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故人来访

车夫很不确定地朝宅院这边张望一眼。

又瞄向姜万田,最后将马车缓缓停下。

“这位老哥,我打听一下,请问这里是老姜家吗?”

车夫从车辕上跳下来,上前拱了拱手。

姜万田把已经迈过门槛的白马又扯了回来,好奇道:“是我家,你找谁?”

他们初到桃花村,跟谁都不熟络。

而且村子里除了张树友家有一匹骡子外,其他人家都没有马车。

瞧这车夫风尘仆仆的样子,一看就是从远道儿来的。

“总算是找到了,害我们一路打听哈!~”

车夫抿嘴一笑,抬头打量姜万田身后的大宅子,“夫人还担心你们没地儿住,这才过去多久啊,都住上这么好的宅院了?”

这几间房都是大青砖砌的,更离谱的是,房盖上居然铺着崭新的琉璃瓦。

姜万田越听越迷糊,试探着问,“所以你家夫人是?”

车夫一拍脑门儿,忙转过身去,凑到车厢前,“赵嬷嬷,咱到地儿了,您快下车吧。”

“赵嬷嬷?”

姜万田面色一懵,凝眸看去,就见一身穿缎面罗裙的妇人从车上下来。

打眼一瞧,姜万田惊呼一声,“是你?”

这个赵嬷嬷就是当初在府城时,跟他们吵架的那个婆子。

其实这事儿也不怪她,主要是晋王爷那个养女太难缠。

刁钻刻薄,蛮不讲理,小小年纪却养成那样的性子,真是惯得没边儿了。

赵嬷嬷同样也是一脸歉意,朝姜万田施了一礼,“姜大哥,咱们又见面了!~”

话落,她吩咐车夫,“把东西都搬进去吧。”

“好咧。”

车夫应了一声,把车帘子挑开后,便开始往下卸东西。

有米面粮油,有点心白糖,有熟食茶叶,甚至还有几匹布。

姜万田见状,忙拦住车夫,“你、你先等等,这是做什么?”

无功不受禄,他不能莫名其妙收人家的东西。

赵嬷嬷微微一笑,“姜大哥,这些东西都是我家夫人让送来的,自打你们一家离开晋王城后,她无时无刻不在牵挂你们。”

“再有,我家小姐性情乖戾,在府城时冲撞了诸位,害得姜大哥一家进了牢房,闹得很不愉快。

“这只是一些小小的谢礼,也是我家夫人和王爷的一片心意,姜大哥就收下吧!~”

姜万田闻言,心里犯起了嘀咕。

礼品倒是次要的。

他最关心的是闺女脚心上,还有没有红印儿。

万一被赵嬷嬷看见,回去告诉王爷和王妃,甜甜是不是就要被接走了?

他自诩自己是个做事光明磊落的人,但每次关系到甜甜认亲的事情时,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自私。

想到这里,姜万田轻咳一声,侧过身去,“既然来都来了,那就快进屋坐吧,家里这两天搭炕呢,到处都是灰,有点埋汰,别把嬷嬷的衣服蹭脏了。”

“瞧姜大哥说的,我也只是晋王府的一个奴才罢了,哪有你想得那么矜贵?”

赵嬷嬷忍俊不禁,提着裙摆就走进院子。

正如姜万田想的那样,她这次来桃花村,的确是想再确认一下,甜甜的脚心上到底有没有胎记。

虽然在府城的客栈,王爷和王妃不知看了多少遍。

可这事儿就像梦魇一般,一旦见过甜甜的长相和容貌后,午夜梦回,晋王妃都惊得睡不着觉。

若甜甜真是她的骨肉,她又怎会让自己的女儿沦落到乡下吃苦受罪?

霄儿可是王府的嫡小姐,将来能封乡主、县主和郡主的。

姜万田见赵嬷嬷径直走进去,只好把白马牵回来,暂时不下地去了。

一听说家里来客人了,苗香莲招呼老大媳妇泡点热茶来。

说是茶叶,其实就是劣质的茶砖。

上次去县城卖棕猴时,顺道买了几斤回来。

这东西用开水冲泡后,上面会漂浮一层沫子。

不能直接喝,得把杂物筛出来后才能入口。

就这,姜万田平时都舍不得喝。

赵嬷嬷倒也没嫌弃,这一路上她净喝凉白开了。

不等赵

萍菊把浮沫捞出来呢,她端起杯子吹了吹,便‘汩汩’地灌了两口。

苗香莲笑着道:“王妃也真够热情的,当初我们离开府城时,她就让王捕头买了一袋子熟食送来,我们一家老小足足吃了两三天呢!~”

“是我们有错在先,出门前,夫人和王爷还特意叮嘱奴才,让奴才再给诸位赔个不是。”

说着,赵嬷嬷放下茶杯,缓缓起身,给二老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我家小姐打小就娇生惯养,上次的事情,实在很抱歉。”

“哎哟,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我们都快忘了,王妃也是,居然还在记挂着。”苗香莲道。

赵嬷嬷叹了口气,“我家王爷和夫人名声在外,生平从没做过亏心事儿,他们不想因为小姐的缘故,让你们一家老小受委屈。”

苗香莲听后,跟老头子对视一眼,没有接话。

姜万田见吃车夫已经把所有东西都搬进正堂了,便倒了碗水递过去,“来,喝口水吧。”

礼品还很不少,估计马车内除了留一块人坐的地方外,剩下的空间都装东西了。

“嬷嬷千里迢迢的赶过来,一路舟车劳顿,肯定很乏了,不如就在我家多住几日吧,别急着回去。”苗香莲笑着邀请。

赵嬷嬷淡淡一笑。

她也没急着要走。

不把事情办妥,她回去没法儿跟主子交代。

四下打量一番宅子的摆设,赵嬷嬷惊讶道:“我一进村就看到半山腰有一幢白墙红瓦的大宅子,起初还以为是城里哪个有钱人盖的,稍稍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是你们家啊!~”

王爷和王妃生怕他们在桃花村无处落脚。

临出发前,还给她拿了不少银子。

如果有需要,可以帮老姜家在村里盖几间房。

毕竟是来投奔亲戚的,这年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冷不丁来了这么多人,哪个亲戚会收留他们呢?

可如今一瞧,赵嬷嬷不禁失笑,主子的顾虑纯属是多余的。

这才过去多久啊,人家在村子里都住上砖瓦房了。

而且空间足够大,门窗家具、瓦片柜橱等等,里里外外都是崭新的。

“说来话长了,也算是我们家运气后,把这老宅拾掇出来,村长点头后,便搬进来住了。”

苗香莲笑着回了一句。

赵嬷嬷‘哦’了一声,收回目光,“你闺女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