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谈妥
上午,秦大河直接骑摩托三轮去了新坝,这里路况很差,开大三轮太难受了。
直接到的大队部,这里的厂子才挖好地,连个雏形都没有。
到了地方,他阿爷喊个不停,还主动拿着双喜派烟。
就算电焊活计接不了,明年收也得和这边打交道呢,关系好一些总是没错的。
他们把秦大河带到扎厂的厂址,这里已经有不少工人在忙了。
现在趁着农闲在开工,明年就能正式运行了。这边的厂房都是铁皮房,搭建起来很快的。
“阿爷,根据你们的工期安排,厂房多久搭建好”
“一个月内吧。”主任笑呵呵的说道。
他们刚刚还围观了一下摩托三轮,发现做工确实厉害,这手艺一天120都不算离谱。
“有没有建筑图纸”
“有,在那边的办公室。”
秦大河顺着方向看过去,发现一个石瓦的临时房屋,应该是现场的建筑办公室。
到了里面居然发现了一个熟人,就是原来仓头扎厂的厂长。
“哟,秦家小子也来了。”厂子倒是记得他。
“阿爷,听说这边电焊缺人就过来看看,您真来当厂长了”
“是啊,在家休息两天就被人请来了。”厂长笑眯眯的说道,明显很得意。
在仓头被逼走的时候有多狼狈,现在就有多振奋。
既然你们不要我干,那我就换个地方干的更好,他恶狠狠的想着。
村主任他们也是这么想的,被逼走的厂长才是好厂长,心里一股子气在,做事什么都不带差的。
“哈哈,我那会儿就提了一嘴,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秦大河笑呵呵的把自己当初的提议说了,在他家建房子的时候无意间听到厂长退股的消息,立马就推荐上来。
“就是听到二虎他爸的提议我们才找的,确实是你的功劳。”会计笑着补充了一句。
厂长顿时哈哈大笑,自己当时的行为还是正确的,起码多了。
“我老丈人也有几个点股份在这边,您可得好好经营。”
“老木匠家就一个女儿,他的还不就是你的。”
大家听到会计的说法顿时对他放心多了,自己家就是股东,做事肯定认真。
场面一度很热闹,毕竟在座的都想把厂子搞好。
接过图纸,秦大河仔细的把厂房看了一眼,发现设计还不错。
“这图纸挺好,铁皮用料能算出来吗”
“能,铁皮和钢板混用,生产线是铝合金的,厂家那边特别叮嘱要找大师傅按图纸焊接。”厂长仔细的把厂区介绍了一遍,又把生产线的图纸给他看。
“机器来了没”
“来了,就在边上。”
边上有个三色防水布盖着的东西,几人一起动手把布揭开,让他仔细看。
打开以后,两个全新的扎设备摆在眼前,内里很简单,滚轮加上钢刷挤压的方式取,有挡板顺着纹路把取出来。
皮辊机轧后纤维和籽分开,然后压缩锭,这种最简单的工艺赚的就是辛苦钱。
扎机本身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关键是他们贫困县政策好,赚个小钱是够了的。
“进料口这边很简单,我再帮你们加个分隔挡板吧,工人不容易出事。”
“行,这个问题要是能解决最好。”厂长重重的点头。
扎工人是工资最高的,就是危险性大,哪年没有一两个断手的。
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才真是功德无量。
“只能预防一些失误吧,想彻底解决肯定不行。”秦大河摇了摇头。
有失误可以避免,但更多的还是要看操作规范不规范,还有一些特殊意外。
比如跳带,传动带断裂伤人、锭没打包好砸人等等很多问题都是不可预测的。
把篷布盖好,秦大河拿着建筑图纸仔细算了一下,要焊接四面铁皮墙,打钢筋以及很多杂活儿。
几人仔细商量了一下,除了焊接部分,其他活儿都是工程队这边干,他只要把焊接这部分做完就可以了。
电话里面联系的意思就是包工,包电焊的工,所以现在谈的就是工价。
他们知道电焊工肯定要比普通工人价格要高,所以能省就省。
“我算了下,工时差不多在200个小时左右,只多不少,还要配合你们的进度来,也就是其中有些空档我还得回去等着。”秦大河把情况仔细说明了一下,这种活儿工资不高没法干,除非有基础工资。
“暂定3000块,焊条你们包,这个价格怎么样”
主任和会计他们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价格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按照他们的估计,喊散工的话,起码也要两千七八样子,甚至还打不住。
因为散工是按天算钱,人家干的就慢多了。
秦大河这种包工模式,加上自家有股份在,肯定比散工可靠的多。
“行,铁皮已经进场了,后天开始工作行吧。”
“明天我就带人过来准备剪铁皮、焊机器,时间哪能耽误。”
包工就是干的越快越好,省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还能把家里的活儿都干一下。
等他走的时候,厂里还给了500块钱,当做焊条预付费用。
这次焊接需要的东西特别多,他还得买一把专门剪铁皮的大剪子,起码两百多。
这大剪子不在报销范围内,但买来自己也能用就无所谓了。
随着他接的活儿越来越多,家里的工具肯定要添置不少的。
中午,夫妻俩一直到一点多才回来,空船的。
秦大河就着咸菜都已经把饭吃完了,嘴巴都淡出鸟来了。
“没收到货啊”
“在李各庄收到两吨麸皮,顺路送过去了。”老男人满脸喜色的说道,把手里拎着的烤鸭烤鸭放桌子上。
“四千斤,一斤能赚三分钱吗”秦大河看到烤鸭眼前一亮,又能吃一碗饭了。
“一斤差价三分五厘,除去油钱这一趟能赚一百块了。”
秦母笑呵呵的把腰包里的钱放好,家里有了大船赚钱越来越厉害了。
随后就去炒素菜,两人都饿狠了。
秦大河谎称自己也没吃饭,舔脸跟着一起吃了一碗饭,干了不少烤鸭。
“晚上咱们再放虾笼,明天没货收了,必须得挣钱才行。”老男人叼着香烟牛逼轰轰的说道。
“明天我要去新坝打电焊,爸,你去开车哇。”
秦大河把自己包工的事说了一下,3000块钱不算少了。
“你准备分出去多少”
“一千五吧,让二虎他们帮我做小工,七八天应该就能做完,不过要等工期,肯定要断断续续的,有三轮车的生意就接下来。”“我知道,你晚上回家也能干,扎厂那边的价格可以。”
自家儿子这技术没的说,工价都快干到一天200了。
老男人有时候都想借点钱帮儿子去镇上开个铺子了,不过想到还没结婚就先不急,等结了婚有娃娃再跟他讲吧。
“我跟你讲,那边的厂长就是仓头原来的厂长呢,还是我推荐过去的。”他把今天的场景说了一下,夫妻俩听的津津有味。
“这厂长是个有本事的,现在肚子里憋了一股子气,肯定能搞好。”老男人斩钉截铁的说道。
“那肯定,厂子开始造的时候就住在工地了,旁边的铁床都铺了一张。”
秦父颇为羡慕,扎厂那边有这样的厂长在,赚钱是肯定的,可惜自己家没钱买股份。
不过老木匠有几个点的股份也一样,他的就是自己孙子的,嘿。
下午秦大河还去通知了一下二虎和铁蛋,两人跟着自己做小工,差不多也开到了一百块一天了,绝对是高价中的高价。
他们家里人还想着反向砍价来着,说用不了那么多,现阶段还是以学技术为主。
秦大河仗义他们也不能白受着,有来有往才能把交情长久的维持下去。
不过他拒绝了,包工包料还能拿200一天已经很多了,别人也会觉得他收钱合理,再多就会让人感觉他贪婪。
他要一个人过去干哥二十来天也能搞完,估摸着工时最多半个月,但是没必要这么拼,万一跟不上进度耽误人家事呢。
钱是赚不完的,自己有技术在,想赚这个钱很轻松。
顺路又去了老木匠家一趟,把扎厂的事简单讲了一下。
“以后那边的事你来管,我只要年底分红就好。”老木匠随意的说道。
他跟憨娃儿两人正在忙着一条小木船呢,就是那种五六百块一条的双桨船,外河很多人划这个送人去凤凰桥。
“我哪有空,有二虎家在亏不了。”
秦大河看着憨娃儿专心致志的打楔子、刨木,心里很高兴。
“阿爷,娃儿怎么样”
“是个木匠苗子。”老木匠越带憨娃儿越满意。
“干一天活手不抖,稍微熬个几年就是大师傅。”
“真的”
“那还能骗你,哈哈,走,跟我去看看新料子。”
两人一起去了后面的仓库,只见满仓库的木料,闻着很香。
“买了五根香木,有没有什么想要的阿爷给你做。”女婿越看越顺眼,他肯定舍得钱。
“准备个婴儿床就行,嘿!”
“讨打。”老木匠笑容一滞,随后又哈哈大笑。
“开个玩笑,您老自己留着用,现在也不缺啥。”秦大河笑着拒绝了。
自己是焊工,真缺个什么焊个铁的都行。
明天年钓鱼开始大干,钓台和灯架什么的肯定要准备的,就是轻钢不好搞而已。
“你说不要的啊,那我就雕一些小件去卖了。”老木匠摇了摇头,自家女婿这是不识货啊。
就这五根木头,进货价都八千多了,以后外孙子的摇床肯定是有的。
“什么小件”
“佛像和佛珠,以及一些平安挂件,等赶大集的时候卖很畅销。”他得意的说道。
“挺好,这细致活儿也得教娃儿啊。”
“知道,还没到这个阶段呢,你不用操心。”老木匠没好气的说道。
自己既然收了徒弟,娃儿心思又纯正,他肯定会放心教。
其他人或许会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忌,但他不担心,就娃儿这个性格,以后还是得跟他一起干才行。
自己接活儿的话嘴笨心憨,哪有那么容易。
秦大河回去又看了一会儿娃儿做事,确实很专注,心里也就放心了。
木匠是个契合他的手艺,以后养家糊口肯定是够用。
“艳儿,不跟我打个招呼啊”
艳艳:“.”
她确定了自家以后的男人脸皮极厚,人家结婚前去丈人家都是干活,这家伙除了吹牛逼就是调戏人家姑娘。
“嘿嘿,吃个砂橘,甜的很。”秦大河到客厅拨了一个橘子递给她。
“我知道,是我阿爸买的。”艳艳没好气的说道。
“我拿两个走啊,正好还没尝过。”
“知道啦,都给你。”
“嘿,哥不白拿,给你啄一个。”眼看老木匠没过来,丈母娘又不在家,索性抱着啃了一口。
“坏人。”艳艳小声的嘀咕了一句,把砂橘留下了两个,剩下都拎给他。
秦大河也没全部接着,拿了五六个放在手上。
“走了啊。”
“阿哥再见。”艳艳甜甜的说道,还做了个鬼脸。
不过心里却是有些不舍,阿哥才来一会儿就要走了。
路上,遇到二虎还给了他一颗,现在砂橘还真不好买。
都是一车一车的从南方拉过来,只有上市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吃上呢。
“你们电焊机买了没”想学手艺,哪能一直用他的东西啊,肯定要自己有个才行。
“刚到货,我爸从运漕买回来的,你给看看呗。”二虎把包装盒拿了出来,还没拆封呢。
秦大河看到牌子和自己手上的一样,顿时苦笑。
“你们条件好买个进口的啊”
“这不是学的就是这个嘛,我爸说先用着,以后技术好了再换。”
“啧啧,钱多烧的。”他的破电焊机用的都想换新的了。
不过现在暂时不需要投入太多,冬天过了他夜懒得接太多活儿。
回到家又给老娘一个,老爸留一个,自己拿着剩下的两个砂橘一口一口的吃着。
这种从老丈人家连吃带拿的习惯,目前全村也只有他能干出来,秦母已经习惯这个破儿子的厚脸皮了。
一边吃着砂橘,一边考虑扎厂那边的工期安排,根据那边的测算,这边三个人足够跟上工期了。
二虎和铁蛋虽然手生,但多干两天就熟悉了,那边的工作量更大。
自己只要把铝合金焊接好,然后多带带就行。
等两人带出来了,以后接到活儿就一起出去干,没活儿就出去钓鱼,多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