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掩丑陋 作品

第186章 刘墉洗冤

大清盛世,朝堂之上看似一片祥和,实则暗潮涌动。永瑆逼宫案结束之后,各方势力有了明显消落。但是,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依然没有平息。福长安作为另外一股势力的兴起,不单单威胁着朝堂上的刘墉、王杰等人,对和珅等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威胁。

福长安在多次与刘墉的较量中,他们虽偶有小胜,但整体却未能将刘墉、王杰等人彻底扳倒。福长安心中极为不甘,那刘墉、王杰等人皆是刚正不阿的人物,屡屡坏他的好事,若不除之,实在难消心头之恨。

这日,福长安在自己府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扳倒刘墉的办法。他的幕僚李师爷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这刘墉为官清廉,在朝中根基颇深,想要扳倒他谈何容易,不知大人可有什么想法?”福长安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说道:“哼,我就不信,这世上还没有能治得了他的法子。”突然,他眼睛一亮,计上心来。他想到了那些在地方上颇有势力的家族,他们有的与朝廷官员勾结,做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刘墉曾多次弹劾过与这些家族有关的官员,若能与这些地方势力联合,诬陷刘墉谋反,或许能一举成功。

福长安立刻行动起来,他秘密派遣亲信,带着厚礼前往几个势力庞大的地方家族。在其中一家王家族长的客厅里,福长安的亲信满脸堆笑地说道:“王族长,此次我家大人派我前来,是有一桩大好事要与您商议。”王族长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的人,慢悠悠地问道:“哦?不知是何事,且说来听听。”

亲信凑近一步,压低声音道:“刘墉那老儿多次与您作对,您肯定心中有气。如今我家大人想出一计,若能与您联合诬陷他谋反,将他扳倒,日后您在地方上不就再无阻碍了吗?”王族长听闻能借此机会报复刘墉,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一拍桌子,笑道:“哈哈,此计甚妙,我正愁没机会收拾那刘墉呢!”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密谋如何炮制证据,诬陷刘墉谋反。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他们伪造了一些书信,信中内容皆是刘墉与所谓“谋反势力”的勾结之词,还模仿刘墉的笔迹,做得可谓天衣无缝。福长安看着这些伪造的证据,脸上露出了阴险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刘墉被打入大牢的场景。他身旁的师爷担忧地说:“大人,这毕竟是诬陷,万一被识破……”福长安一摆手,不屑道:“哼,只要我们做得够缜密,谅他们也找不出破绽。”

很快,福长安觉得时机成熟,便带着这些伪造的证据,进宫面见乾隆。乾隆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见福长安神色匆匆,带着一些文书进来,心中不免有些疑惑。福长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说道:“陛下,臣今日发现惊天大事,刘墉竟然意图谋反!”

乾隆听闻,心中一震,他向来对刘墉的忠诚深信不疑,但福长安呈上的证据却让他不得不重视起来。他接过那些书信,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乾隆抬眼看向福长安,严肃地问道:“福长安,此事非同小可,你可确定这些证据确凿?”福长安磕头如捣蒜,急切地说道:“陛下,千真万确啊,臣不敢有半句假话,还望陛下明察!”尽管乾隆心中仍有疑虑,但这些证据摆在眼前,他也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乾隆下令将刘墉暂时收押,着专人彻查此事。

刘墉正在军机处处理事务,一群官兵突然闯入,将他五花大绑。刘墉心中大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大声质问官兵缘由。当得知自己被诬陷谋反时,刘墉又气又怒,他深知这背后必定有人陷害。刘墉瞪着为首的官兵,怒喝道:“我刘墉一生忠心耿耿,为朝廷鞠躬尽瘁,何人竟敢如此诬陷我!你们可知道,这是欺君之罪!”那官兵面露难色,嗫嚅道:“刘大人,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还请您不要为难我们。”但此刻,他只能被官兵押解至大牢,等待命运的裁决。

刘墉被关押在阴暗潮湿的大牢里,周围弥漫着一股腐臭的味道。他心中明白,自己此次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但究竟是谁在背后搞鬼,他一时还难以确定。不过,以他对朝堂局势的了解,和珅或福长安其党羽的嫌疑最大。这时,隔壁牢房传来一个犯人的声音:“刘大人,您平日里刚正不阿,怕是得罪了不少人啊。”刘墉冷哼一声,说道:“我一心为国为民,何惧小人陷害,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大牢的日子并不好过,狱卒们平日里就听闻刘墉铁面无私,对他们这些人向来严厉,如今见刘墉落难,更是没有好脸色。不仅饭食粗糙不堪,甚至连基本的饮水都时常短缺。一个狱卒端着一碗馊饭过来,扔在地上,嘲笑道:“刘大人,这可是我们特意为您准备的,您就将就着吃吧。”刘墉看着那碗饭,不为所动,平静地说:“我刘墉绝不会向你们这些小人低头。”但刘墉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在大牢中不断思考着应对之策。

与此同时,我很快就知道了他被关押的消息,心急如焚。我回府说了刘墉之事后,勤格格与谢玲儿整日以泪洗面,她们深知刘墉一生清正廉洁,绝不会做出谋反之事。勤格格哭着说:“父亲一生正直,怎么会被人诬陷谋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谢玲儿也抹着眼泪,说道:“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爷出来。”刘希鹏得到消息后,更是四处奔走,试图寻找证据为父亲洗清冤屈,但他们面对的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破绽的。

而在朝堂之上,和珅表面上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但在他心里琢磨着,若刘墉能被扳倒,对他来说也减少了一个对手。不过还是假惺惺地向乾隆进言,说刘墉不会是谋反之人,若刘墉真的谋反,应当以正国法。他对乾隆说道:“陛下,刘墉向来忠诚,此次之事或许有误会,还望陛下慎重啊。”暗地里,他却暗自欣喜,以为这次刘墉必定在劫难逃。

刘墉在大牢中,仔细回忆着自己近期的言行,以及可能得罪的人。突然,他想到了之前查办的几起地方官员贪污案件,那些官员背后似乎都有一些地方势力在撑腰。难道是这些人联合起来报复?刘墉心中有了方向,他决定想办法将消息传递出去,让家里人顺着这个线索去寻找真相。

于是,刘墉趁狱卒不注意,用一块石头在牢房的墙壁上刻下了一些隐晦的线索,又将自己身上的一块玉佩取下,交给了一位还算善良的狱卒,恳请他将玉佩转交给我或者他的儿子刘希鹏,并暗示玉佩上有重要信息。刘墉低声对狱卒说:“这位兄弟,我刘墉一生光明磊落,如今被奸人所害,还望你能帮我这个忙,将这玉佩交给我的家人,他们看到玉佩便知我心意。”狱卒被刘墉的诚恳所打动,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我和刘希鹏拿到玉佩后,仔细查看,发现玉佩的背面刻着几个模糊的字,似乎是几个地方家族的姓氏。我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刘墉留下的线索,于是让刘希鹏跟着甄平、张堃二人,秘密开始调查这几个家族。刘希鹏皱着眉头说:“父亲留下的线索如此隐晦,看来此事背后的势力不简单,我们一定要小心行事。”甄平点头道:“少爷放心,我们定会全力协助您,一定要还老爷一个清白。”

刘希鹏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不仅救不了父亲,还可能将整个家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便和甄平、张堃小心翼翼地开始了调查,首先从京城中与这些地方家族有往来的商人入手。在一家茶馆里,刘希鹏扮成商人模样,与一位经常和地方家族做生意的老掌柜攀谈起来。刘希鹏笑着说道:“掌柜的,我听闻最近京城有几个地方家族动静挺大,您可知道些什么?”老掌柜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客官,这事儿可不好乱说,不过听说其中有个姓王的家族,最近和一个道士来往密切。”

刘希鹏化名成一位阔绰的员外,混入了京城的商业圈子。经过一番打听,他得知其中一个姓王的地方家族,近期与一个自称“暗影谋士”的道人来往密切。这个“暗影谋士”道人经常出入王家在京城的别院,而且行事极为低调。刘希鹏觉得此人十分可疑,便想办法接近王家别院,试图一探究竟。

一日深夜,刘希鹏偷偷潜入了王家别院。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家丁,在别院的书房中寻找线索。就在他翻找之时,突然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传来。他心中一惊,赶忙躲到了柜子后面。

进来的正是那“暗影谋士”小老道与王家的家主。只听“暗影谋士”说道:“此次诬陷刘墉谋反,我们一定要做得天衣无缝。只要刘墉一死,我们在地方上就再无阻碍。”王家主笑道:“那是自然,有福长安大人在朝中照应,量他刘墉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刘希鹏听到这里,心中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是福长安勾结地方势力陷害父亲。但仅凭这几句对话,还不足以证明父亲的清白。他继续潜伏在柜子后,希望能听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那位“暗影谋士”又说道:“那些伪造的书信一定要保管好,不能让别人发现破绽。另外,我们还得想办法对付刘墉家人的查访,不能让他们坏了大事。”王家主点头称是。

刘希鹏听后,心中明白,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将这些消息传递出去,同时还要想办法找到那些伪造书信的证据。等两人离开书房后,他又仔细翻找了一番,可惜并未找到书信。无奈之下,他只能先离开别院,再做打算。

回到家中,刘希鹏神色匆匆,一进门便急切地对着众人说道:“不好了,我刚听到个消息!”我们众人立刻围拢过去,面露担忧之色。“怎么了,希鹏,发生何事?”我赶忙问道。刘希鹏皱着眉头,语气沉重地说:“叔啊!现在情况十分危急,父亲随时可能被定罪啊!”众人听后,脸上纷纷浮现出凝重的神情,彼此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与焦虑。一时间,屋内陷入了沉默眉头,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刘希鹏决定冒险面见乾隆,将自己所掌握的线索告知皇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希鹏深知面见乾隆并非易事,皇宫守卫森严,一般人根本无法接近皇帝。但为了救父亲,他决定拼一把。他对众人说:“为了父亲,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要去试一试。”甄平拍着胸脯说:“少爷,我们陪您一起去,无论如何都要还老爷清白。”

他先是四处打听乾隆的行踪,得知乾隆近日会去天坛祭天。于是,刘希鹏提前在乾隆祭天回宫的必经之路上等候。当乾隆的仪仗队经过时,他突然冲了出来,高呼冤枉。

侍卫们立刻将他拿下,带到乾隆面前。乾隆见是刘希鹏,心中不免有些诧异,问道:“你是刘墉之子刘希鹏?为何在此阻拦朕的仪仗,高呼冤枉?”刘希鹏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将福长安勾结地方势力诬陷父亲谋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乾隆听后,心中十分震惊。他原本对刘墉谋反一事就心存疑虑,如今刘希鹏的这番话,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整个案件。但仅凭刘希鹏的一面之词,他也不能轻易相信。于是,乾隆下令让刘希鹏将所掌握的线索详细写下来,呈交御前,同时命人暗中调查福长安与那几个地方家族的关系。乾隆看着刘希鹏说道:“朕不能仅听你言就定夺此事,你且将线索详细写来呈朕,朕自会派人彻查。”刘希鹏领命道:“陛下英明,臣定当如实详细记录呈上。”

刘希鹏领命后,赶忙回家将所听到的对话以及自己调查的经过详细记录下来,呈给乾隆。乾隆看后,觉得此事并非空穴来风。但为了慎重起见,他决定亲自审问刘墉。

刘墉被带到了养心殿,见到乾隆后,他伏地而拜,说道:“陛下,臣冤枉啊!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怎会做出谋反之事。这一切都是有人想陷害罪臣。”乾隆看着刘墉,问道:“朕现在也难以判断此事的真假。你可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刘墉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愿以杀子、屠孙来证明自己的忠诚。若臣真有谋反之心,怎会舍得让自己的儿孙性命?”乾隆大惊道:“刘爱卿,此举太过残忍,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刘墉坚定道:“陛下,臣实在是别无他法,如今满朝文武皆疑臣,若不如此,恐难证臣之清白。”

乾隆听后,心中大为震撼。他深知刘墉对家人的感情,若不是被逼无奈,怎会说出如此决绝的话。但杀子屠孙毕竟太过残忍,乾隆一时也难以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