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怪的夏天 作品

第264章 一十六字

林回刚开口,心中便猛地一沉,暗道一声要糟糕。

在这君权至上、力量为尊的世界,玉玺代表着大诏皇权的最高象征。

他竟如此直白地提出借用玉玺,简直是糊涂至极!

恐怕这一举动,会让他在陛下心中的印象分瞬间清零。

“陛下,学生不是……”

林回刚想认错改口,却被林允鸿似笑非笑地打断:“拿去用吧!”

“嘶——”御书房中,龙卫都指挥使严桑武倒吸一口凉气,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陛下这……”林回心头一震,险些被陛下的这份信任与慷慨感动得无言以对。

他心中感慨:“什么是拉拢人心的最高境界?看看,这就是!!”

“无碍。”林允鸿将玉玺推到林回面前,心中既有紧张,眼中也有一丝期待。

要知道,历来能拿起玉玺的人,不仅要是皇室正统,还需身负大诏国运。

否则,玉玺便会如千万斤重,谁都无法撼动一丝一毫。

这就像地阶以上的文宝,若得不到文宝本身的认可,便无法动用。

“还有……还要借陛下的宣纸一用。”林回再次开口。

“拿去。”林允鸿毫不犹豫地将龙案上的御纸也推了过去。

“……”林回沉默片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陛下的关照已到如此地步,他若再不竭尽全力为大诏效力,实在说不过去了啊。

‘难怪诸葛亮会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此刻我也想这么说……’

林回心中默念,随后抬头看向严桑武:“严大人,您也过来一下。”

“我?”严桑武面无表情,下意识看向林允鸿。

见陛下微微颔首,他这才起身走到林回身旁,微微躬身等候。

“陛下,严大人先前不解学生为何说能节省人力与财力。接下来,请陛下与严大人一同见证。”

林回说完,伸手拿起那比他手掌还大的玉玺,稍稍愣了一下,下意识低声道:“这么轻……”

“……”林允鸿微微错愕,随后心中好笑,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嫡皇子不仅是皇室正统,更是身负大诏国运之人。

他对玉玺的重量更是毫无感知,恰恰说明他已被大诏气运深深认可。

林回双手小心翼翼捧起玉玺,在御纸的边缘处重重盖下。

砰的一声,御纸上显现出清晰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紧接着,林回又连续盖下十五个戳印,将整张御纸的中间部分都盖得满满当当的。

林允鸿眉头微蹙,显然对林回的举动感到不解。

严桑武更是眉头深锁,心中一片茫然。

他虽为龙卫都指挥使,但此刻面对林回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感到比审讯犯人还要费解。

“陛下,姑且将这十六个印当作十六个字,学生先做好标记。”

林回说完,拿起龙案上的毛笔,蘸墨后在御纸的下半部分写下了十一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

接着,他又在下方写下:天、下、王、臣、土、普、率、滨、之、莫、非。

林允鸿的目光随着林回的笔触移动,眉头越皱越紧。

严桑武则盯着那些符号与文字,脑袋隐隐作痛,完全摸不着头脑。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林回的字体确实苍劲有力,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林回微微一笑,继续蘸墨,在那十一个字上方依次标上从一到十一的符号。

最后,他在那十六个玉玺印章的上方写下:六、一、九、二……四,恰好十六个数字符号。

啪嗒!林回放下毛笔,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暗道:“献丑了!”

“陛下!”

林回后退两步,朝着林允鸿躬身行礼,郑重道,“学生今日莽撞,借用了陛下的笔墨玉玺与御纸,斗胆献上薄礼一份,以表心意。”

“献给朕的礼物?”林允鸿微微动容。

他目光落在御纸上的十六个玺印与那些看似杂乱的符号上,心中既疑惑又期待。

他熟读天下经书,博览群籍,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天下少有事能难倒他。

但今日林回的所作所为,却让他屡次惊疑,甚至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

严桑武看了一眼御纸上的内容,也是沉默不语。

他完全看不懂林回在做什么,只是隐隐觉得,此事绝不简单。

“林学士,你倒是给朕出了一道难题。这份礼……朕居然有些看不明白。”

林允鸿苦笑摇头,语气中却带着几分无奈与欣赏。

“请陛下按照玺印上方的符号,从这十一个字中,依序将对应的字填入玺印中间。”

林回躬身说道,心中满是期待。

他知道,这份礼绝非表面那般简单,若是林允鸿能够领会其中深意,必然会明白它的价值。

林允鸿闻言,微微挑眉:“有意思!”

他拿起毛笔,按照林回的指示,在玺印中间依次填入对应的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随着林允鸿一字一字填入,他的神情逐渐严肃。

当他写下最后几个字时,整个人猛地一震,心神剧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林允鸿低声念出,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撼。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御书房中炸响。

嗡——御纸上的玺印与文字仿佛融为一体,涌动出惊人的浩然正气。

整个御书房都被这股力量所笼罩,连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

严桑武目瞪口呆,猛地转头看向林回,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他万万没想到,林回竟会以这种方式,向陛下献上一句如此震撼的诗句!

林允鸿的心神也久久无法平静。

这句话不仅是对皇权的最高颂扬,更是对他作为帝王的极大认可。

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仿佛大诏的国运与这诗句产生了未知的共鸣。

咻——嗡!

御纸上的浩然正气光柱冲天而起,瞬间就直入云霄。

皇宫上空,祥云汇聚,光柱炸开,如同一场绚丽夺目的烟花。

当~当——

低沉的文道天音随之响起,不同于以往那般清脆悦耳,这次居然是如同雷鸣,响彻天地间。

这道声音携带着浩然正气与天地才气,从皇宫蔓延至京城,眨眼间席卷整个天华府,乃至大诏的东南西北四境,最终传至海外。

这一刻,大诏所有读书人,乃至普通百姓,都听到了这声震耳欲聋的文道天音。

百姓们纷纷叩首,感受到皇恩浩荡。

拥有文心的读书人们则心神震颤,纷纷感受到一股来自京城莫大的威压,久久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