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0

教育儿子。

今个咱们就着重说说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一直走在造反路上的皇子。】

造反!

两个大字出现在神迹上。

本来造反是件很严重的事情,偏偏乐瑶配上了很欢快的音乐。

弄的朱高煦都想跟着神迹的音乐跳起来。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岁数相差不大,但是性格却大不相同。

朱高炽仁厚,朱高煦却是自小叛逆刚烈。

咱们举个小例子。

朱元璋驾崩,藩王不能进京奔丧,只能由儿子们代替,朱高炽和朱高煦一同入京都。

朱高煦的舅舅徐辉祖见他这个二侄子品行不端正,身为舅舅,徐辉祖私下教育朱高煦。

但是朱高煦不但不听,还偷了徐辉祖的马,一路飞奔回北平,且在路上张扬跋扈。】

听神迹说自己年少的事,朱高煦不服气,他就是故意教训徐辉祖,他徐辉祖以为自己是什么东西,凭什么管教自己?!

提到当年事,朱高炽又不由的叹气,朱高煦是跑了,他还在宫中…

可想,最后挨骂的是谁。

一直造反?

“后朝皇帝如何不管?”李世民大为不解。

这反还能一直造的么?

天幕中一个卡通皇子蹦跶出来,头上两个大字,“造反!”

卡通小人的形象与朱高煦很像。

【要说二皇子朱高煦的造反之人和明太宗朱棣有很大关系。

和大皇子朱高煦又胖又坡脚不同,二皇子遗传了朱棣的神勇,一身好武艺,颇有明太宗朱棣的风范。

同时朱高煦又是行军打仗的好手,在靖难之役中几次救他爹朱棣,立下汗马功劳。

若朱高煦不是朱棣亲儿子,凭着他立下的功劳,绝对是开国元勋那样的功劳。】

*

永乐年。

朱棣带着三个儿子来到内殿,一同看神迹。

听神迹夸赞自己,朱高煦觉的自己光环加身,神迹这是要钦点自己为下一任皇帝啊!

朱高煦激动的整个人都站了起来,他身边的朱高炽,那个大一个的朱高炽……

“大哥,你看我干什么。”朱高煦一低头,看着他哥胖胖的一张脸,“难不成我脸上有字?”

一旁的朱高燧插话,“二哥,你脸上好像真有字。”

“什么字?”朱高煦用手揉着脸。

“造反。”朱高燧道。

“三弟,你可别瞎说,我绝对不会造爹爹的反。”朱高煦再次强调。

【朱高煦】:我只会造哥哥的反。

朱高炽……

朱棣目光如炬,“跪下,孽障。”

朱高煦倒也听话,直接跪下了,倒不觉的怕,谁让他亲爹是也造反起家的。

“谁给你胆子竟然敢造你兄长的反?!”朱棣拿出父亲的威严,他觉不让朱高炽和朱高煦兄弟二人重蹈覆辙,玄武门之变绝不能发生在大明。

朱高煦目光闪闪的看向他爹,朱棣。

【而且朱高煦造反的小火苗还是有明太宗朱棣亲自点燃的。】

朱棣???

朱高炽???

朱高煦则微微一笑,没错,就是他爹!

【靖难之役时,朱高煦每每立功,几次救朱棣于为难之中。

不得不说,朱高煦的武力值是真的强。

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便拍着他二子的肩膀说,“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这话落在朱高煦耳中无疑是,你大哥肯定活不长,等你大哥死了,爹就让你当太子!】

朱高炽看向朱棣,只见朱棣面色稍稍一僵,这话,好似…的确说过一次 。

但是那时候自己是燕王,老大是世子,如今可不一样。

朱高煦目光闪闪的看向他爹,他爹这句话自己可是牢记在心,记得特别清楚。

当年自己可没肖想世子之位,但是他爹看中他呀。

“咱爹真的说了这话。”朱高煦道,“战场上对我说的。”

“咱爹还是喜欢我。”朱高煦沾沾自喜,像一个显摆糖果的小孩。

朱高炽……

*

洪武年。

朱元璋给了朱棣一个大白眼,“老四,你行,你真行,你是什么话都敢说。”

朱棣……他这不是还没说么。

之前朱元璋还觉的自己这个四子英明神武,是当皇帝的好苗子,如今看,这嘴不行,没个把门的。

*

唐。

“这话是如何似曾相识。”李世民不由感叹。

想当年打天下的时候,李渊说过一模一样的话,“等着平定天下,为父就立你为太子。”

这话还不止说过一次。

“是么,为父不觉的。”李渊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可不记得自己说过这样的话,后世明朝皇帝真是的,怎么那么会画大饼。

他就不怕制造皇子间的矛盾么,不行,太不行了,这个爹当的不行。李渊觉的朱棣不如自己。

李承乾叹气,他开始代入朱棣的长子朱高炽,而李泰则不自觉的代入了朱高煦。

“想必他也是抑郁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