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德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可谓如火如荼,一片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而与之隔境相望的老冤家俄国,同样没有丝毫懈怠,也在紧锣密鼓地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之道。彼时,俄国的统治者尼古丁二世因病溘然长逝,接替他执掌大权的是新领导人约瑟夫。
约瑟夫上台伊始,便对俄国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力求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原定的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然而,在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约瑟夫竟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开始大规模地盘剥乌克兰的农民,无情地掠夺了大量的粮食和资金,以投入到重工业的发展之中。这一举措,犹如雪上加霜,让乌克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绝境。偏偏此时,乌克兰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饥荒,双重灾难的打击下,乌克兰饥民饿死了好几百万。自此,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微妙,表面上维持着同盟的表象,实则貌合神离,各怀心事。
另一边,朱由检在德国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地修建公路和铁路,使得德国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和物资的流通。这一壮观的建设场景,让约瑟夫看在眼里,羡慕不已。
实际上,俄国的铁路建设在过往的发展中还算差强人意,但公路建设却远远滞后。国内到处都是土路,路况糟糕至极。每到冬天,这些土路便会因为严寒和积雪的侵蚀,变得泥泞不堪,行走其上,困难重重。即便是性能相对优越的拖拉机,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也常常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面对如此困境,约瑟夫思索再三,打算以粮食作为交换条件,恳请大明王朝帮助俄罗斯修筑公路。朱由检在得知这一请求后,稍加思索,便欣然同意了。不过,朱由检心中另有一番谋划,他并不打算让大明王朝独自承包俄罗斯的公路工程,而是打算与德国联合成立一家工程公司,共同承接这一庞大的项目。
对于俄方提出用粮食作为支付代价的提议,朱由检果断拒绝。他要求俄罗斯必须用石油和矿产品来支付工程费用。这一要求,让希特勒大惑不解,满脸疑惑地问道:“朱大哥,要粮食不是挺好的嘛?我们德国人都吃够了那些高价面包,要是能吃上俄罗斯运来的便宜粮食,那滋味儿,他不香吗?”
朱由检看着希特勒,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蠢才!你要明白,若想实现德国的伟大复兴,仅仅有粮食是远远不够的。粮食固然珍贵,关乎民生,但通过其他多种渠道,总是能够获取的。有你朱大哥在,有大明王朝作为坚实的后盾,难道还能让你们德国人饿着肚子吗?德国目前最为匮乏的,恰恰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石油和矿产品。”
朱由检顿了顿,继续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不妨仔细想想,没有充足的金属资源,我们拿什么去制造坦克大炮?没有石油,汽车和坦克的轮子又如何能够转动起来?难道你想让德国的士兵们手持烧火棍子去打仗吗?这些战略资源,才是德国实现崛起和赢得战争的根本保障。”
在朱由检的一番启发下,希特勒犹如醍醐灌顶,瞬间开窍。他兴奋地说道:“对呀,朱大哥!打仗本质上就是在比拼资源。一旦战争爆发,倘若对方掐断德国的资源供应,德国便如同被扼住咽喉,只能乖乖投降。德国目前的资源储备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我们确实有必要提前储备大量的石油和矿产品,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
“孺子可教也,果然一点就透。”朱由检满意地夸赞道。
朱由检的这番启发和点拨,如同在希特勒心中种下了一颗战略思想的种子,深深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在往后的战争岁月里,希特勒始终将资源的考量置于首位,几乎分分钟都在精确计算着德国的铜、石油等重要资源还能够支撑德军使用多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胡子的战略思想深受朱由检的影响,这种影响几乎主导了他一生的战争生涯。
在朱由检的大力支持下,德明两国联合组建的工程公司迅速在俄罗斯展开了大规模的公路修建工程。通过这项合作,两国从俄罗斯换取了大量宝贵的资源,极大地充实了自身的战略储备。
然而,给俄罗斯修路这一举措,在德国国内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德国爱国人士强烈批评,认为工程公司的这一行为无异于资敌,会增强俄罗斯的实力,对德国未来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面对这些压力,朱由检并未退缩,而是坚定地继续承接俄罗斯的修路工程。
私下里,朱由检找到希特勒,神色凝重地分析道:“你要知道,俄罗斯境内的公路状况实在太差,这对于行军作战和后勤保障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因素。一旦未来两国爆发战争,德国若发起反攻,必然会受制于这种恶劣的交通条件。没有良好的道路,德军的后勤物资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运往前线,这将严重制约德军的作战能力。”
朱由检稍作停顿,继续说道:“其次,俄罗斯国土广袤无垠,道路泥泞不堪。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公路网络,德国的军需物资又如何能够快速、顺畅地运抵前线呢?缺乏物资保障,德军就难以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一旦战争陷入持久消耗,未来的局势便充满了不确定性,德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说到此处,朱由检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接着说道:“最后,我们现在看似是在给俄罗斯修公路,实际上,这些公路未来德国也能够加以利用,本质上是在为自己修路。记住,一定要多修几条能够直达莫斯科的公路,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希特勒看着朱由检一脸的坏笑,瞬间心领神会。从那以后,德国国内反对给俄罗斯修路的言论渐渐销声匿迹。
除此之外,朱由检为了进一步掌握俄罗斯的情况,还暗中命人在修路的队伍中巧妙地安插了大量间谍。这些间谍如同隐身的触角,深入俄罗斯的各个角落,将公路两边的地形地貌全部详细地绘制成为地图。地图上,对仓库、要塞、防线、河流、水井、村庄、驻军等关键信息都进行了精准的标注。而这一切,俄罗斯的统帅约瑟夫却浑然不知,依旧沉浸在俄罗斯一统欧亚的美梦中,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