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大一

陈路终于读大一了,虽然不是跟苏小熙一个专业,但两人能在一个大学也很好了。

苏小熙的那个二十亿,她自己其实一分没花,全是陈路给她败完的。

大一开学那叫一个热闹啊,人来人往的,都是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大学外也有很多小餐厅,购物街啥的。

每到开学这边就是最热闹的。

陈平生还拉着宋妍希说:“老婆啊,你说我们往后在这边开家大型书屋,你说咋样?”

“不怎么样,开书店又不赚钱,那有啥好干的。”

“还想着赚钱呢,你还嫌咱们家钱不够吗?”

“那倒不是,只是我喜欢干赚钱的事。”

“行吧,你这就是一门心思掉钱眼里了,啥都想着赚钱。”

宋妍希不想来这边开书屋,陈平生自己倒是挺想的,反正他儿子要在这边大学四年。

他在外面开家超大书屋,既能打发一下无聊时间。

又能陪伴陈路四年,没啥比这更好的安排了。

说干就干,他给集团那边打电话,安排人来负责这个事,大学外的门面那都是非常贵的。

不过这对他来说算不了啥。

书屋必须要大,既要能满足大学生平时在这边的就读需求,还能喝喝咖啡,聊聊天。

工作生活两不误嘛。

就这样的位置,想要搞个五六百平的两层超级书屋,没个大几千万根本不现实。

要是将门面买下来的话,起步投资需要在三五亿左右。

都是一点小钱,无所谓的事,等这边设计好之后,安安大概也就要从大海当中回来了。

他也就安安心心准备当几年的书店悠闲老板。

至于他老婆,估计还要再忙几年大健康产业上的事吧。

宋妍希现在不止是做大健康直营门店,更做大健康的医疗研发高端仪器。

以前这种东西都是抓在国外手中,现在不同了,国内科技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快,方方面面都是如此。

以前的医疗设备但凡高端一点的,都要从海外进口。

现在很多都已经实现全方位的国产。

地产之后的八年,国内一直都在转型工业升级,升的就是这些高端产业。

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做个世界代工厂。

这一块成长起来后,利润自然是极高的,甚至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垄断型效果。

好比当年的苹果一样,靠着卖苹果手机跟苹果税。

全世界那么多手机厂家,苹果一家就要拿掉整个全球手机产业超九成以上的利润。

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商业史上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奇迹。

一家企业霸占全球产业链的超九成利润,迄今为止也没几家集团能做到。

科技越往上发展,形成的垄断效用也就越强。

因为底层专利包括核心技术都抓在这么一两家集团手中,它自然具备全行业的最高话语权。

医疗器械,包括大健康仪器上也是如此。

宋妍希仅靠自己集团研发的这种高端仪器,包括旗下那几万家大健康养生中心。

轻松就拿掉国内全产业近一半的利润。

这不是夸张,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她公司里研发的那些高端仪器,都是依靠腾飞Ai包括腾飞手机那边的研究院。

后面又独立成立了六大大健康领域的研发中心。

优势一旦积累起来了,那是很难被打破的。

毕竟很多人都说当初的诺基亚如何被苹果给打败。

但要知道,诺基亚到现在还是一家世界级科技巨头。

而曾经跟它差不多的三星,依然稳坐全球手机销量第一。

科技巨头的前期优势一旦形成,后面发展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误,那是很难在一时半会间倒下来的。

专利技术就是它最好的护城河跟行业壁垒。

三星,诺基亚是如此,现在的腾飞Ai集团包括腾飞新能源那边也都是一样。

像他们这样的集团资源,但凡往小一点的领域进攻,那对小行业来说都是灾难级现场。

巨头但凡在小行业落子,基本就是行业百草枯。

连国家都要出面管控这一块。

无它,一年几千亿的研发费用,这哪是小企业能承担得起的。

巨头要品牌有品牌,要流量有流量,相应政策也能单开一条。

这根本不是那些小产业同行当中能比的。

陈平生现在这个年纪了,他要不是想方设法的给自己找点事做,难免会膨胀到去想着碰正治。

因为对他来说,钱已经没任何吸引力了,不管家里的三个小孩如何去花,这么多集团同时运转的情况下。

钱这东西只会越花越有。

既然钱没兴趣了,他又不玩女人的情况下,只有权力才有最大吸引力。

可惜…在国内这片土地,商就是商,不管多有钱,企图染指太多正治的情况下。

那都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一朝不慎就要满盘皆输啊。

太危险的东西他是绝对不能去碰的,家里想要获取这个东西,也要花几十年的时间,一步一步推着老陈家后辈往前走。

往后在大学城外开家大型书屋也不错,起码有几个好。

一来打发无聊的闲暇时间,二来嘛,就是看着陈路他们四年大学生涯不要长歪。

有这两点,那就足以让他在大学城外待四年了。

陈平生那也是想干就干,很快就去安安集团处理公务事。

尽早的将自己时间给空出来。

如果他想开会,集团就有开不完的会,他现在不想开会,自然就要将手里权力全部进行下放了。

事实上,不管是以前的00后,还是05后,又或者10后。

在思维逻辑这一块,都不是他们八十年代那一批人可以比的。

新时代下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非常跳脱的,天马行空的想法一大堆。

要是用老一批的经验来管理她们,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对八十年代的人来说,只要能赚钱那基本就是任劳任怨。

九十年代稍微有了一些反抗,零零年代的人又完全不同。

动不动就要开老板。

工作开心,比工资厚度来得更为重要。

05后的人,已经不加班,不听老板谈梦想了。

10后的人,那是既要工作又要生活。

这其实才是健康的社会发展,也是全社会的一种进步。

年轻人在不断变化,集团管理也是同样如此,都需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