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0

:一国之君,带头中饱私囊。

路人甲犀利评价。

朱佑樘的脸又白了一分,他只是对他们好一点,但也没有太过分吧?

而他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传到天幕。

【明朝第一外戚,好一点?再好一点,这江山得改姓。

之前咱也说过,就不在重复了,想不起来的可以回去查查,到底张家贪墨了多少。】

“父皇,神迹都说了,不若就查查,还舅舅们清白。”朱厚照请求。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连神迹都发话了,朱佑樘自然要查,天命难违。

【但张皇后也不是和自家儿子完全闹掰,主要朝堂有人参她两个弟弟,她便会为了弟弟求朱厚照,当真好姐姐,也不管朱厚照如此会不会被扣上昏君的帽子。

只管弟弟死活,不管儿子名声。】

“我怎么感觉这小兔崽子,其实也没那么坏。”朱高煦想收回方才的话,没想到竟然真有反转。

【而且查了这么资料,却不见任何张皇后对朱厚照的劝阻,反倒是有太皇太后和官员们对朱厚照劝阻。

想想也是,张皇后劝阻什么,劝他儿子不给张家钱么?

即便如此,朱厚照对张皇后还是关心的,南巡的时候会会派人回去问张皇后的起居,但朱厚照病重的时候张皇后却不肯来见。】

【路人甲】:还有一点,正德十四年,就是朱厚照落水那一样,张皇后就跟未来皇帝兴王一家献好,然后朱厚照就落水了,就这么巧?

听到此处,朱佑樘瞳孔明显震动,“不可能,这不可能。”

*

永乐年

“这小子怕真不是亲生的,张氏狠毒啊。”朱高煦立马脑补了张皇后怎么把朱厚照害死的。

“二哥,不对吧,害死朱厚照有什么好处,不是失去靠山了?”朱高燧觉的张氏不会那么傻,有朱厚照在,起码她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但是换了其他藩王,她还能有此特权?

“她满心都是她弟弟,那小兔崽子不听话,自然要换。”朱高煦分析张氏心里。

朱高燧觉的也有道理。

*

“明朝的故事不带重样的,不像咱们宋朝,怂的千篇一律。”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路人甲】:还有一个疑点,他们母子二人关系都僵化到这个地步,朱厚照临死的遗言还把家国交给张氏?

路人甲把明武宗朱厚照的遗言以弹幕的形式打在天幕上。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明史武宗本纪》1

粉丝路人甲化身为侦探了,他就觉的朱厚照死的太蹊跷了,掉水后医治不了死了。

死前还说这样的话,咋了,忽然顿悟了?还提了张氏和大臣,两个利益集团。

【明武宗朱厚照之死,咱们之后再详细说,不急不急。

从上面咱们可以看出,明武宗朱厚照并不是在蜜罐长大的,起码有父爱没母爱。

而且看朱佑樘对张家的偏爱,也能知道他对朱厚照的教育能好不到哪去。】

再次被点名批评的朱佑樘,朱佑樘的脸又白了一分。

他第一次反省,自己对老丈人一家是不是过于迁就。

【接下来咱们继续沿着史书说,按照史书所述,明武宗朱厚照这么作,明朝还没灭亡,是因为明孝宗朱佑樘留的家底颇丰,接下来咱们看看明孝宗朱佑樘到底留了多少家底给明武宗朱厚照作。】

第168章 谁是败家子?

【按照明史那个意思, 明孝宗朱佑樘好似给明武宗朱厚照留了相当丰厚的底子才对,之前咱们也说过,明史过分污名化了明宪宗朱见深。

既然说到家底问题,咱们就来对比对比朱见深留给朱佑樘的家底, 和朱佑樘留给朱厚照的家底。

《宪宗实录》记载, 在成化末年, 京仓的余粮为2252万余石, 这个成绩就是放在整个明朝也是亮眼的,所以不存在朱佑樘接了朱见深的烂摊子。】

朱佑樘没想到神迹会提起他已故的父皇, 对朱见深朱佑樘是怨恨的,凄惨的童年让他很缺乏安全感。

除了情感之外,朱佑樘也不赞成他爹的政策,崇尚武力,堂堂大国应该以德服人方能太平盛世。

还有他爹晚年求丹问药, 昏君通病。

“太子, 切记, 不可学你皇爷爷修仙练道, 被方士所骗。”明孝宗朱佑樘忽然开始教育朱厚照。

再次老生常谈,朱厚照听的耳朵都长茧。

太傅们没事就拿他家皇爷爷做反面典型, 求仙问药?和他父皇的烧香拜佛有什么区别?

他都不会去做, 他从不信仙佛, 亦不信鬼神。

【接下来咱看看明孝宗朱佑樘给朱厚照留下什么, 要说宪宗实录把京仓的余粮的记录倒是很清楚, 但是关于明孝宗这个明君粮仓的记载倒特别难找。

以下是主播自己推断出的数据,肯定会有偏差, 要是大家有更准确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