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学徒刘家姐妹
顾雪柔看出了王香草眼中的顾虑,那顾虑如同一片淡淡的阴云,笼罩在王香草的眉间。
她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抹温和又带着自信的笑,那笑容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能让人的心瞬间安定下来。
“大娘,您也说了,怕时间不够。”
顾雪柔声音轻柔却又坚定,缓缓说道,“如果系统地学习中医,那还真是个漫长的过程。中医这门学问,就像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海,里面的知识深不见底。
时间短了,就好比在浅滩上捡贝壳,根本触及不到大海深处的宝藏,学不到什么真本事。
可咱们村里人生病也就那么几种病,无非就是伤风感冒、肠胃不适,跌打损伤等这些常见的小毛病。
我只教他们看这几种病就好了。
只要他们机灵一点,肯用心去学,把这几种病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记住,学起来就不难。
至于制药,那就更好办了,只要他们机灵好学,不怕辛苦,就能学得会。
就像学走路,先学会稳稳地走这几步,以后再慢慢学跑也不迟。”
“你是说只教他们看一些常见病,教会他们制作药丸。”
王香草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惊喜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顾雪柔轻轻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中医深深的敬意和热爱。
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那可是博大精深啊。
它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宝藏,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瑰宝。
每一味中药,每一个药方,都是老祖宗们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总结留下来的,里面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
顾雪柔感觉,她有义务把这一项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传承下去。
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治病救人,更是为了让老祖宗的智慧不被遗忘,继续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发扬光大。
“大娘,如果遇到好苗子,我不介意多带他两年。”顾雪柔笑着说。
顾雪柔所说的好苗子,可不仅仅是看他们的天赋。天赋就像一颗种子,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土壤和环境,也难以茁壮成长。
她还要看他们的人品和性格,一个心地善良、正直勇敢的人,才能真正把治病救人当作自己的使命,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更要看他们有没有医德,医德是一个医生的灵魂,只有心怀悲悯、尊重生命、不贪图钱财的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
她仿佛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画面,那个好苗子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认真学习中医知识,为村里的百姓们解除病痛,成为大家口中称赞的好医生。
沈爱国这人啊,那还真不是一般的尽职尽责。
他在村子里那是挨家挨户地仔细挑选,眼神就跟探照灯似的,不放过任何一个合适的孩子。
经过一番精挑细选,终于从村子里选出了七个孩子,其中四个女孩子,三个男孩子。
在这四个女孩里,有一对特别惹人怜的姐妹花。这姐妹花啊,命运那叫一个坎坷,年纪轻轻就成了父母双亡的可怜娃。
王香草一听又刘大花刘小花两姐妹,就忍不住拉着顾雪柔的手,说道:“小小丫头,她们两个是刘家的孩子,姐姐叫刘大花,妹妹叫刘小花。
这刘家啊,那重男轻女的思想就跟那顽固的石头一样,怎么都搬不动。
自打她们爹刘老二死了之后,她们那个娘啊,就拍拍屁股跑了。
可怜这姐妹俩,直接就被刘家给撵了出来,只能一直住在牛棚里。
那牛棚又脏又臭的,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也不知道这俩孩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顾雪柔一听,眉头立马就皱了起来,就像拧紧的麻花一样,满脸的心疼和不解,赶忙问道:“刘家就一点都不管了?好歹也是自家的亲孙女啊,怎么能这么狠心呢!”
王香草无奈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继续说道:“管,咋没管呀!大队干部都找了他们家好几次呢。
每次去,干部们都是苦口婆心,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跟他们讲亲情,讲责任,讲做人的道理。
可刘家那帮人啊,就跟铁了心似的,油盐不进。
最后把他们逼急眼了,刘老太太直接扔出一封断亲书,白纸黑字,就这么狠心和她们两姐妹断了亲。
那封信啊,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直直地插进了两个孩子的心窝里。”
接着,王香草又满脸敬佩地说:“不过啊,这两姐妹也是能干得很。小小年纪,就跟大人一样,天不亮就跟着去下地干活挣工分。
就靠着那瘦弱的肩膀,努力地挣着工分,养活自己。
这村子里的人啊,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夸她们的。”
“那她们跟我们学医之后,就不能上工挣工分了,到时候她们吃啥呀?”顾雪柔皱着眉头,眼神里满是担忧的问。
在这个年代,工分就是一家人的命根子,没了工分,就意味着没了口粮,日子可怎么过啊。
“既然你大爷让她们过来,那就一定想好了办法。”王香草何尝不知道,自家大哥这是想拉扯一下两个孩子。
“大娘,她们两个几岁了?”
“刘大花十四岁岁,刘小花十二岁。”
顾雪柔愣了一下,感觉哪里不对劲,可她又说不出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