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听到事情有关至尊,心中微微一沉,忽略了后边那个神机营,领命匆匆离去。
高殷见到高孝瓘来,丢下羽毛笔:“来得正好,恰好与你谈事。”
高延宗没有出现,原因二人都懂,也不细问,高孝瓘因此笑道:“太子不恋温柔乡,颇为难得,可也难免让良娣寂寞。”
“白日当做事,儿女私情放在昏夜也不迟。”
高殷说着,却忍不住摩挲手指,想起郑春华的温柔,心中难免燥动。
他压制下这股邪火,正色对高孝瓘:“我欲选锋,改革军体,你看如何?”
高孝瓘回头,让李秀退下。
选锋,就是找出自己军队中最强的那些勇士,让他们担当前锋。
人就是很受环境和关系影响的动物,那些自信、强壮、聪慧的强大个体,就会吸引不如它的附庸,随着这个个体的影响力逐渐扩散,离它最近的小团体也会产生质变,接着延伸、传递,进而影响整个集体。
前锋就是依照这种模式选择出来的精英,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高顺的“陷阵营”、曹操的“虎豹骑”、刘备的“白毦兵”都是这样的产物,尔朱荣能横扫魏末群贼,也是因为他选出一批精中之精的骑兵。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高欢屡次作战失利,也是因为没有这么一支威慑众部的精锐,因此高洋登基后,才整出一支“百保鲜卑”,军力既是权力。
有这么一支队伍在内部,也能很大程度的提升士气,他们穿最坚的甲胄,用最利的兵器,打最硬的敌人,立最大的军功,筛掉胆小怕死之徒,再围绕着战争建立奖惩机制,形成一条晋升通道,胜者成为军官,继而带动其余士卒效死,整支军队就会运转起来,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作为天才将领,高孝瓘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问道:“不知太子要如何选呢?”
“先从身高开始。”
高殷大致比划了一下:“所有士兵择六尺以上。”
南朝的一尺大概是二十四厘米,而北朝因为鲜卑风俗的关系,尺长较大,接近三十厘米,所以北朝的六尺已经是一米八了,是南朝的七尺三寸半。
“而后测试他们的筋力,不论出身,以力大能打者优先。”
这一条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得了,高殷也是下了决心,谁要敢仗着自己是贵戚来插手选锋,那就少不得一顿折磨。
这样划分出来的前锋,就不能按照一般外军的比武决斗、挑战晋升来玩了,因为外军的军官跟士兵有明显的边界,兵永远是兵,在战场上立下功勋或者被贵人看中才可以晋升为军官,而前锋里的这帮人直接按照勇猛程度决定第一批军官与士兵,日后再根据军功进行升降,要是也玩挑战晋级那保不齐在战场上发生背后阴长官的事情。
而这也能够消融民族隔阂,共同的经历磨练出来的同志关系比国家和民族之别还要深刻,一个强大的鲜卑人比起孱弱的同族,会接受比他更强大的汉人,高欢与高昂就是最好的证明。
“接着再分等,奖优罚劣,赏不避贱,罚不避贵,日多教习,设立军规,再开班教导之。”
前锋划分为将官、兵官、兵卒三个档次,选拔出来后,就会立刻发放土地和钱粮,每一档都是上一档的隶属,轻则视为违犯,按照上级心意处以刑罚,严重者视作违忤,通过申报后可以处死,而战场上违背命令视作叛乱,可直接处死,保证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也由此竖立高殷这个最终上级的权威。
加强训练是应有之义,而设立军规同时开班教导,就是后世军校的路子了,懂兵法的前锋才是好将领,高殷会请一位名师来指点。
高孝瓘连连点头,而后又听高殷说:“虽然上下级为了忠诚度,不可竞争,但同级之间可以嘛!我想将整个大都督府的兵马划分为八旗,你看如何?”
按高殷的想法,大都督府的兵马设置精锐前锋五千人,五千算作专门的辎重营,剩下的五万人平均分作金、赤、黑、青正镶八旗,每旗六千。
百人为一队,长官是队主,三队三百人为一佐,长官是佐领,五佐一千五百人为一统,长官是都统,旗主管理两统,都统自管一统。
而后有新的军力加入,就按照这个军制扩充旗主与都统的兵力,变相的给他们增权。
在平时的训练与考核里,让八旗在旗内自选精锐作为代表,按照他们的表现决定整个旗的待遇,下三旗要负责上三旗的杂务,让每旗都充斥着竞争关系,而最优秀的旗兵就会被抽调进高殷亲率的精锐前锋里,高殷就此始终掌握最强的士兵,并且在总位上制衡调和。
高孝瓘被震撼得无以复加,太子说的东西太大:“这些……太子已经让赵郡王清楚了吗?”
“当然还没有,但咱们俩先设立一个章程,有了完备的腹稿,我也更好向叔父阐明。”
高孝瓘细细斟酌,觉得完全可行,而且这样以旗为主的概念,更能融合鲜汉军士,只是他有些疑惑:“这是否与西贼的百府相似?”
高殷哈哈大笑:“怎么会?这是参考了天柱大将军的选锋之法。”
八旗最开始就是源于女真人的狩猎活动需要,什么事情人一多,就会需要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就以旗帜作为引导,所以叫八旗。
巧了不是,尔朱荣的选锋之法就是从狩猎开始的,可以说八旗制度就是努尔哈赤写给尔朱荣的一封情书,完美贴合继承了北魏遗泽的大齐帝国境态。
宇文泰的府兵制主要还是因为邙山失去太多战力,才不得不被迫开放,不仅吸收了一批汉人豪右,还收了不少戎羌。比如雍、梁二州就“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连接山胡”,“连杂氐羌”。
周国统治的关陇地区从秦那会儿就开始落后山东六国了,虽说也存在着汉人世家大族,然而学术方面很多都是传承自山东地区,就好像后世一个日本人去了美国读书,他还是日本人,但文化学识都传承了美国那一套,这就不能说是日本的文化。
这些条件客观上拖慢了北周的汉化进程,因此汉化程度就不可能比北齐深,所以南梁爆了之后南渡士人猛猛往北齐逃,这是北齐在文化上的优势。
反过来,军事上北周反倒占据了些许优势,就是因为底层民族成分复杂,所以他们的府兵制才容易推行。
“表面上二者相似,但内里是完全不同。”
高殷给高孝瓘解释:“府兵府兵,重要的是开府吸丁,那西贼的百府靠什么招揽兵马呢?地呗。所以他们人少地多的时候还能这么玩,但长久下去,迟早会崩溃。”
这也是历史上府兵制的宿命,北周和杨隋运气都比较好,早早灭亡了,这个雷到唐朝才爆。
“而八旗是为了狩猎,也就是打仗而存在的,虽然也赐予土地,但这不是府兵构成的基础,可以用奖赏钱粮、掠夺敌资乃至食干来替代,它们的评价体系最优解就是军功,与西贼为了扩兵而竖立百府的想法完全不同,八旗体制更倾向于作战,整个体系有掠无耕,因此必须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