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大人府上热闹非凡,前来道贺的官员们纷至沓来。那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门口威严的石狮子仿佛也在展露着喜气,在阳光的映照下,石狮子身上的细微纹理都清晰可见,甚至连狮子口中那颗圆润的石球都散发着神秘的光泽。石狮子的眼睛瞪得滚圆,威严而庄重,好似在审视着每一位到访的宾客。
一顶顶轿子在门前依次停下,身着华丽官服的大人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贺礼,在仆从们小心翼翼的簇拥下走进府内。那些贺礼用锦盒装着,有的还系着鲜艳的绸缎,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盒子的角上镶嵌着精致的宝石,熠熠生辉。有的锦盒上绣着吉祥如意的图案,那针线细密,栩栩如生,仿佛是有生命的精灵在舞动。
“恭喜李大人荣升翰林院大学士,日后定当平步青云啊!” 一位官员满脸堆笑地说道,他的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神情,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手中的折扇不停地轻轻摇晃,扇面上画着的山水图随着他的动作若隐若现。那官员的官服上绣着的仙鹤展翅欲飞,仿佛象征着他对李大人步步高升的美好祝愿。“李大人,您这可是鸿运当头,以后可得多多提携下官啊。” 他心里暗自盘算着,如何能借此机会攀附上李大人这棵大树。
“同喜同喜,诸位快请进。” 李大人拱手相迎,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那笑容里藏着几分骄傲,又带着些许谦逊。他身上崭新的官服绣着精美的花纹,丝线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摆动,官帽上的珠子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碰撞声。他每走一步,脚下的靴子都发出沉稳的声响,显示出他此刻的意气风发。“诸位能来,李某真是蓬荜生辉。” 李大人心里想着,这些人可都是日后官场中的助力。
府中的下人们忙得脚不沾地,端茶倒水,招待着这些贵客。他们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如同清晨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脚步匆匆,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哪位大人。端着的茶杯上冒着腾腾的热气,茶香弥漫在整个院子里。那茶杯是用上等的瓷器烧制而成,杯身上绘着精美的花鸟图案。
铜锤站在一旁,看着官员们来来往往,他们个个身着华丽的官服,上面绣着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从衣服上飞出来一般。他们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尽显官场的气派。手中的玉佩随着他们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那玉佩温润光滑,一看就是价值不菲。有的玉佩上刻着诗词,彰显着主人的高雅情趣。铜锤只觉自已在这显得格格不入,那身朴素的衣衫与这奢华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心中颇有些不自在。
“我在这真是浑身不自在,还是赶紧离开为妙。” 铜锤心里想着,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衣角,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窘迫。衣角因为他的用力而有些褶皱,他感觉周围人的目光仿佛都在审视着他,让他如坐针毡。“我不过是个过客,这里的繁华与我无关。” 他心里暗自叹息,于是,他寻了个借口,借机出去询问比武之事,想着尽早离开这是非之地。
可巧不巧的是,在他打听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位官员正是此次比武的考官之一。这位考官身材微胖,面容和蔼,眼神中却透着精明。他的下巴留着一撮山羊胡,随着说话微微颤动,每一根胡须都像是经过精心修剪。那胡须油亮乌黑,显示出他平日的精心打理。
“大人,请问此次比武都有哪些要求和规则?” 铜锤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一丝紧张,声音略微有些颤抖。“我一定要在比武中崭露头角。” 铜锤在心里给自已打气。
“嗯?你这小子也想参加比武?” 考官上下打量着铜锤,目光在他健壮的身躯和紧握的拳头停留片刻。铜锤的身躯挺拔,肌肉紧绷,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让人不容小觑。“看这小子倒有几分英气,不知功夫如何。” 考官心里暗自琢磨。
李大人在席间,酒过三巡,兴致高昂,绘声绘色地讲起铜锤的救命之恩。
“哎呀,那日若不是这位少侠出手相助,我全家怕是要遭殃咯!” 李大人感慨道,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当时的惊险场景,酒杯中的酒都洒出了一些,在桌上形成一小滩水渍。那酒水沿着桌面流淌,映出周围的烛光。“这位少侠真是武艺高强,侠肝义胆啊!” 李大人心里对铜锤充满了感激。
那考官听了,对铜锤刮目相看,不禁竖起大拇指,大加赞赏道:“此等侠义之举,实乃令人钦佩!这少年定非池中之物。” 这位考官乃是李大人的同乡,平日里关系颇为密切,此刻借着几分酒意,打趣道:“莫非李大人想让令爱以身相许?如果这小子比武能出人头地,贤侄女有意的话,我替兄台做个媒如何?” 说罢,同桌的几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屋中回荡。他们的笑声震得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在空气中形成一片朦胧的尘雾。笑声中夹杂着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
李大人心里暗自琢磨:“这倒也未尝不可。这铜锤若能成为我的女婿,倒也是件美事。” 他的眼神闪烁,心中开始盘算起来,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手指上的玉
扳指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到了晚上,铜锤才从外面回来。此时,天空中已经挂满了星星,像是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大地。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月光如水,洒在门前的小径上,泛起一层银白。李大人和夫人早已在厅中焦急地等候多时,他们心中盘算着如何探探铜锤的口风。
“也不知道这铜锤出去打听比武的事怎么样了。” 李大人心里想着,他在厅中来回踱步,手中的扇子时而打开,时而合上。扇子上的字画随着他的动作时隐时现,每一次开合都带着一丝焦虑。他的脚步在地上留下轻微的声响。“这孩子倒是一表人才,就是不知他意下如何。”
见到铜锤,二人赶忙迎上去,一番寒暄后,旁敲侧击地询问起来。
“铜锤啊,你年纪也不小了,可曾成家?” 李夫人试探着问道,她的眼神紧紧盯着铜锤,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表情的变化。李夫人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手中的手帕不自觉地绞动着。那手帕绣着精美的花边,细腻的针法展现出高超的技艺。“这孩子要是能成为我的女婿,倒也不错。” 李夫人心里想着。
得知铜锤尚未婚配,李夫人心中一喜,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那笑容如同绽放的花朵。她赶忙转身进了内室,问过女儿的心意。
“女儿啊,你觉得那铜锤如何?” 李夫人问道,她的声音轻柔,充满了关切。内室的布置典雅精致,雕花的梳妆台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台上的铜镜映出李夫人期待的面容。
小姐娇羞地红着脸,声如蚊蝇地说:“全凭父母做主。” 她的头低垂着,手指绞着衣角,脸上如同染了晚霞般绯红。她的头发上插着的珠花轻轻晃动,闪烁着柔和的光芒。那珠花的珠子圆润光滑,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其实我对他倒是有几分好感。” 小姐心里想着,脸上泛起一丝甜蜜的微笑。
李夫人便知晓自家娘这是看中家了。
但是李夫人心中又犯起了嘀咕,觉得女儿应该找个门当户对的官宦公子,这样才能保障女儿日后的生活安稳无忧。想到此处,心里不禁有些犹豫。
“老爷,虽说这铜锤救了咱们,可他家世如何,咱们还不清楚呢。” 李夫人说道,她的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透着担忧。她的眉头皱起时,额头上的皱纹也随之显现。那皱纹仿佛记录着她多年来为家庭的操劳。“万一他家境贫寒,女儿嫁过去受苦可怎么办?”
而李大人从与铜锤相处的这短短两天中看出,铜锤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也是饱读诗书的文武全才。他望着夫人,说道:“你真是妇人之见,这位公子若是日后比武夺魁,必定以后大有前途。以他的才华和能力,定能出人头地。”“我看这孩子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成大器。” 李大人心里对铜锤充满了信心。
夫人还是坚持说道:“我还得问问他的家世,也不能太差。万一家境贫寒,门风不正,女儿嫁过去岂不是受苦?” 说着,便转身回到厅中,直接问铜锤可否看中自家姑娘。
铜锤谦逊地说:“只怕令爱看不上小生。我不过是一介草民,何德何能能得小姐青睐。” 他的目光低垂,不敢正视李夫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卑和不安,双脚不自觉地挪动着。他的双手在身前交叉,显得有些局促。“我对小姐倒是有几分好感,只是不知自已是否配得上。” 铜锤心里暗自想着。
李夫人见他如此谦逊,便拐弯抹角地问铜锤家世,铜锤只说父亲过去也曾在京城混迹官场。
当李大人听到韦小宝这名字时,心中一惊,手中的茶杯差点掉落,茶水溅出,弄湿了他的衣袖。衣袖上的刺绣被茶水浸湿,颜色变得更深。忙问铜锤祖籍可是扬州,铜锤说正是。
李大人赶忙将夫人悄悄叫出去,在角落里压低声音耳语道:“夫人呐,是咱们高攀人家韦爵爷了。想当年韦爵爷在朝廷那可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如今虽已退隐,但其威名仍在。这可是天大的机缘啊。”“没想到这铜锤竟是韦爵爷的儿子,咱们可不能错过了。” 李大人兴奋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李夫人先是一愣,随后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满心欢喜地跟着李大人走回厅中。两人走到铜锤面前说道:“我们二老有意将小女许配与你,你可愿意?”
铜锤却说道:“此事尚需征询家中父母同意,而且在下想先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婚姻之事,日后再说。”
李大人听了哈哈大笑,眼中满是赞赏道:“公子有此志向,实属难得,那此事便等日后再议。”
梅开二度各表一枝。
话说,韦政跟梅先生回到老家,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梅先生的私塾在这偏僻的乡村中渐渐有了些名气,招收了六七个学生。
“梅先生,您教得真好,我家孩子最近进步可大了!” 一位家长感激地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手中提着一篮子鸡蛋。那篮子是用竹条精心编织而成,上面还带着清晨的露水。篮子里的鸡蛋个大圆润,散发着淡淡的温热。“多亏了梅先生,我家孩子才有了出息。” 这位家长心里充满了感激。
“都是孩子们自已肯学。” 梅先生
微笑着回答,他接过鸡蛋,轻轻放在桌上。桌上的笔墨纸砚摆放整齐,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那墨锭乌黑发亮,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只要孩子们肯努力,将来必有出息。” 梅先生心里想着。
韦政每日的生活忙碌而充实,除了帮梅先生干点家务,更是在学业上刻苦努力,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梅先生的期望。” 韦政心里暗暗发誓,他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书写着,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透着对知识的渴望。“我要出人头地,让大家都为我骄傲。”
其实梅先生办私塾,并非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心中怀着对知识传承的执着,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韦政。他之所以当初冒险救下韦政,并将他当作养子般悉心照料,完全是为了报答过去在天地会中韦小宝对他的恩惠。
梅先生的老家宁静而祥和,四周青山绿水环绕,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小院,韦政便早早起床。他坐在那简陋但充满墨香的书房中,专心致志地翻阅着一本又一本的古籍。他时而眉头紧锁,眼睛紧盯着书页,思考着书中深奥的难题;时而奋笔疾书,在纸上沙沙地记录下自已的心得感悟。那泛黄的书页在他的指尖翻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书页的边缘有些磨损,带着岁月的痕迹。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韦政心里犯愁,他的手指在书上轻轻敲击。他的手指修长,因为长期读书写字,指尖已经磨出了一层薄茧。“不行,我一定要弄明白。” 韦政暗暗较劲。
梅先生对韦政的教导可谓是尽心尽力,无论韦政提出怎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从不厌烦,总是耐心解答。一天,韦政在研读一本晦涩难懂的经典时,遇到了极大的困惑。他反复琢磨,翻遍各种注释,却仍不得其解。
“梅先生,这我实在是不明白。” 韦政无奈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他的眼神清澈而纯净,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先生一定能帮我解答。” 韦政满怀期待地看着梅先生。
梅先生见状,轻轻走到他身边,耐心地为他讲解。梅先生引经据典,从古代圣贤的智慧到当今世事的变迁,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终于,韦政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清晨穿透乌云的阳光般灿烂。
除了埋头苦读,韦政还常常主动帮助梅先生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他会帮忙打扫庭院,喂养家禽,或是在田间帮忙除草施肥。
“能为先生分担一些,我心里也高兴。” 韦政心里想着,他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汗水融入泥土,滋养着这片土地。他手中的锄头沉重而有力,每一次挥动都带着他的勤劳和坚韧。“我要多做些事,报答先生的恩情。”
他的勤劳和善良不仅让梅先生感到欣慰,也赢得了周围邻居们的称赞。
“这孩子真是懂事又勤快。” 邻居们纷纷夸赞,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喜爱和赞赏。邻居们的笑容真诚而朴实,带着乡村人的淳朴。他们手中的农具还沾着泥土,散发着大地的气息。“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然而,平静的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新的挑战和机遇正悄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