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4

?他蠢钝如猪的三哥么?

李旦严重怀疑若他家父皇真把江山交给他家三哥,他家三哥会不会把江山交给他老丈人……

唉……

李旦在心里长叹一口气,一种对未来的无助感涌上心头。

他只想安安稳稳的活着,并不想卷入这复杂的朝堂中。

李旦都感觉出了李治的变化,武则天不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她的心态却特别好。

从神迹预示自己会登基的那一刻起,武则天已经做好了被废的准备。

【然后检举信就会按照流程来到来俊臣他们手中,开始由他们正是审查。

结果可想而知,谁也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只要落入来俊臣的手中,只有两条路可以选。

要不就乖乖认罪,要不然就遭受酷刑后再认罪,绝无第三种可能。】

*

阿斗握紧了拳头,如今武则天在他心中就是昏君!

和性别没有关系只看她的所作所为,任用这样的酷吏,武周迟早要完!!!

*

听神迹之前提到了武则天的手段,公子扶苏一直觉得她很有政治头脑。

如今却任由酷吏胡作非为,如此是打击了政敌,但却让朝堂上下变的乌烟瘴气,人人胆战心惊。

朝堂如此,更不用说平头百姓会如何。

公子扶苏皱眉,心道自己倒是看走了眼。

*

李显越听越绝的他家母后根本没有治国之才,要不说自古以来就没有女人当皇帝的献礼。

事实证明,女子当皇帝就是不行!

他家母后当真以为淡用暴戾的手段就是镇压住群臣么,他们迟早要反光复李唐江山!

【阿斗】:为何他们不团结起来,推翻武则天的残酷统治?

阿斗想不明白,这样的昏君为何无人反抗,大唐有骨气的大臣难不成都被武则天给杀光了么?!

【这个问题问的好,既然武则天时期酷吏如此,为何没人站出来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呢?

接下来咱们一块探讨一下其中原因。】

阿斗没想神迹竟然表扬自己提问的问题问的好,一时间有种被夸迷糊的感觉。

于是乎阿斗听的更加认真,争取一会问出更好的问题。

*

阿斗这个问题算是问道李显心口窝了,他也特别想知道为何大臣们不反了他家母后,这个窃取了李唐江山的罪人。

不过一个女人,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第279章 为何不反?!

【第一个原因, 武则天时期虽然实行酷吏政策,但是并没有波及百姓。

以往的改朝换代之所以能成功,很大原因是百姓过不下去了,愿意跟着起义者造反。

要不说乱世才出英雄呢, 太平盛世下很少会有朝堂的更迭。

当然了, 也有例外, 比如武力值太差的宋朝。】

*

“哥, 神迹果真是喜欢咱们大宋,从开始到现代, 不管哪个朝代都会提到咱们大宋。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这样的喜欢不要也罢……

【除了对百姓生计无影响外,武皇武则天把酷吏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空间范围之内,多集中在长安、洛阳,并没有波及到远离权利中心的地方。

并且酷吏的打击的对象多数是反对武则天登基的“李唐”旧臣,以李唐宗室为主。

既然打击的是豪门贵族, 因为阶级的对立性, 即便与百姓无关, 但是作为平头百姓见到平日高高在上的贵族被抓, 心底总会生出那么一点高兴来。】

*

武周

听到神迹再次提到百姓,武则天的眼神明显一亮。

神迹的出现, 倒是打开了她另外一种执政思路, 除了提拔寒门士子对抗李唐旧臣, 她还要拉拢天下间的百姓。

只要民心所向, 谁还能颠覆她的政权!

一旁的李旦发现他家母皇眼神的变化, 心底一凉,完全不知他家母皇下一步想要做甚。

这种惶恐不安的感觉真是太难受了。

【第二原因, 武则天时期的酷吏可能并没有史书上描述的那么令人发指。

从《唐要会》到《旧唐书》再到资治通鉴,对武周时期酷吏的描述越发的恶心和发指, 但毕竟过去三百年后再记录的资料。

其中到底有多少夸大的成分咱们就不得而知。

按理说如此酷刑,应该没一个人能从酷吏手下活着出来,但是狄仁杰、魏元忠却能幸免。】

*

“难不成又夸大其词了?”赵匡美语气带着不确定性,毕竟之前神迹为武则天“平反”了不少事情。

实事求是,因为武则天女子的身份,史官们的确对她带有偏见。

毕竟男权为主的王朝,女子为帝乃是颠覆大统。

【咱们在来看看酷吏制度下,朝堂上的气氛是否真的噤若寒蝉,大臣们是否没一个敢忤逆武皇武则天。

在《唐会要》中记载了有关大臣们上疏劝谏酷吏之事,唐要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