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南海总商社

第301章南海总商社

“陛下,沈继宗发来了奏疏,南越王愿意跟我们做买卖。”宋濂突然说道,“南海需要很多丝绸、陶瓷,这些年南越国通过这些买卖赚了很多钱。现在他们将功补过,可以让我们的船在港口停留,他们只需要从中抽取一点点钱作为停靠费。”

刘文静呵呵笑道:“他们犯下如此罪行,还想要钱?”

“不!该给的钱,朕从来不吝啬。”李彦说道。

他一直笃定,长久的买卖,就是大家都有得赚。

付出资源多的、风险大的,多赚一些,付出资源少、风险小的,可以少赚一点,但不能不赚。

商业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

免费的东西,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南越国也要为它的行为付出代价。

李彦认为,仅仅提供港口,想要赎罪,是不够的。

“不过,朕给钱,是因为这个人真的付出了价值。同样,如果这个人做了不好的事,就该根据造成的破坏受罚。在朕这里,都是等价的。”

众人对皇帝的话深以为然。

朱益立刻捕捉到了一丝关键信息:这个皇帝不是一个容易被口号蛊惑的!

意思是,你在他面前喊我爱大夏没屌用。

他看你实际付出的东西。

例如你喊爱大夏,你就该多买房……啊呸!你就该好好交税,交自己应该交的那一份。

如果你啥也没有做出来,你却说:可是我爱大夏啊!不像他,虽然交的税是我的一千倍,让十万人就业有了收入,解决十万家庭的温饱,让十万家庭的小孩子买得起饭吃。可他不爱大夏!你看他一年赚一千万两!他居然不把999万两上交!他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奸商!你看我,多爱大夏!

如果你是一个官员,在这个皇帝面前说这些话,他肯定会罢免你,并让御史去核查你的财产来源。

如果你是一个百姓,在这个皇帝面前说这些话,他大概率会一笑了之。

既然捕捉到了皇帝的特征,朱益一颗悬着的心倒是放了下来。

他就怕皇帝捉摸不透,既然如此明显,那就好说了。

朱益说道:“陛下,臣认为仅仅是提供港口停靠,不足以赎南越王之罪。”

“哦?”

“南越王派人助力东越反叛,显然是反叛朝廷,反叛朝廷是大罪。虽然陛下是圣明君主,为了黎民百姓,打算化干戈为玉帛,但若不有效惩治反叛者,可能在以后,会造成更大的混乱,使朝廷威信下降,岂不是会天下大乱?”

刘文静愣了一下,瞪大眼睛看着朱益。

这厮一张嘴还真是会说,这么快就进入角色了?

“那你说如何惩治?”

“一、让南越王交出幕后真凶;二、为了避免以后还会发生这种事,南越国必须削减掉九成兵力,让朝廷在龙川驻扎军队。三、南越王派儿子到江宁,为双方友好沟通打下基础。”

朱益这三点说完,刘文静眼睛瞪得更大。

连一边的曹谦德心中直呼卧槽,遇到对手了!

“那商船什么时候派过去?”李彦问道。

朱益说道:“随时可以派过去,南海缺货,现在有货就能赚钱,有大买主,朝廷不可错过。”

“宰相以为如何?”李彦问道。

宋濂说道:“臣认为朱益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派商船的细节,还有待考虑。从沈继宗的汇报来看,南越王与南海商贸,赚了不少钱,现在轻易让出来,他心中自然是极其不愿意的,俗话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臣担心南越王可能是故意示弱,引诱我们过去,做出杀人掠货的勾当,也未必不可能。”

“哥舒星,你认为呢?”

“臣认为,只是杀了南越王的儿子和弟弟,不足以让他产生畏惧。他借着天高皇帝远,心中必然是不服的。臣不太懂商业,但商业很脆弱,如果对方随时反水,那朝廷白忙活一场,货物也丢了,还贻笑大方。”

“解决方法。”

哥舒星看了一眼朱益,朱益被这个如猛虎一样的男人看得打了个寒颤。

朱益连忙说道:“臣认为楚国公说得有道理!就是丫的先打服他!不能他说他服了,咱们当他服了!”

“也不是直接打服。”李彦说道,“人家毕竟已经公开说明愿意臣服,如你所言,提要求。派商队的话,直接用战船装货,配置这些火炮,每一艘战船上配置十名有经验的水手。朕说的有经验的水手,是指在海上打过海盗的,让他们来训练水师!”

“当然,为了让他们尽心尽力,给他们每人一点南海总商社的原始股。”李彦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朱益,“你也有份!”

“臣是忠心为陛下的,一片赤诚……”

“赤诚也要吃饭,因为你犯事,朕抄了你的家。现在,你立功,朕再让你赚钱,在朕看来,合情合理。如果你拒绝,就不合理。”

“臣多谢陛下垂怜,感激不尽,赴汤蹈火!”

“就这么办!”

都说一个打工人最快乐的时候,只有两个阶段:

一是刚入职的时候,二是马上要离职的时候。

朱益是离了职,马上又要入新的职务。

这属于双重快乐。

办事当然积极,更别说还享有原始股份。

这件事定了之后的第二天,朱益就启程前往临安,准备主持大局。

他一边给自己的弟弟写信,一边让临安的旧部调动手里有的水师力量。

与朱益打配合的是沈彬,沈彬下令将姑苏织造司的十万匹丝绸全部调出来,又让姑苏的官员,召集地方上的大商人,准备好十万件陶瓷。

另外,还下令在姑苏和临安收集茶叶,有多少来多少。

与此同时,皇帝又给南越王提了几个条件,就是朱益说的那几点。

太康八年的正月,各方都还是平静的。

甚至魏国和契丹的关系,也因为魏国丝绸产能的提升缓和下来。

但进入二月,第一批丝绸和陶瓷出海南下,开始起了风浪。

在风浪之前,李彦还做了一件事:正是成立大夏南海总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