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密奏
听完陆慕贞说完第二场她的作答,陈凡皱起了眉头。免费看书就搜:兰兰文学
今天这第二场试,表面上是在说什么富商陈氏,其实明眼人都能猜出,这其实就是影射宫中之事。
事涉宫闱,很是为难。
陈凡设身处地站在陆慕贞的角度,若是第二场是自己应考,也很头疼。
首先不能不表态,不表态比表态更加得罪人。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你的模糊,其实就是本就是一种态度。
若是用什么借口遁走,避开回答,那无论宫中还是官场都会觉得陆慕贞身后的陆为宽皮里阳秋,不值得信任。
可若是表态,旗帜鲜明的站在任何一方,这也不行。
现在来回顾宫中目前的情况。
刘妃育有两位皇子,一位是齐王,一位是晋王。
齐王因为年纪稍长,已经到了就藩的年龄,所以今年刚刚就藩。
而晋王年龄尚小,故而还养在宫中。
且陆为宽上次说过,皇后与陛下感情还算不错,关键是皇后也是个知道进退的,所以这些年宫里还算比较平静。
从这些得到的信息分析,陈凡觉得可以得出几个很关键的结论来。
第一,皇帝跟皇后感情甚笃,那这些年皇后却一直没有皇嗣出生,加之皇帝跟刘妃是有两个儿子的,所以大概率皇后的身体是有问题。
不然也不会这么些年也没有嫡皇子出身。
第二,齐王作为皇室的长子,却在刚刚就藩的年纪便被送出宫,这本身已经说明皇帝的想法。
他还是在等嫡子出身,最少,他还想跟皇后努力几年。
不然也不会这么快让齐王就藩,以正视听了。
第三,这些年后宫一直是刘妃在打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后宫中,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后,其实都在担心,若是皇后没有嫡皇子诞出,那将来大位必然是要传给齐王或者晋王的。
那么作为齐王和晋王的母亲刘妃,大家在情理上也在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意思。
从这三点来看,陈凡虽然觉得陆慕贞的答案可以说已经算是比较优秀了。
陆慕贞这篇作答其实大部分立场是站在皇后那边的。
这点很好。
因为皇后不管怎么样,那毕竟是皇帝的正妻,将来就算二王中的谁夺得大位,这个嫡母皇太后的位置谁也抢不走。
给刘妃留个口子也没毛病,刘妃在法理上本来就弱势,若是她能冷静下来看陆慕贞的答案,虽然没那什么县主的答案更能让她欢喜,至少也比那江夏侯嫡女的答案更容易让她接受。
所以陆慕贞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她虽然骑墙,但也是根据现实情况,有侧重的骑墙,并不是一刀切,五五分润这种。
不完美,但天也塌不下来。
“既然已经考过了,那就先别想这件事了,第三场考什么?”陈凡问。
这时,容嬷嬷从屏风后拿出一张纸来递给陈凡。
陈凡展开一看,顿觉这考题有点意思啊。
第一场馆阁体,那是考身为女官的基础,第二场是考身为女官的立场。
这第三场才是真正考察陆慕贞这些人的业务能力。
“依天监二年旨意,阁臣可将密奏装入乌木匣,直抵御前,避开工科给事中抄录。”
“密奏五不可,不可言及内帑、不可非议祖制、不可妄策立储、不可私评宫闱、不可指摘宗室。”
“弘文二年,有工科给事中刘钦擅开乌木匣,私观阁臣密奏,后被捉拿下狱问斩。着应试之人设计新的密奏之法,以杜前患。”
现在宫中女官,从文臣和宦官手中收获的最大权利,就是臣子递给皇帝奏本的贴黄权。
从这条信息来看,宫里现在甚至有意绕开通政司和言官系统,将密奏之权也交给女官们来处理。
也就是说,这道考题,不仅要设计一个密奏的模式问题。
也要设计一个贴黄的保密问题。
因为毕竟是这个时代的绝密文件,在外面有外臣和太监可能泄密,在宫里难道就能杜绝这种情况了?
有的时候,宫里更是情报信息交换最猖獗的场所啊。
“今天张淑仪话中,似乎对第三场很有信心,我怀疑她已经从骆遇那得到了消息,提前开始准备!”陆慕贞的声音传来。
陈凡皱了皱眉。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搞好一整套文件保密系统,确实很难。
不过……
之前因为收了杨廷选这个学生,所以他已经开启了教学系统商城的官员版块,说不定可以从中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想到这,他查看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点。
经过上次的使用,这次他的教学点又蓄积了89万多点。
点开商城搜索,陈凡尤其关注另一个时空中历代有关奏折的品类。
“《谏逐客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这个没用。
“《论贵粟疏》?”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这个也不行。
“《谏太宗十思疏》?不行。”
“《应诏统筹全局折》?不行。”
“《陈六事疏》……不行……嗯?不对。”
看着脑海中的《陈六事疏》选项,陈凡突然停了下来,怔怔地看着商城中的这本张居正的奏疏。
这是张居正在万历年间,提出“考成法”改革的千古名疏。
其中“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纲本、饬武备”为当时乃至直到后世20世纪80年代的行政体制改革给出了重要的指导性原则。
但陈凡需要的并不是这一本千古名疏,而是……
“我记得当年开放弯弯自由行,我去台北故宫参观时,也看到了一本张居正的奏折!”
“具体名字是什么来着?”
陈凡皱着眉在堂屋中沉思,时间一秒一秒过去,陆慕贞也没有催促陈凡。
“台北!”
“故宫!”
“张居正!”
突然,记忆犹如干涸的泉眼,在春天雪融后潺潺流出……
《江南清丈田亩受阻事》,对,没错!
致仕阁老徐阶胞弟徐陟伪造鱼鳞图册、勾结漕运官吏阻挠土地丈量,张居正因此上密折。
当时那个说话有些“嗲”的导游还曾经说过,这是明代密奏的典范。
密奏采用“干支代字法”,“甲字三号”在张居正和皇帝的约定中代表的就是徐阶家族。
“亥末水位”暗喻的是……
“对,好像是太仓银库。”
一瞬间,陈凡神清气朗,顿时对这个密奏流程怎么设计有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