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瑾有窕 作品

第250章 有些困难只能自己面对

中宗只是赏赐了丽贵人,连面都没露。

丽贵人吃尽苦头产下十二皇子,喜极而泣。

可一听到皇上没来,只给了赏赐,痛哭失声。

香玉急得安慰她。

“哎呀,主子,您刚刚生下小主子,可哭不得!

皇上心中有您和小主子,只是前朝事多,一时抽不出空来。

奴婢可是听说,当皇上听到十二皇子降生了,笑声直冲云霄呢。”

“真的?”

丽贵人终于破啼为笑,累极睡了过去。

皇后宫中,太妃派去的老嬷嬷,正一板一眼地转告太妃的话。

“皇后娘娘,丽贵人早产一事,务必一查到底。”

老嬷嬷走后,皇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她按了按眉心,问身边的大宫人。

“可有眉目了?”

“丽贵人素来小心,有孕后连宫门都不出。

近期,是太医叮嘱她多走动,她才往御花园去。

当日,在丽贵人之前,共有五个人经过那条道。

一个是贤妃娘娘跟前的宫人,一个是七皇子妃的……”

“好了,好了,本宫只要一个名字,通知金秀秀,务必三日内查出结果。”

大宫人听到金秀秀的名字,就吓得一抖。

苦着脸下去了。

东厂。

金秀秀一脸虔诚地擦拭随身宝剑。

小太监跑进来禀报。

“都督,皇后娘娘派人求见。”

“不见!”

宫人被拒见,却开心地笑了起来,简单交代几句,忙不迭地跑远了。

小太监苦着脸重新进来。

“都督,皇后娘娘要您三日内查出结果。”

“滚!”

小太监麻溜地要滚。

金秀秀叫住他。

“镇国夫人可派人来过?”

“没有!”

金秀秀气得扔出手中的剑。

剑擦着小太监的发顶,射入院里的槐树干。

吓得小太监抱头鼠窜,哭爹喊娘。

“宋谨央,你好样的,我非得要你求到我头上不可!!!”

“丽贵人生了?皇子还是公主?”

宋谨央放下茶碗,带着喜气问道。

刘嬷嬷笑道:“是皇子,皇上很高兴,赏了很多好东西。”

宋谨央也笑了。

看来,是时候入宫一趟了。

刘嬷嬷提醒:“夫人,明儿就是八皇子妃办的春日宴,您去还是不去?”

宋谨央一怔。

近日事多,倒是把这事忘了。

春日宴推迟了大半个月,是太妃下的令。

理由是七皇子妃刚刚有了身子,不宜大张旗鼓地办宴。

荒唐!

八皇子府办春日宴,同七皇子妃有何关系?

可太妃张了口,八皇子妃只得照办。

因有端园的乐不思蜀,八皇子妃无论把春日宴的地点设在哪里,都越不过宋谨央去。

索性直接在八皇子府举办。

宋谨央当机立断。

“去,当然得去!你去老宅说一声,让娉婷、咏贞准备一下,明儿同我、顾氏、咏晴、咏书一起去。”

刘嬷嬷刚想应声,蓦地怔住,追问了一句:“四姑娘也去?”

宋谨央眸光微闪:“必须去!她总不能永远躲在府里不出门。”

咏书自上次遭遇险情后,整个人懒懒的,哪里都不想去,整日躲在府里绣花。

顾氏虽然着急,却无计可施。

但每次宋谨央准备出手时,她又连连哀求,求她多给咏书一些时间,让她自己走出来。

眼见这么多时日过去了,咏书还是不肯出门。

宋谨央无论如何不能任由她这么下去了。

刘嬷嬷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顾氏带着面色苍白的咏书出现了。

顾氏苦着脸,局促地站着。

“母妃,能不能宽限几日?咏书还没有准备好……”

宋谨央没有理睬顾氏。

她的目光定在咏书的身上。

“咏书,当初之事,可是你亲自做的选择?”

咏书身子一震。

咬着下唇,轻轻地点了点头。

“既如此,你又何必怕旁人说什么?”

咏书身子再次一震,大眼睛惶恐地看着宋谨央。

“世间有几个儿女能为父母如此牺牲?咏书,你比他们都要强!”

宋谨央的话像是破开黑暗苍穹的一柄利刃。

“哗啦”一声,阳光顺着裂缝洒下来。

咏书的脸,肉眼可见地明亮起来。

“更何况,什么事也没发生,不是吗?你越是在意,越是躲避,旁人越是怀疑。

你越是不在意,越是笑得灿烂,谣言反而不攻自破!”

宋谨央语速极慢,一句一句像一道甘霖,流入咏书的心扉。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你应该知道,你二姐姐的亲事已定,许给北疆城主之子。

你若肯舍下京城的繁华,也可同她做出一样的选择。”

醍醐灌顶!

她原先还担心二姐姐远嫁,无人可依。

但当她看到二姐姐眼中闪着动人的光彩,便明白这是二姐姐自个儿的选择。

一刹那间,咏书的腰杆挺直了。

原先压在她身上的大石,一秒消失无踪。

她目光灼灼,眼里全是光彩。

恭敬地跪地磕头。

“祖母,咏书明日愿意陪您一起去春日宴!”

顾氏激动得浑身颤抖。

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纠结了这么久的心事,被母妃三两句话解开了。

若早知如此,她早该让母妃开导咏书。

宋谨央点了点头,母女俩神清气爽地告退。

刘嬷嬷欣慰地笑。

“夫人,还是您有办法!几句话便解开了咏书的心结。”

“一念之差,天地之别!不过,明日才是咏书真正要面对的磨难。”

刘嬷嬷重重地叹了口气。

是啊!

话说得轻巧,但流言伤人,哪是那么容易承受的?

“不过,这是咏书的必经之路!若能走过去,从此脱胎换骨!”

主仆俩正说着话,咏芳带着三个女儿,笑吟吟地走了进来。

三个小姑娘一见宋谨央,立刻跪下磕头。

“老祖宗金安!”

宋谨央顿时心花怒放。

叫起后,马不停蹄地吩咐下人准备这、准备那,又让刘嬷嬷开私库,为三个小姑娘挑些好看的小玩意。

宋谨央问起她们读了什么、写了什么字、可有认真学习、可喜欢先生……

大姑娘乐颜上前,端正地屈膝一礼,口齿清楚地一一回禀。

“老祖宗,先生课上得极好!我刚开始读《笠翁对韵》,展眉和一笑在学《三字经》。”

“好,好,好,”宋谨央笑得欢,拉着乐颜的手不肯放。

说了几句话,宋谨央便让人将孩子们带出去玩儿。

临出门前,乐颜却挣开下人的手,“嗵”的一声跪在宋谨央面前。

“老祖宗,乐颜有一事相求。”

“好孩子,起来回话,老祖宗听着呢!”

乐颜起身:“老祖宗,乐颜有个请求!我和妹妹们的名字是您起的,您愿意让我们姓宋吗?”

宋谨央吃了一惊。

咏芳吓了一大跳,立刻起身,语无伦次地解释。

“祖母,我,不,这……我没有……”

乐颜见母亲变了色,紧张了起来,局促不安,以为自己说错话,惹了老祖宗不高兴。

宋谨央笑着摆摆手,拉住乐颜的手问。

“好孩子,你怎么会想到此事?”

乐颜咬着下唇,犹豫片刻后,果断开口。

“老祖宗,祖母不喜欢我和妹妹,父亲也是。我们从小到大没有名字,平日里都是大丫、二丫、三丫地叫。

乐颜不愿意姓卫,也不想弟弟姓卫。

母亲要和父亲和离了,我和妹妹要跟着母亲。

老祖宗,求您帮帮母亲,别让她再回到卫家。”

乐颜说到伤心处,低低地哭泣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