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三鱼 作品
第46章:遇事不决找老师
也是用这样的方式在老员工中选出适合升任店长的人。
同时之前面试的会计闻艳终于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正式走马上任。
果然老话说得好,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闻艳上任的第一天,针对账目的问题就将刘店长训成了狗。
“我就没看过比这还乱的账目。”
陈生也没能幸免,好在身份摆在那里,闻艳哪怕再想吐槽,那也得斟酌下语言。
不过语言虽然犀利了点,可闻艳上任不到三天,整个店铺账目是焕然一新,终于每天不用陈生再去和刘店长一样样地对账。
闻艳也站在会计的角度提出了不少专业建议。
比如要有独立的对公账户。
再比如最好注册一家公司,将店铺挂在公司名下,这样不管是税,还是保险都会方便不少。
这话陈生听进去了,于是他掏出手机,打开绿泡泡,找到辅导员,发消息道:“秦老师,你好!我是你带的12届毕业生陈生,请问你今天晚上有时间吗?我想冒昧拜访下你。”
刚毕业没多久,两人这份香火情还浓,对于自己学生提出的拜访,辅导员虽然很诧异,但并没有拒绝。
得到回应,陈生连忙去买了四瓶台子,两罐好茶,以及两大袋水果,分成两份,于傍晚时分来到蓉城大学职工宿舍,一份寄存在门卫处,另一份提在手里,陈生厚着脸皮敲开了辅导员的房门。
“秦老师你好!”
“咦!你不是那个“癞”,那个小陈吗?小陈你来了啊!”
陈生:“.........”
你礼貌吗?
好吧!虽然他在校期间专业成绩中规中矩好似个小透明一样,可托安小暖的福,学校里不少导员、讲师都认识他,至少也听过他的大名。
毕竟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秦老师,对,我小陈,冒昧前来,没打扰你吧?”
他能怎么办?
他除了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外啥也干不了。
“不打扰,不打扰,快请进!”辅导员侧过身让出了通道,等陈生进门,见陈生将一大袋东西放下,辅导员有些不悦道:“你说你,来就来,你提这么多东西干什么,下次再这样我可就直接撵人了。”
“秦老师,我这不是找你帮忙来了,要是不提点东西,我不好意思登门啊,我保证,下次一定注意。”
听见这话,辅导员用手指虚空点了点陈生,“刚毕业没几天,倒是把社会上那套给学上了。”
“说吧,找我什么事,能不能办那得等你说完才知道。”辅导员将陈生引到客厅坐下,又从旁边拿出一瓶矿泉水递了过来,“只有矿泉水,将就喝吧!”
陈生起身恭敬接过矿泉水,“秦老师!瞧你说的,含有矿物质的水,喝了身体更好。”
“你小子,之前就听说你脸皮厚,现在是越来越不得了了。”
“我就当你在夸我。”
这必须是在夸他啊!
他要是脸皮不厚,咋能癞蛤蟆成功吃上天鹅肉。
“咳咳~”辅导员显然还是低估了陈生脸皮的厚度,以至于直接被口水给呛了,连续咳了好几声这才缓了过来,没好气道:“行了!我这边还有事情,你有事就直说。”
“是这样的,我这段时间在创业,手里已经有一间店铺,还有两间正在装修,这不我就想着组建一个公司,将资源整合在一起,所以这次过来,想请秦老师您帮着引荐一位工商管理方面的老师,帮我系统性梳理下整个流程。”
“这事啊!简单。不过我记得金融专业在大二的时候不是有这方面的选修课吗?”
陈生继续让脸上保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他能说啥?
啥也说不了。
辅导员又一次用手点了点陈生,站起身道:“跟我来吧,我带你去找人。”
陈生连忙起身,先让辅导员稍等片刻,他去门卫将寄存的东西取回来,这才跟在辅导员后面,出门左拐敲响了第三间房门。
等里面的人开门,辅导员开口道:“孟老师,打扰了!”
“秦老师,你这是?”
辅导员先是充当介绍人,先对陈生介绍道:“这是管理专业的孟老师,主要教的就是企业管理这方面。”
接着又对孟老师介绍道:“这是12届金融专业毕业生陈生,孟老师你应该也听过他的名字。”
“陈生?”孟老师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就是那个、那个“赖”.....那个小陈是不是?”
陈生:“你礼貌吗?”
陈生再次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展示给孟老师,说道:“对!孟老师你好!我就是那个小陈。”
“好好,你好!”孟老师也是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将目光移动到秦老师身上,再次问道:“不知道秦老师找我是?”
“孟老师是这样的,陈生说他现在在创业,想要组建公司,所以想找人帮他系统梳理一遍,你看你方便不?”
陈生赶忙恭敬道:“孟老师,冒昧前来实在抱歉!”
孟老师打量了几眼陈生,这才对着辅导员开口说道:“梳理没问题,但是我也只能抽出一晚上口头帮着梳理下,你也知道马上就要期中考了,实在忙得很。”
“麻烦了孟老师!”
见事情办完,辅导员告辞道:“小陈,有问题你就问孟老师,我就先走了。”
陈生连忙感谢道:“麻烦你了秦老师!”
目送辅导员走进房门,陈生也跟着孟老师进了屋,将手中提着的袋子放在一旁,在孟老师的指引下,两人直接去了书房。
按照孟老师的要求,陈生先是将目前自己的情况叙述了一遍,以及自己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等陈生这边叙述完,孟老师则根据陈生自身情况,用工商管理的角度进行解答。
两人这一聊就是整整三个小时。
而这三个小时,对于陈生可以说是醍醐灌顶....不,醍醐灌顶有点夸张,用受益匪浅来形容更合适。
毕竟用孟老师的话来说,纸上的东西终归是纸上的东西,现实需要不断摸索、实践、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东西出来,那才是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