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让谁去呢?
“待日后江山稳固之时,可签订协约,每十年献纳贡品予我朝一次,以保两国百年相安无事如何?”
听完此提议,后晋皇和汉朝皇帝均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太宗皇帝莫非不虑及我们会背叛?”
“毕竟曾是你亲手灭掉我们的国家,夺走我们的一切。”
其实李世民心念极为明晰,即便当下拥有统一华夏的能力,但子孙后代能否保持长治久安却未可知。
没有哪一代能保证永续圣明,因此即便现在消灭五代十国也无法确保大唐未来不会出现昏君。
故而与其彻底铲除异己,不如留下些许实力尚存之邦作为缓冲,并立下长期盟誓。
如此既能巩固大唐地位,又可抑制周遭小国野心。
虽然并未明说心中所想,然而这对联结计划还是让两人叹为观止。
“你们可以继续沿用旧有体制运作,只是凡事须以唐为尊。”
“另外还需留下一道密诏,待百年期满之后主动前来续订协议。”
“如若遭遇危机,大唐定会伸出援手。”
望着眼前这突如其来的转机,二人毫不犹豫地双膝跪拜于地表示遵从。
见此情景,李世民吩咐左右即刻起草相关文书,随后语气庄重地宣告:
“诸位爱卿请安心,朕对两国百姓并无加害之意。”
“不过这份协议需得世代传承下去。”
“若有背信弃义之事发生,届时必将带领千军万马来踏平叛乱之地。”
说到最后一句时,其声音威严无比,整个人散发着一股无可抵挡的帝王霸气。
众人闻言无不惊惧交加,自此不敢再有所异议。
眼看事情尘埃落定,李世民示意二人起身离去。
“起来吧,不必一直伏拜于此。”
闻言后二人相继站立,心中满是对这位英明决断者的敬仰。
对于李世民政略意图,朱元璋心中已有几分揣摩。
望着身旁张北玄的身影,他开口笑道:“看来太宗陛下正谋求重现昔日辉煌呢。”
对方点头回应,赞同此见解。
“要想重新树立国力,收服周围的国家也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不如保留原住民,并通过一定方式控制他们,让他们的终身归附于大唐之下。”
“以此构建万邦来朝的辉煌盛世。”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不得不说,太宗皇帝真有远见卓识。”
“你觉得他下一步会选谁做皇帝呢?”
这一点上张北玄也不太清楚。
毕竟李世民有自己的打算。
也许是会在以往的历史中选择一个有能力的李氏皇族成员继位。
处理完这两个皇帝的事情后,李世民暂时松了口气,随即命令整个军队就地扎营休息。
毕竟过几天还需要继续平定其他国家。
随着被消灭国家的消息不断传开,不少邻国感到人心惶惶。
人们十分担心下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
因此不少人为了避难而背井离乡。
面对这种局势,各国皇帝都惊慌失措,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抗。
但殊不知这样反而加快了自己的末日到来。
比如后周皇帝得知派出去的人全军覆没后变得极其癫狂。
他原本不信后晋和汉朝皇帝说唐军残暴无情,如今却被事实打了脸。
这些赤裸裸的疯狂行为使他深感震惊。
想到自己的国度也可能很快成为下一个目标,让他难以接受。
当即命令军队日夜不停地加强训练。
因为除此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别的办法。
现在唯有依靠更严苛的操练增强战斗力,在唐朝兵临城下时以死相拼。
然而这需要巨额的资金与粮草支持。
奈何此时国库早已空虚,后周皇帝只好向平民百姓及富商们征收额外赋税。
一时间全国上下生活困难、怨声载道。
民众没想到生活竟会沦落至此。
如果状况持续下去,恐怕只会走向毁灭之路。
因此许多人试图逃离,可无论是其他城市还是皇宫已被严格封锁。
老百姓只能进入却无法离开,处境越发艰难。
辛苦赚来的钱还不足以支付各种苛捐杂税。
这让众人对现任统治者非常不满。
甚至还没等唐朝大军打过来,后周国内就已经爆发了反抗运动。
养军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得百姓不堪重负。
如果不起来造反推翻暴政,将永无安生之日。
所有人的心中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等到李世民率领黑甲精兵赶到这里时,映入眼帘的只有满目疮痍。
这时后周皇帝已经被弑杀于皇宫内部。
宫内外布满了横尸遍野的士兵和妃嫔。
看到这样的场景令李世民颇感意外,同时也认为这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士兵缺衣少食却不去想正当解决方法,竟然直接掠夺百姓。
简直就是在作茧自缚啊!
对于这些人的结局他觉得一点也不冤枉。
当他进城之时,当地民众毫无抵抗意愿纷纷降伏。
这些人早闻大唐治下生活安定幸福,内心充满向往。
所以愿意成为降民而非战俘。
按照惯例,李世民排查了王室亲属然后妥善安置了所有百姓。
目睹这些新纳入领土下的人民表现得如此顺从让其有些惊讶。
稍后他对张北玄平静地说:“这十个国家我已经成功征服了三个,加上这个没有经过战斗就投降的一共四个了。”
“剩下还有六个,我们可以耐心等待。”
李世民微笑着断言剩下的六个若再多些时间必定能结盟。
若要将联军一举消灭,未来的战斗将会异常艰难。
然而,这样的安排亦让人心情舒畅,毕竟可以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无尽的争斗之中。
“祝贺太宗皇上心愿即将成真!”
李世民大笑了起来。
“罢了,既然后周已经没有值得攻打的目标了,我们不如一鼓作气,直捣其他诸国吧。”
李世民环视四周,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下令留人打扫战场。
随后,李世民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几乎征服了剩下的所有国家。
仅有两三个国家与后晋、后汉得以幸存。
整个战事历时将近一年。
这时,李世民终于实现了天下的统一。
他的心情非常好。
他直接找到了张北玄。
“张先生啊,我准备让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来接管这个帝国。”
经过深思熟虑,李世民觉得还是让李治负责最为合适。
起初他还考虑过李隆基,但最终决定放弃了这个念头。尽管后者治理一个国家绰绰有余,但在面对更多责任时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其内心怀有更大的野心。
“您是指当前这个时代吗?”
张北玄问道。
李世民点头称是。
“我认为我还可以再坚持几年,在真正临终前再让他接手吧。”
李世民长叹一声道。
“万一到时候这小子找不到适合的人来接班的话,让他的妻子来继承也行,只要能确保我大唐能够延续即可。”
说到这儿,张北玄知道,李世民此刻的心境非常平静,这也是他在穿越时空后心态发生改变的一个标志。
他并没有急于返回唐朝,而是派遣郑畋带领随从游历四方。
待确认天下太平后再与张北玄一同返回大唐。
回到唐朝之后,他就立刻召见了李治。
当得知自己被父亲任命管理刚刚恢复统一的大唐之时,李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父皇,您没在和儿臣开玩笑吧?”
“我好不容易才让天下重归一统,你怎么可能放心把一切交给我?”
说完这些,他还咽了一口唾沫,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听罢,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
“为什么不能让你来呢?你这小子。”
“让你掌管也是为了锻炼你。顺便带着武媚娘一起来吧。”
闻言,李治脸色一变,难以置信地看着面前的人。
“父皇……”
假如李治不了解未来,也不知道李世民此时已掌握了古今知识,
定会误以为这是对他的一场考验。
他嘴角动了动,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说道:
“虽说有时候你不怎么听话,可在你的兄弟当中,你是最让人放心,也是能力最强的一个。”
“因此,我只能信任你了,唯有如此大唐才能变得更加昌盛繁荣。”
“我的要求很简单:我希望你能保持并进一步扩大现在的开放局面,使大唐达到空前绝后的辉煌。”
听完这话,李治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意,郑重地点点头回答:
“父皇请放心,儿子一定会按照您的期望去做。”
“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对于自己这位儿子的话语,李世民自然充满了信任。他用力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大唐的未来就全靠你了。”
李治点点头,语气坚定地说:“父皇安心吧,有我在不会有意外。”
李世民轻声应允,随后找到了火炮制作的蓝图,并庄重地交给了他。
“这是制造火炮的方法和图样,你拿去仔细研究。待局势稳定后,再开始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