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王爷全盘否认

    皇后郑玉姮去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有丞相、秉笔大太监,以及雍王。

    他三人协同理事。

    内侍通禀,说郑皇后到了,几人放下笔站起身。

    “七弟,本宫有句话想同你说。请移步。”皇后道。

    萧怀沣面无表情,黑眸幽静得无半分波澜。

    没有不悦,也没有诧色。

    他应是,慢步随皇后走出御书房,立在回廊上。

    半下午,日光正好,红墙之外是蔚蓝天空,澄澈如洗,又高又远。萧怀沣微微抬着眼帘,不看郑皇后,只是望向远方,等她先开口。

    “……陛下这次‘生病’,是试了新的丹药。”郑皇后说。

    萧怀沣:“皇嫂莫要担心。”

    “本宫想请母后做主,将申国公调进来,暂时统领禁军。”皇后道。

    萧怀沣眼睫微垂,目光从远处收回,看向她。

    “皇嫂这话何意?”

    “七弟,申国公忠心耿耿。有他在,本宫与大皇子才能得以安稳。”郑皇后道。

    “皇嫂如果想好了,去同母后说。等皇兄醒了,也同他说。”萧怀沣语气冷,置身事外。

    “他们不会偏袒我。”郑皇后目光纠缠在他脸上,“怀沣,他们不会顾虑我。你呢?”

    萧怀沣眉头微拧:“皇嫂这是何意?你这是挑拨我与母后、皇兄的感情?”

    郑皇后眼底瞬间浮动一抹泪光:“当然不是。只是,我想你能帮帮我。”

    萧怀沣眸色比霜还要冷:“皇嫂求错了人!”

    “当年那封信,我一直记得,怀沣。我不是无情无义的人。”郑皇后道。

    萧怀沣闻言,眉头拧得更紧:“什么信?”

    郑皇后看着他。

    她在快速估量形势。

    也许,人心更改,沧海变桑田,有些话他不爱听了。

    不爱听,郑皇后也得说。皇帝有个万一,太后真的会扶持大皇子登基吗?

    郑皇后至少要让雍王明白,他这个时候抢夺皇位,名不正言不顺;而他,可以信任郑皇后和大皇子。

    “……你曾写给我叔叔、预备求娶的书信,叔叔给我看了。虽被叔父焚毁,信的每个字都记在我心上。”郑皇后道。

    萧怀沣的脸色,已经很难看。

    果然,他已经恼了。

    输了,自然是不高兴。可旧情若还有三分,也要利用上。

    “我不曾给申国公写过这样的信!”萧怀沣道。

    郑皇后想到他有怨气,却没想到他直接否认,把前事都抹去。

    “……那可能,是个误会。”

    “不是可能,就是误会。皇嫂,宫学的夫子很喜欢我的字,时常拿去给其他人临摹。你认错了。”萧怀沣说。

    又道,“你也可再回去问问申国公,到底是谁写了那封信。不是我,我不曾有意求娶谁。”

    他几乎是忍着说难听话的冲动,克制情绪,免得造成更深误会。

    “我去北疆那年,才满十三岁。”他又道。

    他懂什么求娶?

    他刚去北疆时,的确是跟在申国公身边三年。

    他个子长得快,可到底年纪小,少年人修长单薄,初去北疆的时候,铠甲都穿不住,肩膀、膝盖磨得血迹斑斑。

    申国公丝毫不顾,逼着他每日训练。

    他的肩头磨破皮,又红肿化脓,再磨掉,两个月不得愈合。

    从锦衣玉食的皇城,去苦寒边陲,他不仅恨京里这些人,也恨自己的主帅申国公。

    直到申国公回京述职,将主帅之位让给他。

    他在其位,便知申国公的厉害与难处;而后几年,越发觉得申国公比他脾气好多了,以前对他也是不错的。

    也是从那时起,决定不记恨申国公了。

    饶是如此,他也没给申国公写过什么信。

    更没有求娶任何人的打算。

    满眼黄沙,求的是生存,哪里看得见红颜?

    “……好,是我不对,不该提往事。”郑皇后滑落一行泪,“还请七弟帮衬,母后如今最信任你。”

    萧怀沣:“……”

    什么叫不该提往事?

    过往都不认识,有什么事算作“往事”?

    萧怀沣发现,她穿着一件莲青色褙子。

    这种颜色,他以前觉得不错,还选了一件同色斗篷给骆宁。

    骆宁穿在身上,莫名有些妖娆,引得人心思浮动。

    萧怀沣看了一眼,莫名还想再看。骆宁眉目添了一层娇媚,人比花都娇艳三分。

    他心头似被潮水推涌,起伏太过于明显,叫他意外、不适应,所以他蹙了眉。

    骆宁很擅长揣摩人心,她瞧见了他表情,只当他不悦,那件斗篷就收了起来。

    他以为,这件衣裳好看。再看郑皇后穿,平平无奇。

    原来,好看的是骆宁。

    他的王妃,有一副极好容貌,衣裳给她锦上添花。

    “皇嫂请回!”萧怀沣语气越发不耐烦,“今日这席话,我若是说给皇兄听,恐怕皇嫂也难解释清楚。”

    他转身回了御书房,把皇后扔在原地。

    皇后沉默片刻,这才回去。

    萧怀沣坐下,眼瞧着到了半下午,日影西垂,有几抹云彩飘过,窗棂上的阳光明亮。

    他站起身,去了寿成宫。

    太后在正院见太医院的人,包括顾院判在内;骆宁不在。

    萧怀沣行礼,就主动避开,去偏殿找骆宁了。

    骆宁正在抄写经书。

    “……替陛下祈福,回头供在佛前。”骆宁说。

    萧怀沣见她的字娟秀,每个字都写得很用心,便道:“慢慢写,别累了手和眼睛。”

    骆宁道是。

    又问他,“御书房那边如何?”

    “陛下病重,尚未有太大议论,只是平常琐事。江南开春有点干旱,影响了春种,要朝廷开上游的水坝放水。”萧怀沣道。

    又说,“若是皇兄一直不得康复,无法指派朝臣南下,说不得我要走一趟。”

    “回来时间长吗?”

    “你若想去,便跟我一起。左不过半个月。”萧怀沣说。

    骆宁摇摇头,笑道:“府里一堆事。”

    “也可。”萧怀沣说,“未必是我去。陛下明日可清醒,会指派得力大臣去办此事。”

    骆宁点点头。

    她有一缕青丝垂落面颊,越发衬托得她一张脸粉白。

    “你在这里缺什么,就跟母后说,别亏待自己。”萧怀沣又道。

    骆宁应是。

    又看向他,“王爷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不算难事。”他道,“方才皇嫂去了御书房,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也无大事。”

    骆宁立马不问了。

    他与郑皇后的任何事,骆宁搀和进去里外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