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躯保护朝堂的细作!!
【不过这次明太宗朱棣却没有把马哈木赶尽杀绝,而是留了马哈木一命,他率领大军追到土剌河畔,便停止追击。
一路上,大明军团把瓦剌的兵力打的溃不成军,让瓦剌无力在于大明对抗。】
听到这,朱允炆整个人定住,什么意思?都打到这个份上,反贼燕王竟然把马哈木给放了?竟然给放了??
【明惠帝朱允炆】:那个贼人为何把马哈木放了,养虎为患,愚蠢至极!
【明惠帝朱允炆】:果真,只会自己人打自己人。
【明惠帝朱允炆】:若是朕,肯定不会放过他们,定会斩草除根!
【明太宗朱棣之所以把马哈木放了,是不想再出现当年鞑靼的情况。
不能把瓦剌打死,要留着瓦剌制衡鞑靼,不能在让鞑靼一家独大,这是帝王的权衡之术,有时候赶尽杀绝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要是制衡玩脱了,也会造成大祸患,主要还得看帝王行不行,显然,明太宗朱棣很行。】
【明惠帝朱允炆】:他凭什么行!
【路人甲】:凭他把你家明惠帝打的看破红尘,直接出家!!!
盛庸看天幕中明惠帝朱允炆一句接着一句脑残发言,最终是忍不住了。
他问大将太平,“我要造反,投奔燕王,你要不要一起?”
“好,一起!”大将太平没有丝毫犹豫,这样的昏君他要是再愚忠,自己就是个傻子!
朝堂派来的官员大惊,“两位将军!”
“你要不要一起?”盛庸问朝堂派来的官员,“你打不过我俩,我俩跑了你也跑不了,说不定会把你也认定为奸细。”
官员一听沉默了,他知道盛庸不是危言耸听,如今的陛下已经昏庸至此,善恶不分了……
“下官给将军松绑,日后多靠二位将军恩泽。”朝堂派来的官员决定跟着平安他们一同投奔燕王。
“将军,不好了!反了!他们都反了!”副将来报,只见李景隆在收拾东西。
副将,将军???
李景隆,“一起走?”
第128章 陛下,死吧!
“将军??”副将一副惊恐模样。
李景隆倒是淡定的很, 他问,“如此看本将军做甚,你是觉得本将军原就是燕王朱棣的细作?”
李景隆问的如此直接,倒让副将不知如何作答。
“你看, 你都如此觉得, 那陛下更是认定了我是细作, 即便本将豁出命奋勇杀敌又有什么用。”李景隆叹气, “与其被当做乱臣贼子,还不如投靠燕王朱棣, 死也死在北伐的战场上。”
此时此刻,他竟然理解燕王朱棣为什么造反,不得不反,不反就是死。
“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可走了。”李景隆该说的话都说完了。
副将错愕的张着嘴, 无力反驳, 毕竟他们皇帝陛下的心声他也看过了, 打败仗就等同于叛徒。
当下局势, 不败也难,毕竟对面可是战神燕王啊, 把鞑靼和瓦剌都打的落花流水的燕王, 不是自己太弱, 而是对方太强的燕王啊。
“将军, 你等等我, 我,我也走。”副将想了想, 要不他也跟着走吧,留下来也打不过燕王, 到时候败了还得被当做叛徒。
将军说的对,与其在大明朝内耗,不如跟着燕王朱棣打外族去!
此刻,已经被关押的徐辉祖还在纠结,到底反还是不反。
徐辉祖和朱棣的关系不一般,徐辉祖的父亲是开国功臣徐达,而徐达则是朱棣的老丈人,这么算起来,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子。
但徐辉祖可没因为自己是朱棣的大舅子而对朱棣心软,在他的心中只有朝堂!
在这次白沟河之战中,正是徐辉祖掩护李景隆撤退,若不是徐辉祖,明军可以要全军覆没。
可如此功劳的徐辉祖却因他和朱棣的关系,被朝堂重查,甚至比大将平安更为严重。
徐辉祖自认为对朝堂一片忠心,不想却换来如此结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实,朱允炆只是下令严查,但是命令传到下面就变了质,成了只要和燕王朱棣有关系之人便捕之……
所以大将平安和徐辉祖成了首要目标,明明二人没做什么,却已然成了燕王朱棣的细作,大明的罪人。
甚至已经有文官上书弹劾二人,并列举出两人的罪状。
正在徐辉祖纠结的时候,外面的大锁被平安和盛庸一起砸开了。
光线照进屋子,徐辉祖抬头看向二人。
“徐将军,你要不要一起走。”大将平安开门见山问道。
“我……”徐辉祖还在纠结,“你们都要去投靠燕王朱棣?”
“如何都是大明江山,不如拥护明主,不让大明成为第二个大宋。”盛庸道。
“徐将军,你想想当年的岳飞岳将军。”平安道。
如神迹所述,目前明惠帝朱允炆的操作和当年大宋如出一辙,如此帝王即便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