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
“是‘空’字,此文鸣府了!”
滕王阁外,有读书人忍不住高喊出声,瞬间掀起一片哗然。
不是“水自流”,而是“空自流”!
从一开始,那考生就故意留了一手,以空白代替“空”字。
妙!
简直妙不可言!
堪称一字鸣府,一字绝唱!
从滕王阁匆匆走出的主考官刘洋明,也趁热打铁,朗声宣布:“张榜!”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但此刻已无需猜测,榜首必然是那篇《滕王阁序》。
考题是“滕王”,但这考生却另辟蹊径,没有走歌颂滕王贤名的寻常路,而是以一篇《滕王阁序》,直接成就了千古绝唱。
众人甚至认为,若非乡试不允许动用才气,这篇文章恐怕还能更上一层楼,达到更高的境界。
与此同时。
华天府督学院学政亲自捧着一个托盘,走到滕王阁外的公告栏前,身旁有提学使负责刷胶。
学政大人将托盘上的红色卷轴徐徐展开,密密麻麻的名字顿时呈现在榜单上。
前三甲的名字尤为显眼,其余则是清一色的字体。
“榜首《滕王阁序》,京城考生:林回,文考甲上!”
人群中并无异议,但窃窃私语声四起。
众人对“林回”这个名字毫无印象——京城何时出了这样一位才子?
不过很快,他们的注意力便转移到了榜单上,纷纷好奇,在有这样一篇才高八斗的鸣府文章坐镇榜首的情况下,榜二和榜三的诗词文章,究竟是何等佳作?
恐怕也能一朝成名,名扬天下。
林回表现得极为镇定,毕竟这是开卷考试,若连榜首都拿不到,恐怕王勃前辈都要跳出来骂他一顿了。
“这届考生真是有福气啊!”
“没错,且不说几位大人物亲自监考,等这篇文章名传天下时,只要去外面说一声与《滕王阁序》同届考生,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我们作为见证者,也是三生有幸!”
众人心情激动,纷纷看向榜单,然而很快,他们便愣住了。
“榜二和榜三的文章呢?”
“不是说前三甲的答卷会张榜吗?怎么只看到榜首的《滕王阁序》?其他的呢?”
众人一时有些糊涂,难道几位监考大人看到鸣府文章出现后,便不再理会其他考生了?
主考官刘洋明开口解释道:“榜二和榜三的答卷,直接抄录了几段《滕王阁序》的句子,才高四斗……按照规矩,取消成绩,剥夺乡试资格!”
哗——
人群一片哗然。
抄袭?
榜二和榜三的考生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做出这种事!
不过,众人也有些惊讶,抄录《滕王阁序》的几段句子,便能才高四斗?
这篇骈文,当真是无敌了!
滕王兴奋得手舞足蹈:“抄录两句,就能上榜二榜三?本王岂不是能靠《滕王阁序》千古留名?”
“来人,起轿!”
滕王对后面的中举者已无兴趣,命人抬来轿子,吩咐道:“本王要进宫面圣!”
……
“由于考题与考点名字一致,中举者需答卷才气三斗以上方能中举,故,此次中举者共一百零三人。”
刘洋明看向急切想要查看中举者名单的考生,朗声宣布:“众多考生可上前看榜,请保持秩序!”
考生们纷纷拥挤上前,林回则与章酒儿、方青青默默离开了滕王阁。
然而,林回刚走没多远,忽然回头看向高台上的《滕王阁序》……
此时,不少读书人正在诵读参悟,而他们的头顶上方,一缕缕看不见的清气悄然离体,悉数融入他的文宫之中。
浩然正气涌动,将这些清气蚕食,遗憾的是,提升的幅度并不大,远不及李一博参悟《周易·系辞上传》时所产生的清气。
不过……林回知道自己快要突破了!
林回与章酒儿、方青青刚离开滕王阁,许多读书人才回过神来,纷纷寻找林回的身影。
不用怀疑。
今夜过后,林回之名,必将传遍整个华天府。
只要人们想到千古绝唱的骈文《滕王阁序》,便会想到林回。
……
与此同时。
大诏皇宫。
林允鸿回到御书房,看着堆积如山的折子,不禁有些头疼。
本有许多折子完全可以交由内阁批阅,但谁让他是个称职的皇帝?
他每天最大的期待,便是关心大诏百姓的生活是否安康,菜篮子是否丰盈。
当年他还是嫡皇子时,曾在大诏百姓家住过一段时间。
那是他一生中最为无忧无虑的时光。
那户人家的穷酸大叔曾对他说过一段话,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人生啊,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一生向阳,哪怕一世尝尽百苦,只为换取一丝甘甜,也算值得了!匆匆一世,只为活得堂堂正正!”
看看!
即便不是读书人,那位穷酸大叔却能说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大诏的某些读书人真该好好反思,自己去挖个坑埋了算了。
“陛下!”
就在这时,掌印太监梅折仁的声音在御书房外响起:“滕王在殿外求见……”
“允颖?让他进来!”
林允鸿一听滕王,便猜到他为何而来。
估计与这次乡试的地点与考题——滕王阁有关。
不多时。
“陛下!”
林允颖一进御书房,便恭敬地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
“今天对你来说是个好日子,怎么不在滕王阁待着?还有心思来朕这儿?”
林允鸿笑着看向滕王林允颖。
“陛下!”
林允颖酝酿好情绪,直接拜倒在地,高声道:“臣想要个儿子……”
噗——
刚端起茶杯的林允鸿,一口茶水喷了出来,瞪大眼睛看着林允颖,笑骂道:“你想要个儿子,找朕做什么?滚回你的滕王府,找你的王妃生去!”
林允鸿摇了摇头,强忍着笑意。
他这个皇弟一向让他省心,多年来从未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反倒是为百姓修桥铺路、筑阁修堤,留下了“贤王”的美名,也算不负大诏王爷的爵位。
谁对百姓好,谁就对他的胃口。
若是滕王提出其他不太过分的要求,他或许也就应下了。
可这要个儿子……他怎么给?
“不,不是!”
滕王林允颖抬起头,看着忍俊不禁的陛下,连忙解释道:“臣想认个义子,但担心他不同意,想……想让陛下答应,将来此义子可继承臣的‘滕王’爵位!”
林回作出了《滕王阁序》,若将来能继承滕王爵位,必将成就一段佳话,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