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谏,在明末大臣中实属难得。
大臣李标上任后,立马看出当今王朝的弊端,党争。
无休无止的党争让臣不臣,君不君。
作为君主,本该解决内忧外患,如今却只盯着朝堂的革除阉党。
而作为臣子,本该为国效力,如今却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王朝兴灭。】
“说的好!”朱厚照叫好,李标之言说出了朱厚照的心声,“臣不臣,不配为臣。”
殿下众臣一眼不发,不知心中在想什么。
【为了消除党争,李标直言劝谏,他劝谏崇祯帝朱由检用人不能以这个人是什么党派为先,用人用贤。
李标这话又指出大明后期的弊端,党争之风,臣子有错,做帝王的也拖不开关系。
若帝王都以党派为用人标准,这不是变相鼓励臣子站队么。
阉党就一定是坏人?东林党就没有好人?好于不好,在于他们能为王朝做什么,而不是他们是什么党派。】
“说的好!”朱佑樘也大喊一声。
【李标如此直言不讳,可谓是半点不给崇祯帝朱由检面子。
而李标如此打击党争,也变相的触碰了东林党的利益,毕竟当下的崇祯帝朱由检正打击阉党,形式对东林党有力。
于是东林党开始疯狂的上疏弹劾李标,弹劾的罪名也是花样百出,甚至有人诬陷李标暗地支持与后金议和。
此情此景,李标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李标辞官归乡,只当了三个月的首辅。】
听到这,众臣们心底发凉,他们没想到明末的王朝混乱到如此地步。
君臣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内忧外患无人问津,有的只是无休止的内斗。
大明,如何变成这般?
【接着第八名首辅,成基命。
这也是一位不站任何党派老臣,早在天启年间成基命便上疏天启帝朱由校要消除党政,不要内耗。
随后大臣成基命便被魏忠贤打压,凡事被阉党打压* 的就会被自动归为东林党。
等着崇祯登基后,成基命再次被重用。
成基命接任首辅后,对袁崇焕一案秉公处理,尽量少的牵扯朝臣,特别是边境的将臣,成基命深知如今边境动荡,对袁崇焕一案要谨慎处理。
实际上,成基命之前就为袁崇焕求过情,他想保住袁崇焕的性命,无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正因为成基命在处理袁崇焕一案上公正的态度,引发其他大臣和崇祯帝不满。
成基命在任半年,便辞去首辅一职。】
卡通崇祯帝再次出现,头上几个大字,“不满意!”
朱佑樘看着天幕上和自己一样“勤勉”的皇帝朱由检,不知为何,朱佑樘特别想拖鞋揍他!
果真,庸君误国……
朱佑樘庆幸还好有神迹,自己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接下来咱们继续讲第九任首辅,周延儒,记住他的名字,咱们后面还会提到。
相比之前的首辅,周廷儒在任时间算是很长了,咱们一起看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首先,周延儒是踩着“东林党”上位。】
“那他就是个好人。”朱高煦立马断定周廷儒是个好的。
朱瞻基跟着道,“二叔,神迹不是说过,坏人打坏人,还是坏人。”
朱高煦???
第245章 庸君庸臣
【和之前的首辅不同, 大臣周延儒上任后不但不反对党政内耗,反而自己开始与温体仁的党争。
有意思的是周廷儒和温体仁两人本是同盟,果然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最后在温体仁的打击弹劾下,周廷儒被崇祯帝朱由检罢免, 周廷儒在任将近三年, 算是崇祯帝任用时间较长的首辅。
接下来温体仁接替了周廷儒担任首辅一职, 他也是继周廷儒外第二个被列入《奸臣传》的大臣。
和周廷儒一样, 温体仁也是靠打击东林党派而受到崇祯帝朱由检的信任。】
卡通朱由检再次出现,只见他拿着“好人”和“坏人”的标签, 在东林党头上贴上坏人,在反东林党头上贴上好人。
*
永乐年
“我觉得他做的不错,怎么就灭国了,还是大臣不行。”朱高煦道。
“朕问你,若战败, 是将领不行还是士兵不行。”朱棣问朱高煦。
朱高煦连犹豫都不带犹豫的, “自然是将领不行。”
说完这话, 朱高煦似乎悟到了什么, 若战败是将领不行,那亡国便是帝王不行。
一个连臣子都驾驭不了的帝王就如同连士兵都驾驭不了的将军。
好的帝王会从自身反省, 没有能力的帝王才会把责任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
就像朱由检短短几年换了将近十个首辅, 政策朝令夕改, 何以治国?
【温体仁上任后, 清廉不贪腐, 在明末实属难得。】
“那他是个好官。”朱高煦立马下结论,并且他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路人甲】:为官清廉不一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