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朱厚照一样,今个咱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分析为何万历皇帝对张君正如此狠心。】
“父皇,你觉的他为何清算张居正?”朱厚照问朱佑樘。
若是之前,朱佑樘定会单纯的认为万历此举纯粹是小心眼,如今的朱佑樘思考的层次却深的多。
“为父觉的这小子为了把权利收回,张居正掌权那么多年,朝堂定是他的党羽,这是杀鸡给猴看。”朱佑樘觉的自己分析的特别有道理。
说完后,朱佑樘眼神亮闪闪的看向他家儿子,等着自家儿子夸夸自己。
朱厚照抿唇沉思,没看见他爹期盼的眼神,“儿子倒觉的万历此举,是为了讨好文官集团。”
朱佑樘???
【咱们就从权利角度出发 ,分析分析万历帝为何要清算大臣张居正。
作为末代封建王朝,大明朝能运转这么多年,自然有牢固的权利结构。
简单总结一下,皇权至上、内阁运作、宦官制约。
之前咱们也说过,国家大事处理方案由内阁提出,掌印太监则有代替皇帝披红的权利,最终的决定权在皇帝。
三方互相制约,形成了稳固的三角。
到了张居正时期,皇帝年幼一切都听从托孤大臣,因此张居正有了皇权支持。
而司礼监太监冯保当年又和张居正统一战线,二人一起扳倒了高拱。
于是张居正同时有了皇权和司礼监的支持,权利高度集中在他的手上,这也是为何张居正的变法能推行下去的原因。】
朱高煦的眼神再次迷茫,只要提到谁制约谁还有权利之类的话题,朱高煦就觉的自己这脑子里全是浆糊,压根听不懂。
【而张居正死后,原本由他为主导的权利体系完全崩塌。
并且由于张居正之前的变法动了太多人的蛋糕,朝堂出现了反张派系,这一派系主要由在变法中备受打击的贵族富绅以及迂腐的守旧的文臣集团组成 。
这下朝堂的局势变成了皇权、司礼太监、内阁以及反张集团四方相争。
首当其冲的是司礼监和内阁的矛盾,张居正死后司礼监狂妄自大起来,半分不给内阁面子。
而内阁为了对抗司礼监,则采取安抚的反张集体的策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天幕中出现四个方框,分别代表不同的权利集团。
【对于皇权来说,收回司礼监的权利相对容易多,因此对万历帝而言,当务之急事争取到反张集团的人心,从而形成新的权利体系。
于是他对张居正下手,为的就是安抚反张集团,从而稳住因张居正去世造成的动荡局面。
这点就和当年秦惠文王杀商鞅,嘉靖帝罢黜张熜是一个道理,必须灭了众人怒火,不然皇帝不好当。】
“真是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不愧是小畜生的孙子。”朱佑樘冷哼一声,他口中的小畜生是嘉靖帝朱厚熜。
【但是和秦惠文王杀了商鞅还继续用商鞅变法不同,万历皇帝抹杀张居正过往的一切,包括张居正的变法。
除了在朝堂大刀阔斧的去“张居正”标签,废除张居正之前的改革政策外,万历皇帝掌权这几年可谓是兢兢业业。
万历十二年,京城大旱,万历皇帝亲自去祈雨,但几次祈雨后仍旧没有下雨,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之心,万历皇帝步行祈雨,走了几十公里。
除了祈雨外,万历帝还免除了受灾百姓的赋税,并且对贪官污吏惩罚严重。
除了民生外,万历帝还注重边防,特别重视边防的士兵将士。
若就此励精图治下去,万历帝也能算个明君,可惜万历帝的这种状态只持续到万历十五年。】
“啥意思,他也和那个小畜生一样,开始求仙问药了?”朱高煦吐槽。
朱高煦的吐槽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别说,万历帝还真和嘉靖帝极其相似,只不过他没有求仙问道,他只是单纯的不想上朝而已。
并且是长达三十年不上朝。】
三十年!!!
朱棣!!!
朱佑樘!!!
朱厚照!!!
【咱具体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万历帝忽然摆烂。】
第222章 开始摆烂
“真不愧是那畜生的孙子, 好的不学,学着不上朝!”朱高煦吐槽,不用想也知道这个小畜生接下来的奇葩操作是什么,肯定和那个老道长一模一样。
“是谁开始第一个不上朝来着?”朱高煦问朱高燧, “是不是从老道士开始的?”
朱高燧的脑子比他哥好用点, “不对, 应该是从朱见深开始。”
朱棣已经在思考该怎么办, 要不要把皇帝必须上朝这条加到祖训里…
“荒唐。”朱棣这想法一出,立马被他自己否决, 加到祖训里又有何用,徒增笑话罢了。
若这些小畜生真听祖训,大明至于如此?!
*
秦
秦始皇嬴政倒不好奇明朝皇帝受了什么刺激,他只在意为何明朝皇帝三十年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