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惟有读书高

情况跟她预料的差不多。

村长这几日一直瘫在炕上,吃喝拉撒都无法自理。

所以脉象略显虚浮。

加上体内长期缺钾,让他眸子暗淡,面色发白。

心跳也很慢。

“甜甜,你婶子不在,你跟我说实话,我是不是得啥绝症了?”

张树友卸下伪装,一脸颓废地看着奶团子。

姜甜甜忍俊不禁,“没有呀,死不了人的,但要想彻底痊愈,村长叔就吃我给你开的药,从城里买回来的药汤子就都停了吧!~”

药不对症,只会越吃越严重。

说完,她打开小挎包,从里面拿出一只小瓷瓶。

“村长叔,这瓶里的药粉,每天吃两小勺就够了,用热水冲服。”

“甜甜,你这药......”

“是我师父给我的。”

这个解释可以说是万能的。

毕竟没人见过她师父。

这位老道具体有多大本事,连姜甜甜自己都不清楚。

所以每次拿出不合常理的东西时,她都会用便宜师父的名义来顶包。

张树友听后,吁了口气,“那你师父还挺厉害的,你小小年纪,就学会给人看病了,当真了不起。”

刘俊霞买完糖回来,姜甜甜已经走了。

今晚大嫂做酱肘子,尚且还没出锅呢,大仓和二仓就围在厨房门口,朝里面探头探脑。

一个肘子肯定不够吃,正好家里发了一笔横财,姜万田索性买了三个大肘子。

炖上两个,剩下的一个放到菜窖里冷藏去了。

看着桌子上的两锭银元宝和几块碎银子,家里人乐得见牙不见眼。

姜八满笑着道:“爹,有了这钱,我是不是就能去读书了?”

他做梦都想去书院读书,穿着洁白的弟子服,手里捏着书本,神态悠闲地诵读诗赋。

姜万田‘嗯’了一声,淡淡道:“抽空爹去县城的书院打听一下,问问束脩多少钱。如果不贵,就送你和大仓二仓去念书!~”

“那、那如果死贵死贵的怎么办?”姜八满小声嘟囔。

“贵也会供你读书的,娘说过的话,不会食言。”苗香莲笑着插了一句。

话落,她又看向七满,“到时小七也跟着一块去读书。”

姜七满闻言,面色一慌,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双手不停地比划。

姜万田横了他一眼,“又不是不会说话,总比划啥?”

他是想让儿子多说说话,整天像个闷葫芦似的,将来该怎么立足?

“娘,我......我不想读书。”姜七满急得直冒汗,“我、我想当木匠。”

他打小就识字,对数字也很敏感。

毕竟是老娘手把手教出来的,他觉得娘的学识,比一些教书先生还要有水平。

自己不像六哥和八弟。

六哥喜欢舞枪弄棒,口口声声说要当大将军。

将来就算没出人头地,也不会回到乡下来种地的。

八弟刚学会走路那会儿,就喜欢读书了。

甚至在十岁那年,还自己写了一部诗集。

虽然那些诗读起来驴唇不对马嘴,毫无押韵之感。

但谁家孩子在十多岁时,就能写诗集了?

所以八弟天生就是读书的材料。

再看他,每天除了摆弄木头外,其他什么都不会。

连庄稼都种不好。

“八哥哥,我支持你当木匠!~”姜甜甜笑眯眯道。

苗香莲一听,把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也是,小七这个年纪读书是有点晚了。

就连小八都十五岁了,送到书院能不能跟得上还两说呢。

“谢......谢谢妹妹。”姜七满抿嘴一笑,揉了揉奶团子的头。

苗香莲叹息一声,“那行,明个儿等你爹抽出空来,就去县城问问,行的话小八和大仓二仓就去念书吧。到了书院要刻苦攻读,别三心二意的。”

“奶,我也不想去读书。”姜大仓呢喃道。

“不读书你将来想干啥?”苗香莲问。

“奶,我会捏小泥人,妹妹都说好看呢,要是能卖钱,就可以补贴家用了。

“那要是卖不出去呢?”苗香莲挑起眉梢,反问道:“你胸无点墨,既不能种地,又不能出苦力,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己?”

“奶,我、我......”姜大仓低下头去,双手紧紧绞着衣袖。

赵萍菊见状,照儿子的后脑勺拍了一下,“听你奶的,你以为谁都能去读书啊,花钱不说,还费时费工夫。将来你要是连个秀才都考不上,高不成低不就的,那才最寒心呢。”

姜大仓‘哦’了一声,“我知道了娘。”

为了让老二媳妇把衣裳做好,苗香莲特意把一间采光好的屋子留给她。

还叮嘱大仓二仓,平时不要去那间屋子耍闹。

“爹,咱家这回有钱了,能不能给老老少少都做身新衣裳啊。”

姜三满扯了扯自己的衣摆,“您瞧,这衣裳都烂成碎布条了,就算想打补丁,都没地儿下手。”

姜万田听了,微微蹙眉,“还真是上嘴唇碰下嘴唇,张口就来啊。你知道全家人都做身新衣裳,那得多少钱吗?”

要不是你妹妹在房顶下夹子,咱们也抓不到那只棕猴,钱赚到手了,你就想着怎么花、怎么享受,连句谢谢的话都不会说了?”

“对哈!”

姜三满一拍脑门,把正在吃小糖人的奶团子抱了起来,直接亲了她一口。

“妹妹,谢谢你呀,你是咋知道那猴子一定会上房的?”

姜甜甜转了转大眼睛,脆生生道:“我瞎猜的,没想到真的夹住了啦!~”

“妹妹就是厉害,回头你也教教三哥用夹子,三哥学会了,就去山上给你套野鸡吃。”

“好呀。”姜甜甜眉眼弯弯,“很简单的,保证三哥一学就会。”

黄宝权一家三口为了能早点搬进自己的窝,可谓是不分白天昼夜的忙活。

从挖土到活腻,从砌墙到上梁,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姜万田生怕这汉子累趴下,每日天不亮就招呼大满哥几个,让他们去帮着打打下手。

因为自家的宅子尚且还有很多东西要完善,所以得留几个人。

尤其是那几铺炕,只要一烧火就冒烟,呛得没法在屋里待。

无奈下,姜万田只好把家里所有的火炕、火墙和地笼都拆了。

打算重新搭炕。

“如果家里这口井有水就好了。”

姜万田挑了一担水走进院子,不禁吐槽。

这去山下挑水太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