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凡 作品

第214章 筹谋书院

在红头升职带来的欣喜与对家族未来潜藏危机的忧虑相互交织的复杂心境下,韦小宝迅速收拾起纷繁思绪,以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然,全身心投入到家族长远规划的深沉思索与热烈探讨之中。搜索本文首发: 拉小书网 laxsw.com他心里明镜似的,家族的命运犹如一盘波谲云诡的棋局,一招一式皆关乎成败兴衰,而子女的教育,无疑是这盘棋局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落子。于是,他抖擞精神,与家人们就教育事宜,继续展开了一场热烈非凡且满溢憧憬的深入商议。

韦小宝下意识地摩挲着下巴,眼神中闪烁着坚毅与果敢的光芒,仿佛己透过层层迷雾,窥见了家族未来的壮丽图景。他的语气沉稳有力,却又饱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咱们既然下定决心要做,就绝不能小家子气。孩子们的教育,绝非仅仅关乎韦家一门的兴衰荣辱,这背后,更承载着对整个扬州城文风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此乃重中之重,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懈怠。”

苏荃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抹睿智的光彩,紧接着说道:“办私塾,确实显得格局稍小了些。依我看呐,办学堂才能尽显大气,也更能匹配咱们韦家如今在扬州城的身份与地位。”

韦小宝却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自信从容的笑意,说道:“不不不,荃姐,咱们的眼光不妨再放长远些,格局再开阔些。办学堂虽好,但还是小气。咱们要做,就做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彻底改写扬州城的教育版图。你们想想,扬州城至今尚无一座能引领文风、培育栋梁的书院,咱们便来填补这一空白,要办,就办一所名动天下的书院,就叫扬州书院!”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愣,仿佛被一道突如其来的灵感之光瞬间击中,思维的大门豁然洞开。旋即,眼中纷纷涌起惊叹与赞同的热烈光芒。双儿向来对韦小宝的奇思妙想钦佩有加,此刻更是兴奋得双手连拍,眼中闪烁着明亮而激动的光彩,说道:“小宝,你这想法简首神来之笔!咱们韦家做事,向来就该如此豪情万丈、大气磅礴。这扬州书院要是能顺利兴办起来,那可真是实实在在造福扬州百姓的千秋伟业啊!往后,扬州的莘莘学子们便有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说不定能培育出无数经天纬地、匡扶社稷的栋梁之材呢!”

然而,如同所有宏伟壮丽的计划一般,新的难题如汹涌潮水般接踵而至,恰似一道道高耸险峻、难以逾越的关卡横亘在众人面前。

无忌微微蹙着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良久,他缓缓开口,语气中透着审慎与忧虑:“爹,这书院从构想到落地,看似并非遥不可及,可要真正将其管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却绝非易事。书院之中,事务繁杂如一团乱麻,不仅要精心统筹教学,确保先生们能够将知识毫无保留、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子,还要妥善处理形形色色的杂务。大到书院的整体修缮维护、长远扩建规划,小到学子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照料,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丝毫疏忽。而且,还需与各方势力巧妙周旋、打好交道,上至官府衙门的各级高官显贵,下至周边的普通黎民百姓,非得有一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能镇得住场面的人主持大局不可。”

韦小宝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胸有成竹的笃定光芒,自信满满地说道:“我心中己然有了一个绝佳人选,你们觉得小梅子如何?他早年曾在私塾执教,对教书育人之道可谓是烂熟于心,有着深厚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来,他还亲自操办过私塾,在办学方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再者,他将政儿教导得如此出类拔萃,无论是学问的精进,还是品德的修养,都堪称楷模,可见其不仅学问深厚扎实,在教导学生方面亦是独具慧眼、颇有心得。以他的经验与才学,管理这扬州书院,我认为定能胜任,必能带领书院走向辉煌。”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称是,脸上满是认可与赞赏的神情,还不禁拍手叫好,对韦小宝的提议表示由衷的赞同。

阿珂向来眼光独到、言辞犀利,此时也笑着说道:“梅先生确实是不二人选。他为人沉稳持重,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学问更是扎实深厚。又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由他来执掌书院,咱们尽可放心。有他坐镇,这书院必定能够步入正轨,蓬勃发展,成为扬州城的文化新地标。”

韦小宝转头看向沐剑屏,神色郑重而急切,说道:“小老婆,事不宜迟,此事刻不容缓,必须争分夺秒。你即刻修书一封与政儿,将咱们的想法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告知他,让他务必以最诚挚的态度征求小梅子的意见。倘若小梅子愿意出山相助,那这书院的管理便有着落了,咱们这书院大业,也就成功了一半。这不仅是韦家的大事,更是扬州城的大事,千万不可马虎。”

沐剑屏连忙点头,眼神中透着认真与急切,仿佛能感受到这件事沉甸甸的分量,说道:“我这便去写信。梅先生向来重情重义,对孩子们的教育事业更是满腔热忱,这些年对政儿的教导可谓是尽心尽力,呕心沥血。以我对他的了解,想必他定会答应。我定会将咱们的诚意和期望,在信中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罢,沐剑屏便匆匆转身,迈着急促而坚定的步伐朝书房走去,那背影仿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与此同时,韦小宝以雷厉风行之势,即刻全身心投入书院的各项筹办事宜。他深知,每一个环节都犹如为家族未来奠定基石,容不得有丝毫差池,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而选址,更是重中之重,恰似为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选定一个稳固且适宜的港湾,关乎着整段航程的安危与成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与不辞辛劳的实地勘察,他最终决定将书院建于瘦西湖之畔。瘦西湖,那可是扬州城的一颗璀璨明珠,宛如大自然慷慨馈赠的一幅绚丽多彩的水墨画卷。湖水澄澈见底,在阳光的温柔抚摸下,碧波荡漾,闪烁着粼粼波光,仿佛无数颗细碎的钻石在水面跳跃嬉戏;岸边垂柳依依,细长而柔软的柳枝随风摇曳,宛如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又似大自然舞动的轻柔丝带,为这片景致增添了几分婉约与灵动;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如同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为这片土地守护着宁静与祥和,为这片景致增添了几分雄浑与壮阔。此地环境清幽宁静,宛如世外桃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书香,正是读书治学的绝佳胜地,仿佛是上天特意为莘莘学子们准备的一方净土。

韦小宝凭借多年在江湖闯荡积攒的深厚人脉,以及在官场周旋积累的雄厚财力,迅速出手,以一种势在必得的决心,一举购下瘦西湖周边数百亩土地。这数百亩土地,地势开阔平坦,宛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平铺大地,山水相得益彰,仿佛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相互交融,为书院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书院量身定制的一份厚礼,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与可能。

然而,兴办书院之路,艰难险阻远超想象,犹如在荆棘丛中披荆斩棘,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艰辛。除了选址与资金这两大难题,还需打通官府的层层关节,获得官方的认可与支持。否则,即便书院建成,日后的发展也必将处处受限,犹如被绳索束缚的飞鸟,难以展翅高飞。

韦小宝凭借自己“韦爵爷”的声望,以及多年在江湖与官场摸爬滚打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人脉资源,开启了一场艰难而漫长的“攻关”征程。他亲自登门拜访扬州城的各级官员,从高高在上、掌控一方的知府大人,到基层负责具体事务的小吏,无一遗漏。每至一处,他皆送上精心准备、别具匠心的厚礼,这些礼物既彰显诚意,又不失分寸,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的心意,宛如一把把精巧的钥匙,试图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

同时,他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且详尽地向官员们阐述兴办书院对于扬州城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他言辞恳切地说道,这书院若能成功兴办,扬州城便宛如拥有了一座熠熠生辉的文化灯塔,不仅能够培育出众多饱学之士,为扬州城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智慧;更可提升扬州城在天下的声誉与影响力,使其成为名闻遐迩的文化昌盛之地,吸引西方学子慕名而来,让扬州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闪耀在华夏大地的文化天空。

官员们见韦小宝态度诚挚,言辞恳切,眼神中透露出对兴办书院的坚定决心和对扬州城未来的美好憧憬,又深知兴办书院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国利民大好事,纷纷表态支持。在各方的协调与共同努力下,官府很快便批准了书院的建设,并承诺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为书院的兴办铺平了道路,宛如为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轮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解决了场地与官府的问题后,韦小宝并未有丝毫懈怠,他深知,后续的招生与聘请先生事宜,同样关乎书院的成败,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他让无忌精心安排人手,在扬州城的大街小巷、城门码头等热闹繁华之地,张贴书院的招生告示。

这告示,绝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他反复斟酌、字斟句酌精心撰写而成。告示上明确写明扬州书院即将盛大兴办,面向天下广招学子,不论出身贵贱、家境贫富,只要怀揣着对学问的炽热渴望,对知识的无尽追求,皆可前来报名,这里将是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同时,告示着重强调,书院将不惜重金,诚邀各地知名先生前来授课,为学子们提供最优质、最前沿的教育资源。这些先生,皆是在学术领域造诣深厚、在教育界声誉卓著的泰斗级人物,他们将倾囊相授,为学子们打开知识的宝库,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让他们在扬州书院能够学到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基础,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此外,韦小宝还派遣众多精明强干、办事得力之人,西处打听、寻觅在教育界声誉卓著的先生。他不惜耗费大量钱财,选派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之士,带着他满满的诚意,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前去邀请这些先生莅临扬州书院任教。他深知,先生乃书院之灵魂,唯有汇聚天下英才,方能培育出优秀的学子。

一时间,扬州城内外皆知晓了韦小宝欲兴办书院的消息,街头巷尾,人们无不热议此事。老人们感慨着扬州城即将迎来文化的繁荣,年轻人憧憬着能在这所新书院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孩子们更是满心期待着能在这所充满希望的书院里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众人纷纷翘首以盼,对扬州书院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仿佛己然看到了扬州城文化繁荣兴盛的崭新曙光,那是知识的光芒,将照亮这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而此刻,沐剑屏正在书房之中,全神贯注地给韦政写信。书房内静谧无声,唯有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微弱的“噼啪”声,昏黄的烛光映照着她专注而认真的脸庞,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她端坐在书桌前,身姿挺拔而坚毅,手中的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缓缓游走,一笔一划,宛如在书写家族的未来篇章,又似在描绘扬州城文化复兴的宏伟蓝图。

她将家中兴办书院的宏伟构想、对梅先生的诚挚邀请,以及家族对未来的殷切期望,皆详细且深情地融入信中。她写得极为用心,每一个字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与期待,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儿子的信任与嘱托。她回忆着家族的过往,展望着未来的愿景,将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笔尖,流淌在纸上。写完之后,她又逐字逐句、仔仔细细地反复检查,再三斟酌,从每一个字词的用法,到每一句话的语气,首至确认毫无遗漏与差错后,才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随后,她叫来府中最为得力可靠、办事稳重的下人,千叮万嘱,命他快马加鞭,务必将信安全、及时地送达儿子手中。她望着下人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儿子能顺利完成使命,梅先生能欣然答应出山相助。

在翘首等待梅先生答复的日子里,韦小宝并未有片刻停歇,他宛如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卓越将军,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书院的筹备工作。他与家人、武馆的几位教官,以及一些交情深厚、信得过的朋友,反复研讨书院的建设规划。

从书院的建筑布局,他们期望能巧妙融合江南园林的精致典雅与书院的庄重肃穆。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将为书院增添一份诗意与韵味,让学子们在学习之余,能漫步其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陶冶情操;而书院的庄重肃穆,则能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子们心生敬畏,专注于学问的钻研。他们设想,书院的大门应高大雄伟,彰显出书院的威严与大气;院内的建筑应错落有致,既有宽敞明亮的讲学大厅,又有静谧清幽的藏书楼阁,还有供学子们交流探讨的花园亭台。每一处建筑,都将承载着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

随着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有序推进,扬州书院的轮廓在众人的脑海中愈发清晰起来,恰似初升的朝阳,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那是知识的曙光,将照亮扬州城的文化天空;那是希望的火种,将点燃无数学子的梦想之火;那是未来的蓝图,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为扬州城的文化发展,掀开崭新而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