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李世民,若将兵权交给三皇子恐怕会出现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唐肃宗李亨认同李泌的想法,于是将兵权给了太子李豫。
而三皇子李倓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松了一口气,他和太子李豫本就兄弟情深,他自己也担心日后的局势不受自己控制,最终酿成手足相残悲剧。
咱们之前也说过,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有很多客观因素在里面,若他不反,他身边的大将谋臣也会逼着他反。
毕竟,不反就是死。】
听到玄武门之变,宛如一盆凉水泼下,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熊熊怒火。
虽然玄武门之变没有发生,但李世民知道,若不是神迹的出现,玄武门之变根本无法避免。
*
至德年
“儿子相信三弟,他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大唐江山。”太子李豫相信自己的弟弟,他太了解李倓了。
【于是得到兵权的太子李豫就承担起了收复长安的责任,他开始率军出征,冲在最前面,而三皇子李倓则留在唐肃宗身边。
因为太子李豫常年出征在外,皇后张良娣便生出了其他心思。
太子李豫并非皇后张良娣所生,她想为自己的儿子争夺太子之位,于是勾结唐肃宗的心腹宦官李辅国,与他联手算计太子。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个宦官李辅国,他可是唐朝第一个封王掌权的宦官,权利之大甚于帝王。
连宰相见了他都要尊称他为“尚父”。】
“臣不敢。”李辅国没想到神迹会提及自己,“臣对陛下绝无二心。”
唐肃宗皱起眉头,并没回应,也没发回应,即便他心里相信李辅国不是那样的人。
*
明
“这么看咱大明起码没有宦官专权,虽然也有啥八虎,但是都是纸老虎。”朱高煦忽然发现他们大明的太监还挺老实。
“二哥,后面还有几个奇葩皇帝,谁知道有没有被宦官夺权的。”朱高燧觉的朱高煦这话说的太早了。
“那不能够,文官集团也得让啊。”朱高煦道,“谁能从他们手上夺权,皇帝他们都敢杀。”
朱高煦这话里带刀的本事和赵匡美看齐。
*
开元年
“这个小畜生,竟然用宦官,朕才不会重用宦官。”唐玄宗李隆基赶紧抬高自己,他恨不得让神迹多说说李亨那个小畜生,如此对比之下就会显得自己这个皇帝还不错。
等唐玄宗李隆基说完这句话,众臣不由看向唐玄宗李隆基的心腹,高力士。
高力士的权利可不亚于李林甫,只是高力士对唐玄宗李隆基的确忠心,因此才没有出现李辅国那样的情况。
可以说唐朝让宦官参政的头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启的,唐肃宗李亨发扬光大而已。
唐玄宗李隆基……
“高力士不一样。”唐玄宗李隆基甚至还解释。
众臣满眼戏谑,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求太宗明示,谁可救大唐于水火之中。”众臣的心声再次出现在弹幕上。
唐玄宗李隆基急眼了,“朕都说了,朕会改。”
【路人甲】:狗改的了吃屎么。
粉丝路人甲出来吐槽,他一直觉的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变了,而是前期明臣多家底又厚实,而他自己装的也好而已。
唐玄宗李隆基……
【赵匡美】:不都说这个李倓是小太宗吗?
赵匡美这一句吐槽一下点醒众臣,对了!小太宗!!
众臣真的是太渴望恢复贞观之治,太渴望大唐的白月光唐太宗李世民了,如今他们坚信李倓就是唐太宗转世。
【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联手后,二人经常在唐肃宗面前说太子李豫的坏话,企图把太子李豫拉下太子之位。
而三皇子李倓知道后便为自家大哥辩护,他看穿了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的阴谋诡计,于是三皇子李倓向唐肃宗请命废除张皇后,诛杀奸臣李辅国。
唐肃宗哪里舍得对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下手,一个是他的挚爱一个是他的心腹,每次李倓如此谏言,都会被唐肃宗呵斥。
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怕李倓会坏他们大事,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先弄死三皇子李倓。】
天幕中现在卡通皇后以及卡通宦官,只见两人击掌为盟,头上几个大字,“弄死他!”
“请父皇废除妖后,诛杀奸臣。”太子李豫直接跪下请命,他绝对不能让这两个贼人害死自己的弟弟。
众臣也跟着请命。
唐肃宗李亨无语,仅仅凭着神迹的几句话就让他废除自己心爱的皇后,杀死自己的心腹?
他开始怀疑,今日所谓的“神迹”是不是太子和三皇子联手的一场大戏。
【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二人趁着太子李豫出征在外,开始疯狂给三皇子李倓上眼药。
特别是皇后张良娣,天天吹枕边风,她造谣李倓有造反之心。
而唐肃宗李亨本就忌惮自己这个儿子,因为李倓身上的确有当年太宗李世民的影子,于是乎唐肃宗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