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V北拱 作品

第246章 故事的起点

第246章故事的起点

随着石门打开,高东旭用强光手电照进墓里,然而墓里烟雾缭绕,即使是强光手电,能见度也十分的低。

在这幽深而漆黑的明代古墓之中,空气仿佛凝固了时间,每一口呼吸都沉重得能扯动历史的帷幔。

在这无边的黑暗与沉寂里,强光手电的光柱犹如划破了千年的沉寂。高东旭拿着手电慢慢的向前推进,然而没走两步,就听到一阵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

高东旭急忙用手电照向上空,看到了一大群蝙蝠向他飞来。

没有丝毫犹豫,高东旭拉上冲锋衣兜帽,直接爬到地上,抱住了头,直到那一大群蝙蝠飞走,这才爬起来,用强光手电照着前方脚下的路。

高东旭记得非常清楚,前面有一道深沟,果然,一道足以宽七八米的深沟阻挡了前进的道路。

好在,深沟里竖着许多石柱,可以踩着石柱通过,当然,墓主人自然不会那么的好心,这些石柱就是一道机关。

石柱有真有假,踩到真的,则可以继续前进,但是踩到假的,就会瞬间坍塌,跌落深沟。

既然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处机关,高东旭自然早就做好了准备,从空间里拿出了那杆仿制的沥泉枪。

一手拿着强光手电照着,一手抡起沥泉枪,掌握好力度的开始砸击石柱。

运气不怎么好,砸的第一个石柱就是假的,石柱犹如是沙子一般,立刻哗啦一声坍塌。

接着砸击另一个石柱,石柱安然无恙,记住位置后,他开始尝试下一处落脚点的石柱。

就这样,试出了四根真石柱后,高东旭也没有犹豫,身轻如燕般的踩着正确的石柱,轻松的跳到了深沟对面。

随着他抬起手电,亮光深入,一个令人心悸却又充满好奇的景象展现在眼前——在墓道的前方,静静地立着一具身着明代锦衣卫官服的骷髅。

有着上帝视角的高东旭自然知道这具身穿锦衣卫官服的骷髅的身份。

许家的明代祖宗,锦衣卫指挥同知徐信,也是他从脚盆抢回了明堂玉佛头。

高东旭走到骷髅前,用强光手电照着,这具骷髅,似乎还保持着生前的某种姿态,肩披飞鱼服,腰系玉带,尽管骨肉已朽,但那服饰上的繁复图案与金色丝线,在强光下依旧闪烁着往昔的辉煌与威严。

它的头颅微微低垂,空洞的眼眶仿佛正凝视着下方无尽的黑暗,又似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四周的寒气与古墓特有的霉湿气息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股难以名状的悲凉与敬畏。

这具锦衣卫的骷髅,就像是时间的守望者,静静地守候在座古墓,见证着朝代更迭,世事沧桑,直至自己也化作了历史的尘埃,唯有那身官服,还倔强地讲述着一段关于忠诚与牺牲的故事。

明堂玉佛头,一切故事的起点。

当年,武则天决意称帝,开始大造舆论,为登基做准备。她宣称自己是弥勒佛主转世,降于世间拯救万民,所以大肆崇佛,命令男宠薛怀义以乾元殿为基础,建起了明堂与天堂,并在里面供奉佛像。

而在这些佛像中,有两尊佛像至为珍贵。一尊是夹纻弥勒大佛像,身量极高,供奉于天堂之内,代表的是武则天的本身。

另外一尊则是毗卢遮那佛。这一尊佛的质料来自于西域进贡的极品美玉,依照武则天容貌雕成,是一件稀世珍品。

武则天非常喜欢这尊玉佛,将它摆在了明堂隐龛中,用来与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对供。

当时在洛阳,还活跃着一位日本遣唐使,叫河内什么的小鬼子。这个小鬼子是一个狂热的大唐文化爱好者,对一切事物都非常痴迷。

当明堂落成之后,对洛阳官员开放数日。河内小鬼子凭着自己遣唐使的关系,也跑去参观。当他看到那尊玉佛时,立刻深深地爱上了它,不可自拔。

他试图近前去摸那玉佛的脸,正巧那天许家的老祖连衡当值,见这人行为不轨,拔刀差点将其砍杀。

河内小鬼子离开以后,得了深深的相思症,一心希望能够再次一睹玉佛风姿。可惜明堂平时很少对外开放,何况还有护卫,基本不可能接近。

然而,八年之后,河内小鬼子对玉佛的仰慕非但没有减退,反而与日俱增,已经到了茶饭不思夜不成寐的地步。

他整个人已经近乎疯狂,居然浮现出一个极其荒谬的想法,把玉佛据为己有。为此,他设法与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搭上了关系。

当时武则天已经有了新宠,薛怀义唯恐地位不保,正冥思苦想如何讨好女皇。河内小鬼子献上两计,一计是将佛像埋在地下,用铁链慢慢牵引上浮,制造祥瑞之象。

还有一计是用百牛之血,绘出两百尺之高的浮屠。薛怀义闻之大喜,依言而行,不料武则天反应冷淡,让他大失所望。

薛怀义心中郁闷,河内小鬼子借这个机会,将其灌醉,然后一把火将明堂点起了大火。

这一场火势极大,到了次日清晨大火熄灭,明堂与天堂均被烧成了白地,夹纻弥勒大佛像被烧成了灰烬,玉佛却不知所踪,护卫统领连衡也消失了。

薛怀义酒醒以后,以为这场大火是自己引起的,自缚请罪。武则天念在旧情,赦免了他,但对失踪的玉佛却耿耿于怀。而根据副统领鱼朝奉的说法,连衡是监守自盗,趁乱窃走玉佛。于是全国都发下海捕文书,捉拿连衡。

但实际情况,却是河内小鬼子趁大火盗走玉佛,一路朝着东方跑去。连衡不及通知同僚,只身追踪而去。

最后连衡在扬州附近追及河内小鬼子,两人斗智斗勇,都奈何不了对方。在争抢中,玉佛被一摔为二,佛头被河内小鬼子夺走,逃回脚盆,佛身却落到了连衡手中。

连衡返回洛阳,惊愕地发现自己竟已成罪人,连同连氏家族也被波及。他手中只有无头玉佛,不敢交还朝廷,又不敢留在身边,只得将其埋在岐山群山之中,在其上面建起一座关帝庙。而他则改姓为许,隐居在岐山附近,默默地守护着。

对于河内小鬼子,许衡一直耿耿于怀,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寻回佛头,奉还朝廷,恢复家族名誉。

为此,他拼命钻研金石玉石的鉴别之道,逐渐在当地有了名气,娶妻生子,把根扎在了岐山。

儿子成年之后,许衡把家业与鉴古手艺传承给他,留下一篇遗书给家人,毅然离开岐山。

在遗书里,许衡先是把玉佛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然后表示自己的时日无多,希望能在临死前去脚盆,毫无顾忌地放手一搏,才算对得起自己当年的誓言。

如果他没有回到中土,说明佛头的任务失败了,那么这个使命,将由许家子孙一代代传下去,直到玉佛身首归为一为止。

后来他化装成僧人,混入鉴真大师的队伍,从此再无任何消息。究竟他是在海难中身亡,还是在日本被杀,就没人知道了。

但许家没有遗忘家族祖先的遗训,将祖先交托的使命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许家从没有忘记过这个遗训,一直把佛身保护得很好,再窘迫的时候,也没人会提出卖掉它。

几百年下来,许家的金石鉴定之术已成为权威,更逐渐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者,形成了五脉鉴古的雏形。

而先祖许衡的嘱托,历代许家子孙也未敢遗忘,每一代总有人会前往岐山,守护玉佛身。

直到到了明代万历年间,许家有一名子弟叫许信,参加了大明援朝抗倭战争。许信在前线杀敌之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姓木户明雄的倭寇头目,居然想乔装潜入内陆,形迹可疑。

他得到上级首肯后,只身追踪而去。几番交手,许信才知道,木户这个姓,原来就是当年的河内家分支传下来的,他们继承了河内小鬼子的遗志,一直对留在大陆的玉佛身垂涎三尺。最后两人在岐山附近同归于尽。

许家这才意识到,原来几百年过去,河内小鬼子的子孙竟然也一直没放弃夺取玉佛的心思。在族长的主持下,许信被安葬在离玉佛不远的地方,以表彰其精神。

“咔嚓——”

强光手电扩大的光圈下,高东旭伸手从许信的骷髅腰间拿下了绣春刀。

看着手里的绣春刀,高东旭的双眼放光,刀鞘上有一个鞘裙,底部有排穗,没有丝毫的犹豫,伸手握住刀柄,刷的一声拔出了长刀。

寒光闪烁,高东旭贪婪而着迷的看着刀上雕刻繁复的纹,刀身修长而优雅,每一寸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与无尽心血。

刀刃之上,寒光闪闪,即便是经过如此漫长的岁月洗礼,依旧锋利逼人,仿佛轻轻一划,便能割裂时空的束缚。

刀柄镶嵌着细腻的纹路,虽然材质因年代久远而略显斑驳,但那份沉淀下来的古朴之美,却更加彰显了它的不凡与尊贵。

不管能不能找到那128件国宝,单单这把绣春刀,就已经让高东旭感到不虚此行了。

要知道,根据史料记载,每一把绣春刀都是采用了当时最优质的钢材打造,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双手持刀,一刀砍下,足可把整只马头砍断。

而且除了铁之外,绣春刀还混有其他合金,经过无数次锤炼和淬火,使得刀锋更加坚硬和锋利。

同时,绣春刀的铸造工艺也非常精湛,每一个制作环节都非常讲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打磨,才能打造出一把完美的绣春刀。

而飞鱼服绣春刀在当时,都是由皇帝赏赐的,不是锦衣卫里上下全员人人有份的。

现在还不是把玩鉴赏的时候,把刀归鞘,直接收进空间里,用带着战术手套的手把骷髅腰间的那块腰牌扯了下来。

强光之下,仔细辨别后,高东旭可以确认是一枚象牙雕刻的锦衣卫指挥使腰牌,这同样是一个宝贝。

收起象牙腰牌,高东旭走到了骷髅身前地上放着的箱子前,从空间里拿出仿制沥泉枪,站到箱子的一旁,用枪尖掀开了箱盖,以防箱内有机关。

“咔哒——”

箱子打开,手电一照,看到了箱子里放着另外一具尸骨以及脚盆盔甲和一把倭刀。

求订阅,求全订,求月票,求推荐票!!!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