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皇上见太后转危为安,顿时心中大喜,连忙笑容满面的下令赏赐:"温爱卿医术高明,救太后于危难,朕心甚慰。首发免费看书搜:小说虎 赐黄金百两,上等人参十根,以彰其功。"
温二老夫人恭敬地俯身叩谢:"臣妇不敢居功,此乃臣妇应尽之责。"
皇上又看向姜映梨,眼中带着赞许:"姜大夫年纪轻轻,却目光如炬,能在众多太医都未察觉的情况下找出毒源,实属难得。赐白银一千两,珍贵药材一箱。"
姜映梨连忙跪下谢恩:"谢皇上恩赐,草民惶恐。"
皇上摆了摆手,示意两人平身,又道:"太后身子尚未痊愈,还需两位继续医治。不知还需准备什么药材?"
温二老夫人恭敬地回答:"回皇上,臣妇已配好三日用药,等太后娘娘服用三日后,臣妇再来复诊。若无异变,一月内便可痊愈。"
皇上点了点头,满意地笑道:"有劳温爱卿了。"
此时,内侍在殿外轻声禀报:"皇上,东宫太后娘娘到了。"
皇上眉头微蹙,转而又舒展开来:"宣。"
殿门缓缓开启,东宫太后在数名宫女的簇拥下款款而入。
她身着淡紫色云锦长袍,头戴金凤钗,雍容华贵,虽已年过半百,但保养得宜,面色红润,双目如炬。
"儿臣参见母后。"皇上躬身行礼。
东宫太后抬手虚扶,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容:"皇儿不必多礼。"
她转向床榻上的西宫太后,面露关切:"听闻妹妹染恙,特来探望。不知如今情况如何了?"
皇上简要说明了西宫太后中毒的事情,以及温二老夫人和姜映梨如何及时救治。
东宫太后听后,面露惊讶:"竟有此事?宫中安防如此严密,怎会有人能下毒?皇儿可曾彻查?"
"已命人彻查。"皇上神色肃然,"那兰花是番邦使者所献,只怕蹊跷便在其中。"
东宫太后面露沉思,随后缓步走到西宫太后床榻前:"妹妹,身子可好些了?"
西宫太后睁开微弱的双眼,见是东宫太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惧,只轻轻点了点头,声音虚弱:"多谢姐姐挂念,已好许多。"
东宫太后神色温和,坐在床边,握住西宫太后的手,声音温柔安慰道:"妹妹且安心养病,若有什么需要,只管吩咐。"
西宫太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手却在东宫太后手心中微微颤抖。
这细微的反应并未逃过皇上的眼睛。
他微微皱眉,但并未表露出来。
东宫太后又叮嘱了几句,见西宫太后神色疲惫,便起身说道:"妹妹需要休息,那我便不多打扰了。"
"儿臣送母后。"皇上主动提出道。
东宫太后含笑点头,与皇上一同离开了西宫太后的寝宫。
温二老夫人和姜映梨也借机告退,在内侍的引领下走出了慈宁宫。
皇上送东宫太后回到坤宁宫门前,踟蹰半晌,忽然开口道:"母后。"
东宫太后转身,慈爱地看着儿子,笑容温雅:"皇儿还有何事?"
皇上面色凝重:"母妃见到母后时,似乎有些异样。母后可曾察觉?"
东宫太后微微一愣,随即轻笑道:"或许是身子不适,心神恍惚罢了。"
"母后与母妃素来和睦,为何她会对母后有所惧怕?"皇上直截了当地问道。
东宫太后面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如常:"皇儿此言从何说起?西宫妹妹对我敬重有加,何来惧怕之说?"
皇上凝视着母后的眼睛:"儿臣只是觉得奇怪。西宫太后中毒一事蹊跷至极,正值南疆使者来访,却偏偏是以南疆毒药害她。"
东宫太后淡然一笑:"皇儿操心国事已是劳累,何必再为这等小事烦忧?待西宫妹妹康复,再行调查便是,届时定能水落石出。"
皇上默然片刻,微微颔首:"儿臣告退。"
目送皇上离去,东宫太后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阴郁。
回到自己的寝宫,东宫太后看向贴身宫女青莲,眯了眯眼。
"青莲。"东宫太后的声音忽然冷了下来,"皇上刚才
的态度,你看出什么了吗?"
青莲是东宫太后最信任的宫女,服侍她已有十余年,深知主子的脾气秉性。
"回太后娘娘,"青莲低声道,"皇上言辞间似有怀疑之意,只怕是起了疑心。"
东宫太后冷笑一声:"他竟怀疑本宫下毒害西宫那贱人!"
青莲战战兢兢地跪下:"娘娘息怒。皇上聪慧过人,又极为孝顺西宫太后,见她中毒,难免心急如焚,一时有些猜疑也是常理。"
东宫太后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西宫那贱人,她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让本宫去毒害她?当初若不是本宫,她如何能……"
说到此,她突然住了嘴,脸色有些难看。
青莲不敢应声,只低头听着主子发泄。
东宫太后踱步至窗前,眺望着远处的宫阙:"皇上怀疑本宫,却无证据。不过,此事确实蹊跷,那兰花分明是本宫命人安排,却被那宫外的丫头给识破了。这丫头不简单,青莲,去查查她的底细。"
"是,娘娘。"青莲应道。
东宫太后又沉思片刻,道:"密切关注西宫那边的动静,若皇上再去探望,立刻来报。"
青莲领命而去。
东宫太后独自立于窗前,眼神渐渐变得阴鸷。
她与西宫太后的恩怨由来已久,二人表面和睦,实则明争暗斗数十年。
西宫太后本是先皇最宠爱的妃子,生下了当今太子,而东宫太后则是皇后出身,虽位高权重,却一直被西宫太后的存在所刺痛。
先皇驾崩后,本该是东宫太后独揽大权之时,却因西宫太后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使得东宫太后无法如愿。
两人明争暗斗多年,如今随着皇上的亲政,东宫太后的权力渐渐被架空,心中更是不甘。
至于如今这西宫太后,不过是个赝品。她本是不把她放在眼里的,结果她却是不知好歹!
这次她借南疆使者进献兰花之机下毒,本是一石二鸟之计——既能给西宫那个贱人一点教训,又能栽赃给南疆使者,挑起朝廷与南疆的矛盾。
谁料却被那该死的姜映梨识破,功亏一篑。
"姜映梨……"东宫太后轻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不能留。"
与此同时,西宫的慈宁宫内,皇上又回到了太后身边。
"母妃,孩儿有话问你。"皇上轻声道。
西宫太后微微睁开眼睛,眼中满是疲惫:"皇儿有何事?"
皇上沉声道:"母妃刚才见到东宫太后,为何如此惧怕?"
西宫太后面色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但很快又平静下来:"我身子不适,难免失态,皇儿多心了。"
皇上却不依不饶:"母妃,若有什么难言之隐,尽可告诉孩儿。孩儿定会为母妃做主。"
西宫太后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皇儿,此事复杂,非三言两语可说清。母妃如今身子虚弱,待养好了身子,再与你细说不迟。"
皇上见母后有意回避,也不好多问,只得点了点头:"母妃好生休息,孩儿改日再来看望。"
待皇上离去,西宫太后才叹气地躺回床榻,脸上神色郁郁,然后召了个心腹嬷嬷上前来,低声耳语了几句。
对方很快就离开了。
慈宁宫外,姜映梨与温二老夫人已等候多时。
沈隽意见妻子平安出宫,心中大石落地,连忙迎上前:"阿梨,如何了?"
姜映梨简单说明了情况,又向温二老夫人告辞。
温二老夫人慈祥地看着姜映梨:"丫头,此次你表现不凡,老身甚为欣慰。不过,宫中事复杂,你要多加小心。"
姜映梨恭敬地应道:"谢老夫人提点,阿梨谨记在心。"
温二老夫人又意味深长地看了姜映梨一眼,这才转身离去。
沈隽意将妻子扶上马车,低声问道:"阿梨,温二老夫人这番话,似有所指?"
姜映梨沉吟片刻,将宫中所见所闻详细告知丈夫,包括西宫太后的异常反应和皇上的态度。
沈隽意听完,面色凝重:"此事不简单,恐怕宫中有人蓄意谋害西宫太后。你能识破毒源,已然得罪了那幕后黑手。"
姜映梨点了点头:"我也觉得蹊跷。
那毒药手法专业,若非专门研习毒术之人,难以配制。西宫太后见到东宫太后时那种惊惧,更是可疑。"
沈隽意握紧妻子的手:"阿梨,接下来几日,你不要独自外出。"
姜映梨笑了笑:"我明白。"
回到家中没多久,姜映梨刚安顿下来,便收到了一封密信,是西宫太后的心腹嬷嬷送来的。
信中,西宫太后请求姜映梨三日后再入宫为她诊脉,还特意提醒她要多加小心,不要轻信任何人。
姜映梨将信给沈隽意看过后,两人更加确信宫中有大阴谋。
"这信中暗示极为明显,"沈隽意沉声道,"西宫太后是在警告你提防东宫太后。"
姜映梨点了点头:"只怕这次真的卷入了皇室的争斗中。"
沈隽意安慰道:"无妨,有我在。再者,皇上对你救治西宫太后一事甚为感激,想来也会庇护于你。"
正说话间,孟藻就带了萧疏隐的口信来,脸色凝重:"不好了,刚得到消息,东宫太后派人暗中调查姜大夫的底细。"
沈隽意脸色一变:"果然如此!东宫太后是怀疑阿梨坏了她的好事。"
孟藻揉了揉头,压低声音:"不仅如此,还听闻东宫太后已命人在城中布下眼线,只怕是要对姜大夫不利。"
姜映梨心中一震,但很快平静下来:"既然已卷入其中,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沈隽意抓住妻子的手:"阿梨,不如你先离开京都去郊外庄子陪同宁姨,顺便避避风头?"
姜映梨摇了摇头,神色严肃:"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况且,西宫太后还需我续诊,若我此时离去,岂非坐实了什么把柄?"
“再者,我岂能逃去山庄,那岂不是要把人引去庄子里……若是暴露了宁姨……”
闻言,沈隽意眉头紧蹙,显然知道姜映梨的话很正确。
宁老太太的存在可比什么都重要。
一旦暴露宁老太太,恐怕他们所有人都担当不起。
故而,他舒了口气,只能作罢。
孟藻道:“侯爷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已经让属下带了一波府中的侍卫来护卫您。如今就候在院外……”
“您且放心,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都是我家侯爷亲自挑选,我亲自训练的,绝对不会叫姜大夫受伤的。”
姜映梨一愣,笑道:“……如此就多谢侯爷的好意了。”
她没想到萧疏隐的准备竟然这般周全。
沈隽意却想起了镇国公府,他抿了抿唇,可偏生却又不好去寻,现在只能暂且如此,实在不行,就去镇国公府寻求庇护吧。
屋外,月色如水,照在庭院中的石桌上,映出一片清冷的光影。
姜映梨立于窗前,望着那轮明月,心中思绪万千。
宫廷之争,向来残酷无情,她不过是一介医者,却因一次救治而卷入其中,实在是命运弄人。
"阿梨,想什么呢?"沈隽意端着茶走到妻子身边。
姜映梨回过神来,接过茶杯,指尖摩挲着杯壁,轻声道:"在想这宫廷之中的恩怨情仇,真是深不可测啊。"
沈隽意想起宁老太太,扯了扯唇角:"确实如此。那勾心斗角的官场和那诡谲莫测的宫廷……就如漩涡一般,催人性命。"
姜映梨也笑了:"是啊,本想救人一命,却没想到卷入了这么复杂的局面。"
沈隽意搂住妻子的肩膀:"不必忧心,有我在。"
姜映梨依偎在丈夫怀中,心中的忧虑渐渐散去。
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有沈隽意在身边,她就有无穷的勇气。
夜深了,院落里的灯火渐熄,只有东宫和西宫的灯火依然明亮,照亮了那深不可测的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