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的自家这个儿子在政治上缺乏的不知一星半点。
自己还活着,就开始和自己唱反调?
此时汉武帝刘彻忽然有点理解为何会发生巫蛊之术,说白了是他们父子之间日益积累的矛盾。
【路人甲】:其实太子刘据被废不冤,从他和汉武帝刘彻唱反调就能看出这孩子不懂什么权术。
【路人甲】:还没等着上位呢,就把朝堂的大臣得罪光了。
【路人甲】:也就是有卫青在,不然早就被废了。
从粉丝路人甲的发言可以看出,他并不同情太子刘据,甚至觉的太子刘据被废是他自己活该。
【并且太子刘据坚信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他并没有明白,在自己没有真正实力的时候,流言蜚语是能害死人的。
根据史书记载,在巫蛊之案发生前,也就是卫青死后,宦官苏文就在汉武帝刘彻面前说太子刘据的坏话。
当时皇后卫子夫还劝说太子刘据要杀一儆百,但是太子刘据不肯,他认为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如何都成不了真。】
【阿斗】:三人成虎,太子刘据怎么不明白呢。
阿斗语气中充满了无奈,经过神迹的洗礼,如今的阿斗真的成长了不少。
“父皇,儿子觉的太子刘据真不适合当皇帝,他就和我一样,是个能力不足且不听话的普通人。”阿斗觉的刘据还不如自己,起码自己还听爹和相父的话。
【赵匡美】:不过汉武帝也不是糊涂人,他不正是看中了太子刘据的贤良,为何会起了杀心?
赵匡美觉的太子刘据还是适合当皇帝的,起码政治思虑上是守城之君,这不正是汉武帝刘彻想要的。
【随着汉朝局势的改变,人也是会变的,即便是英明的汉武帝也会变。
之前咱们说过,自打卫青去世后,汉朝对外便没了以往的战绩,特别从公元前99年开始,汉朝多次发动战争,可是没一次打赢。
不管汉军因为什么原因输,最后的锅都会落在汉武帝刘彻的头上,谁让下令出征的是他。
这也是为何后人对晚期的汉武帝有穷兵黩武的标签。
随着一次次的失败,一向自负要强的汉武帝刘彻在朝堂的威望下降,渴望停战的声音就越来越多。
恰好太子刘据是主张和平的一派,他的威望自然高了起来。
一位君主,特别是雄韬伟略的君主怎能忍受自己在位期间太子的威望高过自己呢?
他可以在朝堂最辉煌的时候交接权利,但却不能忍受在朝堂摇摆之际被别人夺权。】
神迹的分析一字一句直戳汉武帝刘彻心窝,他只能说神迹真的太了解自己了,他的确是这样的人。
【正是因为局势的改变,所以在汉武帝后期,汉武帝刘彻的脾气变的愈发暴躁和猜疑。
其实这也是活的久的帝王的通病了,在位的时间越长便会对权利越发的贪恋。】
汉武帝沉默,人,终究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咱们一起看看汉武帝刘彻对太子刘据态度的转变,首先是公元前96年,当年卫青一直重用的公孙傲被腰斩。
公孙傲之死的原因是受到他妻子巫蛊之事的牵连。
公孙傲是坚定不移的太子党,他的死对太子刘据的打击可想而知。】
公孙傲想过自己各种死法,但偏偏没想到自己竟然死于连坐。
公孙傲看向公孙贺,他好奇公孙贺怎么死的,是不是也是死于巫蛊之案呢?
第361章 巫蛊之案
【公元前94年, 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怀胎十四个月才出生刘弗陵。
按照咱们现在的常识,小孩都是怀胎十月而生,十四个月基本死胎了。
而汉武帝刘彻却特别高兴, 他认为当年尧也是十四个才出生的, 而他这个儿子也是十四个月出生, 于是汉武帝刘彻下令把刘弗陵出去的地方改名为“尧母门”。】
【赵匡美】:虽然汉武帝刘彻糊涂, 但是他们老李家的血脉还是挺不错的。
听了这么多后朝之事,赵匡美真信了一句话, 鱼生鱼,虾生虾,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不说别的,就看他们宋朝赵光义那一脉,全是怂蛋……
汉武帝刘彻见后朝之人又骂自己又夸自己, 一时间无语, 不过倒是没有气恼。
“连朕也逃不过晚年昏庸么。”汉武帝刘彻叹了一口气。
十四个月的皇子……超出常理的存在, 自己竟还认为是天降之子, 尧再世。
【关于刘弗陵的身世之谜咱就不在这具体讨论了,继续说过太子刘据。
刘弗陵的出生再次威胁太子刘据, 就如同唐朝李治时期, 忽然放出李显是唐太宗李世民转世一样。
到了公元前91年, 一件小事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 引发了这场巫蛊之案。
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 挪用了北军的公款,因此获罪。】
公孙贺没想到引发巫蛊之案的竟然他们公孙家, 这个败家玩意,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