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鸦 作品

第76章 妾室

“……意思我明白了,且先就这样吧。”

高洋不置可否,高殷知道自己只能说到这个地步,再往下就是教高洋做事了,于是躬身施礼:“至尊圣鉴。”

“今日让汝来,也是跟汝说件事儿。”

许是怕赵道德再从哪儿蹦出来,高洋少见的不饮酒,而是喝起了茶:“求亲的使者,昨日已经去往突厥,大概下个月便有回音。”

说是回音,其实就如同王琳求援一样,只要一开始不被拒绝,就能议价、渐渐发展,最终达成目的。

小小的喜悦在殿内升腾而起,这件事关系着父子二人的总体利益,成了便助益极大,高殷少不得露出感激之色:“多谢父皇。”

若是拿到朝堂上宣布,不仅会引起争论、耗费良久,而且指不定会让鲜卑勋贵们拖后腿、使绊子。

只要在高洋死前,把这件事定下来就算成功。

“不过……虽然已经决意联姻突厥,若彼同意,太子妃之位就是她的,但咱们也不能干等。”

高洋摇头晃脑,语气有些揶揄:“反正汝日后也会有众多妾室,不如先纳一个。我已经看好了,郑雏之女,汝不是要办什么壮武大会吗?办完之后就纳其为妾——既得壮士,又得美人,可谓双喜临门。”

比起李祖娥为家族所计的小家子气,高洋计较的就更复杂与精致一些,毕竟他是皇帝,他的家事就是国事。

荥阳郑氏也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上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始祖是西汉大司农郑当时,自孝文帝起就与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

虽然在魏末有所衰弱,但进入高欢开启的东魏新秩序以来又重新振作,无论主支还是旁支都恢复了元气。

荥阳郑氏还有两房进入了周国,连山房的郑伟作为地方豪族,以部曲依附宇文泰,最终没能爬到周国上层,泯然于周国;但另一支洞林房的郑道邕则发展得很好,成功进入关陇集团,甚至被赐了宇文氏,其子宇文译受到宇文泰宠爱,和宇文赟关系亲密,最终在普六茹坚篡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大隋的开国元勋。

高洋给高殷找的岳丈郑雏是郑述祖的族子,他们开封这一支是荥阳郑氏北祖第六房,也是齐国政权内的主支,比之郑颐彭城房的那支更为有力。

郑述祖的妹妹就是曾被高澄开过的郑大车,郑大车生冯翊王高润,曾有传言称高润和他母亲也有超伦的关系。

而郑述祖之女便是高睿的前王妃,她死后,高睿又娶了郑道荫的女儿,还是荥阳郑氏。

这样不仅强化了高睿和高殷的联系,通过妻族将他们捆绑在一起,还能先放出太子要纳郑氏为妾的消息,吸引到部分赵郡李氏和荥阳郑氏的豪族和依附者,壮大太子的势力。

之后再为孝瓘和延宗分别迎娶荥阳郑和赵郡李的女子为妃,就能让他们更好地拱卫太子。

最重要的是高洋已经定了调子,郑氏只是妾室,不至于浪费皇后的尊位。

对荥阳郑氏而言,他们虽然社会地位处于顶端,然而族人主要担任馆客、中书舍人、秘书郎等文职,作为士族没能参与到中枢机构参与决策,政治地位还是太浅薄了。

所以这也是给他们入场斗兽的一次机会,只要好好辅佐太子,未来的齐国朝堂总有他们一席之地。

高殷坦然接受,于公于私,他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还有一件事。”高殷抬起头:“还请父皇饶恕和士开,让他回到邺都。”

“噢?为何?”

高洋倒是颇为意外,刚刚高殷提到过二王,还以为他要为二王求职,没想到求的居然是这人。

“九叔虽然粗鲁,但情有可原,不如将此人放回他身边,九叔也会安心。”

“汝倒是会做这个人情!”高洋才不相信高殷会对高湛如此好心,但既然是他所请,也只是件小事,便同意了。

相对的,他也对高殷提出一个条件:“汝出去以后,若是有人向汝请托,汝也不要拒绝,做了这个人情。”

“这……孩儿领命。”

高殷不明就里,但还是应下了。

“嗯。滚吧。”

高殷习惯了高洋翻脸不认人的态度,再度施礼,退出殿中。

陈山提似乎在外

等候多时,见到高殷出来,躬身行礼:“太子。”

高殷点点头,却听陈山提说:“臣有一女,年方二八,姿容甚佳,若太子不嫌弃,愿为奴服侍太子。”

高殷恍然,原来在这儿等着自己呢。

不过这是好事,无论是否出于高洋的授意,陈山提都献出了自己的女儿,让自己和苍头们的关系更加密切。

“我齐之立,少不了诸位血援,敬崇还来不及,何况是嫌弃?山提心意,我知之矣,日后必有所报。”

闻言,陈山提不由得暗喜。

太子近些日的变化,陈山提也是第一见证人,无论是杀那个讨人厌的卢勒叉,还是救二王,都展现了不俗的气魄,假以时日,必成明主。能被贵人看上的机会本就少,他愿意赌这一把。

何况他有六个女儿,哪怕太子这条线会崩,牺牲的也不过是四女陈玉影,他还有好几次下注机会呢!

目送太子离去,陈山提才进入殿中,向高洋叩拜。

高洋懒洋洋地抓挠胸脯:“陈卿,如今可满意否?”

陈山提连连磕头,声响之大能传出殿外,力道之沉几乎可碎砖。

“多谢至尊成全!我父女能侍奉至尊父子,死而无憾!”

……

高殷出了昭阳殿,穿过永巷便是五楼门,再过五楼门就是后妃们居住的寝宫。

五楼门的前方,也就是寝宫之正中是仁寿殿,一听这名字就很寿,是娄太后到邺城时的居所。

入门往左行,便是皇后李祖娥所在的宣光殿。

往右则是显阳殿,地位与皇后齐平的段昭仪就居住于此。

高殷来此,主要是告知母后,自己将纳郑氏为妾,这是基本的孝道。

婚姻之事合二姓之好,结他族之亲,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是人道的开始,所以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程序,越是庄重,就越能赋予神圣性。

虽然自汉末三国开始,社会动荡数百年,没有那个条件,多数复杂的程序只能从简——毕竟皇帝都出现了百来个,何况是婚姻嫁娶?

北魏也曾努力的搞过汉化、发展五礼,但婚姻习俗还保留着代北鲜卑的落后性,齐国在这方面不仅全部保留了下来,还继承了魏末的荡乱之风,为首的就是他老子高洋。

而今有条件,高殷没有必要学他,还是依照传统礼制,走三书六礼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