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一片雪 作品

第246章 无情的大清洗

随着联军的实力如滚雪球般日益壮大,希特勒心中那原本就炽热的野心,更是如同被浇上了猛火油,燃烧得愈发肆无忌惮。这一日,他毫不掩饰,对着朱由检口出狂言:“嘿,看样子咱们联军一统天下的辉煌时刻,已然近在咫尺,仿佛伸手便可触及了!”

朱由检听闻,心中暗自摇头,面上却依旧沉稳,以一种带着兄长般的口吻说道:“我亲爱的战友,希特勒朋友,切莫如此乐观,这个时刻还远远没有到来呢。当下的时机,实则并不成熟。”

小胡子一听,满脸的疑惑,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朱由检,迫不及待地问道:“为什么?为何你会觉得时机不成熟?以我们如今联军的实力,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很简单,苏俄的大清洗还没结束。”朱由检神色平静,话语却如同重锤,淡淡地说道。

“哦?”希特勒微微挑眉,似乎瞬间来了兴致。

“希特勒,我看你该推波助澜一下了。”朱由检紧接着建议道,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大胡子约瑟夫果然够狠,对自己人下手竟如此心狠手辣,不愧是一代枭雄啊!几百万人杀起来,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实在是佩服!”希特勒脸上露出一副看似感叹的神情,然而话语中却隐隐透着言不由衷的意味。“哼,约瑟夫竟然把我称之为恶魔,可我呢,无论在奥地利,还是匈牙利,乃至在德意志,我从来都不杀自己的同胞。和约瑟夫比起来,我真的是有好多东西要学习。”

说罢,希特勒缓缓走到世界地图面前,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直直地投向苏俄的边界,意味深长地说道:“推波助澜,嗯,我会好好考虑的。”

此时此刻,在那遥远的苏俄大地,一场堪称史无前例的大清洗,正如同汹涌的黑色浪潮,悄然展开。

那原本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温暖的阳光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苏俄的每一寸土地上,一切看似与往常并无不同,城市依旧喧嚣,人们照常忙碌着各自的生活。然而,就在这样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足以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悲剧,正在苏俄的一座办公大楼悄然上演。

苏俄的二号人物基洛夫,正如往常一样,在办公大楼里处理着各项事务。谁也未曾料到,一名曾经被内务部开除的人,竟如鬼魅般潜入大楼,趁人不备,对着基洛夫举起了手中的枪。随着一声刺耳的枪响,基洛夫应声倒地,鲜血迅速在他身下蔓延开来,染红了那光洁的地面。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整个苏俄都因这一声枪响,陷入了巨大的震动之中。

基洛夫的遇刺,成为了这场风暴的导火索。苏俄头号人物约瑟夫,以此事件为由,迅速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清洗运动。这场运动,宛如一场可怕的噩梦,笼罩了整个苏俄,持续了整整四年之久,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痛印记。

在这漫长的四年之中,苏俄的天空仿佛永远被阴霾所笼罩。约瑟夫疑神疑鬼,陷入了一种近乎病态的恐惧之中,他总是毫无缘由地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同事,还是亲密战友,甚至连保卫国家的军队,都被他视作潜在的背叛者。

彼时的国际形势异常复杂,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已然形成,苏俄正面临着腹背受敌的严峻风险。英法等国为了自身利益,推行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一味妥协退让。而德国的希特勒上台后,更是在许多国家暗中培植“第五纵队”,企图从内部瓦解敌对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约瑟夫内心充满了担忧与不安,他担心苏俄国内从派别内部到派别外部,已然被大量敌对分子渗透,自己的政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所以,在基洛夫遇刺身亡后,约瑟夫在案情尚未清晰明了之时,便武断地断定凶手是由季诺维也夫等派内反对派领导的地下恐怖组织成员,从而仓促开启了这场肃反运动。

在约瑟夫的强势主导下,这场肃反运动如失控的列车,迅速驶向极端。大部分苏俄领导人纷纷被捕、流放或是被处决。苏俄最高部门发出密信,要求各地深挖敌人,务必将所谓的“敌人”一网打尽。内务人民委员部则负责提出可疑分子名单,而最终的处置方式,皆由约瑟夫一人决定。

内务部长叶若夫,对约瑟夫的命令可谓是言听计从,忠实得近乎狂热。他大力推行了迅速逮捕、迅速审判、迅速处决的“三原则”。整个过程进行得无比快速和高效,那雷厉风行的手段,就连历史上以高效残酷着称的锦衣卫见了,恐怕也会自叹不如。

这场大清洗,如同一场无情的狂风暴雨,让苏俄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元气大伤。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仿佛是历史沉重的叹息,诉说着这场悲剧的惨烈。苏俄建国初期的5位元帅,竟有三人在这场风暴中被处决。在高级将领层面,57名军长中有50名被杀,199名师长中被杀的多达110名,397名旅长中有220名被清除,456名团长中有401名未能幸免,15位集团军司令中有13位被无情处决。海军的情况更为惨烈,所有高级军官基本上都被处死,二级司令员更是无一例外,全部被处决。

在国家层面,政府委员71人,有51人被处死,2人因不堪压力自杀;候补政府委员68人,有47人被处以极刑。

约瑟夫为何要如此大开杀戒?后来据影密卫深入分析,苏俄军队的奠基人托洛茨基被约瑟夫排挤,而约瑟夫又难以完全掌控军队。于是,他借着基洛夫事件这一契机,在政府和俄军之中展开大规模清除异己的行动,试图通过这种极端手段,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这场大清洗之中,苏俄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与黑暗。道德底线如同被洪水冲垮的堤坝,瞬间崩塌。诬告、陷害之风如同瘟疫般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为了自保,人们纷纷出卖亲友,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氛围之中。民众生活在无尽的恐惧里,人格被严重扭曲,这种消极影响如同毒瘤,深深扎根,持续影响了数代人。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时常发生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或是为了谋取私利,开始互相揭发检举。甚至出现了儿子揭发父亲叛国的事情,父亲因此被无情枪杀,而儿子却被奉为所谓的“国家英雄”。这样违背人伦常理的现象,在当时却屡见不鲜。

据后来的统计,这次大清洗之中,被处决的人数竟达到五百万之多,而被牵连的人数据说多达几千万。仅仅约瑟夫一人亲自签发的处决令,就多达八十万份。死在内务部头子叶若夫手里的人,更是不计其数,那堆积如山的尸体,仿佛是对这场悲剧最无声却又最震撼的控诉。

然而,讽刺的是,叶若夫最终也没能逃脱命运的审判,他也死在了约瑟夫的手里,成为了这场疯狂运动的又一个牺牲品。这场大清洗,给苏俄带来的伤痛,犹如一道深深的疤痕,永远刻在了俄罗斯的历史长河之中,警示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