊,自然也愿意听话答应。

他只觉得阿耶这几天真的是太奇怪了,怎么对他可以好成这样,还亲自教他治国……

“魏爱卿,以后你就好好辅佐督促太子学习了,今日起,你便来做太子的老师吧。”李世民把今天将魏徵也一起叫过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历史上的他,真的太对不起李承乾。

现在的他,只想把最好的都给李承乾。

魏徵打心底里关心李承乾,那就早点让魏徵到李承乾身边去。

对李世民这个决定,魏徵和李承乾都十分高兴,对李世民是一通感谢。

李世民让魏徵先退下,悄悄拿出了一本小册子来给李承乾。

“阿耶,这是什么?”李承乾接过来。

当他看清楚小册子封面上的书名后,愣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