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凡 作品

第99章 激烈讨论

彭春带着一小部分军队踏上了回朝的路途。一路上,风景从边疆的荒凉逐渐变得繁华起来,但他的心情却始终沉重。

军队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艰难前行,马蹄声和士兵们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彭春骑在一匹高大的枣红马上,眉头紧锁,目光深沉而忧虑。他头戴铁盔,盔顶的红缨在风中微微飘动,那红缨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却无法驱散他心头的阴霾。身上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偶尔折射出点点寒芒,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战火与硝烟。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雅克萨战场上那惨烈的景象,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伤者的哀嚎和喊杀声交织在一起。他在心中暗想:“此番回朝,定要让朝廷明白局势的严峻,给予我们足够的支持。若是朝廷不能理解,将士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山路崎岖不平,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和坑洼,马匹行走得十分艰难,马蹄不时打滑,在坚硬的石头上溅出星星点点的火花。不时有士兵因为道路湿滑而摔倒,发出痛苦的呻吟,他们的衣衫被汗水和泥土弄得污浊不堪,脸上也沾满了尘土,却顾不得擦拭。

此时,一名副将骑马靠近彭春,他的脸上满是疲惫和尘土,原本英武的面庞此刻显得憔悴不堪。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声音沙哑地说道:“主帅,这一路上大家都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有什么意外。” 副将的坐骑喘着粗气,嘴边满是白沫,身上的毛也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

彭春微微点头,神色严肃地回应道:“小心为上,不能让任何意外阻碍我们回朝的步伐。” 他抬头看了看天空,只见乌云密布,厚重的云层仿佛要压下来一般,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心中默默祈祷着天气能好一些,以免给行程增添更多的困难,“这老天也不帮忙,只盼着能顺利回到京城。”

路过一个村庄时,彭春看到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他们弯着腰,汗水湿透了衣衫。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滑落,滴入脚下的土地,仿佛是他们辛勤付出的见证。男人们用力地挥动着锄头,女人们则细心地播种、除草,孩子们在田边帮忙递水送饭。彭春心中感慨万千,不禁对身边的将士们说道:“百姓们都渴望着和平与安宁,我们必须守护好这一切。” 村民们好奇地看着这支队伍,眼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期盼,那眼神仿佛是无声的托付。彭春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为百姓争取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村民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那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承诺。

夜晚,军队在一片空旷之地扎营休息。彭春坐在篝火旁,火焰跳跃,映照着他凝重的脸庞。火苗不时蹿起,照亮他紧锁的眉头和坚毅的眼神,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阴影。他与将士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接下来的行程。

一名士兵说道:“主帅,这一路真是艰辛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 士兵的脸上满是疲惫,眼睛里却透着坚定。他身上的衣服破了几个口子,露出里面被擦伤的皮肤。

彭春说道:“无论如何,我们要加快速度,早日到达京城,把边境的情况汇报给朝廷。” 心里却在担忧,“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决策。” 他手中拿着一根树枝,无意识地拨弄着篝火,火星四溅,飞向黑暗的夜空。

然而,一路上,他们又遭遇了粮食短缺、马匹生病等诸多问题。粮食的储备日益减少,士兵们只能勒紧腰带,每餐只能分得少量的干粮,那干粮又干又硬,难以下咽,在嘴里嚼了许久都难以吞咽。生病的马匹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眼中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原本健壮的身躯也变得消瘦。只能被留在途中,士兵们无奈地看着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心中满是不舍。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彭春的心头。“这样下去可不行,必须尽快赶到京城。” 彭春暗自着急,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缰绳,手背上的青筋凸起,仿佛一条条蜿蜒的蚯蚓。

就这样,历经艰辛,竟然用了足足十天,彭春才终于回到京城。

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严肃。巨大的圆柱矗立在两侧,支撑着宏伟的屋顶,阳光透过窗户的雕花格子洒进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彭春跪地行礼后,开始详细地汇报雅克萨的战况。他声音洪亮而清晰,仿佛将那激烈的战斗场景再次呈现在众人眼前。“启禀皇上,雅克萨之战,沙俄军队凶悍无比,我军将士浴血奋战。战场上火光冲天,炮声震耳,每一寸土地都浸染了鲜血。” 彭春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将战斗的激烈、将士们的英勇以及局势的复杂一一呈现在众人面前。康熙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上面绣着的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要腾飞而起。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那扶手是用上等的檀木所制,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眼神中透露出忧虑和思考,心中权衡着各种利弊。彭春心里忐忑,“不知皇上会作何决定。”

汇报完毕后,康熙环视众大臣,说道:“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主战的大臣鄂尔泰立刻站出来,他神色激昂,拱手说道:“皇上,沙俄屡屡犯我边境,实乃嚣张至极。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我国土和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臣以为应当强硬回击,派出大军,彻底将其赶出我国领土,以显我朝威严!我们不能容忍他们的肆意妄为,必须用武力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他的声音激昂,充满了愤怒,仿佛恨不得立刻亲率大军出征。鄂尔泰心中想着,“决不能让沙俄如此张狂,必须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他的额头青筋暴起,双手紧紧握拳,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另一位大臣则说道:“皇上,战争劳民伤财,且如今局势复杂,不宜轻启战端。百姓们刚刚经历了一些动荡,需要时间休养生息。不如先尝试通过和谈解决争端,以和为贵,避免更多的伤亡和损失。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寻求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既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又能减少人员和财物的损失。” 他的语气较为平和,试图以理性说服众人。这位大臣心里琢磨着,“战争的代价太大了,能和谈解决是最好的。”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忧虑,眉头微微皱起。

这时,康亲王站了出来,他神色严肃,拱手说道:“皇上,臣以为不可轻易动兵。如今国内百业待兴,若贸然发动大规模战争,恐国力难以支撑。但也不能示弱求和,当以强硬姿态与沙俄谈判,争取有利条件。我们要权衡利弊,既要考虑到战争的风险和代价,也要展现出我们的坚定立场,让沙俄不敢轻视我们。” 康亲王心里权衡着,“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又要考虑实际情况。” 他的表情庄重,目光坚定,身上的朝服绣着的花纹显得格外庄重。

索额图紧接着说道:“皇上,臣以为此时不宜开战。沙俄固然可恶,但战争所带来的消耗巨大,且胜负难料。我们的军队需要休整,国库也需要充实。不如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和平解决之法。可以派遣使者与沙俄谈判,明确我们的底线和要求,尽量避免战争的爆发。” 索额图暗自盘算,“此时开战,对国家不利,还是和谈为上。” 他微微低着头,眼神中透着谨慎,手中的笏板紧握着。

明珠也上前说道:“皇上,和战皆有利弊。若战,需考虑后勤补给、战略部署等诸多问题;若和,需谨防沙俄出尔反尔。还需权衡再三啊。战争需要充足的粮草、武器和兵员,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可能会陷入困境。而和谈则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立场,以防被沙俄欺骗。” 明珠心里想着,“这是个两难的抉择,必须谨慎应对。”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脸上满是思索的神情,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鄂尔泰反驳索额图道:“索大人,和谈?你觉得沙俄会真心与我们和谈吗?他们向来贪婪成性,若不给予他们沉重打击,他们岂会善罢甘休?” 鄂尔泰心里愤愤不平,“和谈就是示弱,沙俄不会就此收手的。” 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显得有些激动,脸上的肌肉微微颤抖。

索额图回应道:“鄂大人,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若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避免生灵涂炭,又何乐而不为呢?” 索额图心里坚持着自已的想法,“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的好。” 他的语气依旧平和,但眼神中透着坚定,丝毫不让步。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各抒已见,朝堂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主张立刻出兵,言辞激烈地说道:“我朝国威浩荡,岂容沙俄如此挑衅,必须给予重击,让他们不敢再有觊觎之心!我们有着强大的军队和英勇的将士,定能将沙俄一举击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这位大臣心里充满了对国家武力的自信,他的胸膛挺得笔直,目光炯炯,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主和派则反驳道:“战争带来的只有破坏和伤痛,和谈若能解决争端,又何必动刀兵?战争会导致无数家庭破碎,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为百姓谋福祉。” 主和派心里满是对百姓的怜悯,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悲戚,眼眶微红。

观望派则在一旁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冲动行事。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局势,收集情报,制定出最妥善的方案。” 观望派心里想着,“不能轻易下决定,要谨慎再谨慎。” 他的表情犹豫不决,眼神游移不定,手中的扇子不停地扇动着,却无法驱散心中的焦虑。

康熙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脸色愈发阴沉。朝堂上的争论声越来越大,各方观点激烈交锋,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康熙终于忍不住说道:“都别吵了!” 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在朝堂上响起,众人瞬间安静下来。康熙心里烦躁不已,“这群大臣,各说各的理,到底该如何是好。” 他的手指紧紧抓住龙椅的扶手,关节泛白,额头上的青筋也微微跳动。

康熙接着说道:“希望沙俄息事宁人,勿扰边关。传旨给萨布素,命他担任镇北主帅,坚守边关,与沙俄对峙,如沙俄再犯,坚决痛击!”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威严,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

彭春心中松了一口气,深知朝廷的决策至关重要。他暗自想着:“但愿这一决策能换来边境的长久安宁,也不辜负将士们的浴血奋战。”

然而,萨布素能否担此重任?沙俄又是否会听从康熙的警告?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