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饵料的成本(求月票)
回到家里刚想安排生产的事儿呢,魔都那边的大刘让他多发点各种发酵玉米。
说是这种极为方便的玉米饵料在那边突然就卖起来了。
没办法,只能去镇上再买几口大瓮回来,家里的瓮产量不够。
发酵玉米制作是最简单,也是最耗费时间的。
必须要提前发酵,然后保存。
现在仓库里也就七百多斤,一下子发出去200斤,万一其他地方要就断档了。
“妈,你带着二舅母他们先开始炒豆渣、磨黄豆粉,顺便把家里的果酸玉米给打包了。”
“我晓得了,你赶紧去忙。”秦母知道自己儿子现在生意做大了,忙的事情不少呢。
“我去一趟镇上,艳儿,要不要吃卤牛肉”刚刚还邀请老丈人和丈母娘在家吃饭来着,中午人比较多,卤菜肯定要买的。
“阿哥,给我半只卤鹅,燕家的那个。”
此时,她正在给宝宝做爬行训练呢,老木匠笑呵呵的用玩具吸引宝宝前进。
秦大河点了点头,开着大三轮就出门了。
装东西还得是大三轮厉害,陆巡根本装不下几口大瓮。
上了大堤,天气稍微有点热,今年的天气又有点反常。
呃,好像他们这不南不北的地域天气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要么早早的热起来,要么一整年都不怎么热。
冬天也是,运气好过个暖冬,运气不好给人冻够呛。
到了镇上的瓦罐厂已经是十点半了,这个瓦罐厂开在通江大道边上,跑过来还挺费劲的。
而且运输也麻烦,
价格还算便宜,85块钱一口,很多农民都买回家装饮用水。
回到镇上的时候,看到老严在大药房门口,就停了下来。
“老严,怎么不去钓鱼啊”
“大河。”对方接过香烟,笑着说道,“下午要开家长会,钓个鬼哦。”
秦大河点上香烟深吸一口,拉着人坐在边上的板凳上,大药房门口人还挺多的。
“最近你们钓的怎么样”不等对方开口,他继续说道,“我跟你讲,前几天我在金陵钓了一条俩百(bo)斤滴青鱼,大滴一比。”
只见他眉飞色舞的开始讲述自己钓大鱼的经历,这玩意就是吹一辈子都没人觉得过分。
老严目瞪狗呆的听着他吹嘘,心里直后悔,早知道自己也跟着去好了。
金牛湖之行秦大河也没瞒着大家,早就问过又没人一起去玩的。
可惜,三月下旬大家要么比较忙,要么出不了远门,都没跟上。
“策,电视台都要播报啊”
“哈哈,全程录像,肯定要播报的,今晚六点开始放,你打电话告诉陈大爷他们,让他们都看看。”
“行。”老严酸溜溜的点了点头,“策,居然会有这么大的青鱼,成精了吧”
“是哦,尾巴一掀就是一道风浪,牛逼滴很。”
一通牛逼吹完,他心里也是爽的不行。
看到嫂子出来,他还笑呵呵的打了声招呼。
“这些小孩儿是咋回事”秦大河好奇的看向门口这些小孩,手里还都拿着东西。
“嗨,他们是卖药材来换零钱,我爸心软,什么零散东西都收。”
蒲公英、批把叶这些东西都算药材,就是价格便宜,搞一大堆也就几毛钱。运气好搞到蛇皮、蝉蜕、蜂窝这些稀罕东西,几十上百块都不算贵。
“正好,我这还有个单子,你给我拿了。”说着,他从电话簿里撕出来一张纸。
“现在有炮制好的麝香吧”
“有,月初刚进了两个。”别的他不关注,但麝香小药让他钓了不少大鲤鱼,家里进货他还特意看了一眼呢。
“都给我,这里的药材帮我配置两份,药酒也要开始泡了。”
“啧啧,你这钓鱼还弄上药方子了,策。”老严笑着点点头,“药底子给我留着啊。”
说罢,他开始进去拿药。
药底子效果好,里面残存的药渣味型更大,稍微滴一点点,效果好的吓人。
有时候放多了还死口,一般人还真用不好。
但老严是中医世家,玩这个还真有点儿心得,弄了两次就门清了。
两幅药材总共两千三,主要是麝香太贵了,一千块一副,还是老严给的折扣价。
他身上钱不够,说好了明天让老爸过来把钱付了。
大家认识这么久,老严肯定不会在这上面不信任他的。
把药材拿好,他就回家来了,再耽误下去老娘肯定要骂人的。
一副药材1150块钱,还得用高度白酒去炮制,一大坛子成本都奔1300去了。
一般的渔具厂肯定不会这么下血本,哪怕利润很丰厚都会继续压缩成本,这是资本的天性。
秦大河是真心实意的想让广大钓友用上好用的饵料,哪怕原材料涨价,都不会在这上面省钱,大不了饵料涨价都不会以次充好。
该赚钱赚钱,也得让钓友爆护,这样大家才会继续买。
后世的那些个渔具厂商,一个个吃相太难看,维持着高利润的同时,还在以次充好。
什么饵料里面掺泥巴、酒米里面放石子,这些骚操作不止是小厂在干,大厂也有这种现象。
鲢鳙饵料更是重灾区,那种一斤的包装卖十几块钱,居然都开始填充谷物碎来降低成本。
要知道,二十年后,鲢鳙饵料的主要成分价格都不会超过一块五一斤的。
成本都低到这种情况了,还是要继续压缩成本,属实是有点不拿钓鱼佬当人。
钱是赚不完的,渔具厂商应该和钓鱼佬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合作双赢才对。
那些个靠公众号营销、靠网红带货、靠水军增加流量的品牌,到最后都魔怔了。
卖个鱼竿全网宣传,卖个饵料也要炒作,最后一看,老三样都打不过,这就尴尬了。
秦大河虽然也想着靠炒作打开市场,但作为一个钓鱼爱好者,肯定会把饵料的质量做好,不让广大钓友寒心。
现在还是02年,他不急,慢慢做口碑就是。
就像老三样、老蓝鲫一样,哪怕饵料不断炒作升级的年代,也能坚挺的占据市场份额。
现在就是保持质量的同时,不断更新,做出更好用的鲢鳙饵、商品饵。
最好是组建两个钓鱼队伍参加一些比赛,对品牌进行曝光。
大刘那个队伍算一个,这小子有自己帮忙,家里条件还好,走职业钓鱼人的线路优势太大了。
等以后开厂子,渔具挣大钱了,可以再养个队伍去参加比赛。
甚至自己这个老板偶尔都能去玩玩,这样多爽哦。
现在可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再好用的饵料也要进行宣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