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一片雪 作品

第261章 法国海军的灭亡

法国首都巴黎,这座闻名遐迩的浪漫之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欧洲大陆之上。埃菲尔铁塔高耸入云,犹如城市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凯旋门庄严雄伟,诉说着往昔的辉煌;香榭丽舍大道繁华似锦,洋溢着浪漫与活力。

这些地标性建筑,皆是希特勒这位自诩为艺术家的人曾经魂牵梦绕的向往之地。因此,希特勒严令禁止任何人破坏巴黎的安宁,他渴望将这座城市完好无损地纳入德国的掌控之中,成为自己丰功伟绩的见证。

接到命令的德国军队,如同训练有素的机器,严守军纪,以秋毫无犯的姿态踏入巴黎。他们步伐整齐,神情肃穆,仿佛不是侵略者,而是前来维护秩序的和平使者。巴黎市民们原本满心恐惧,担心这座城市将陷入无尽的黑暗与混乱,然而德军的表现却出乎他们的意料。德军的行为得到了巴黎市民的欢迎,在被占领的初期,巴黎并未出现人们所担忧的烧杀抢掠等暴行,城市的基本设施依旧正常运转,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古迹也未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巴黎呈现出一种相对“祥和安宁”的奇特景象。这一切,无疑为德国稳定统治法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特勒对德军在巴黎的行为规范极为重视,不仅严令禁止强买强卖、白吃白喝,更是下达了严苛的命令:谁要是胆敢抢劫,当场就地处决。

进入巴黎的德国士兵恪守元首的命令,不敢轻易骚扰市民。这些士兵获得元首的嘉奖,每个人手中都握着大笔金钱,如同普通游客一般涌入百货商店。法国盛产的香烟和美酒,成为了德军的心头好,他们常常成箱地购买,尽情享受着这来自异国的美好。士兵们手持照相机,在埃菲尔铁塔下合影留念,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还不忘购买各种纪念品。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表现得彬彬有礼,即便遭遇有人对他们流露出敌意,也只是一笑了之,并不生气。在这个特殊的战争时期,巴黎的治安竟出奇的好,德国军官甚至可以悠然地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咖啡馆里品尝咖啡,无需担心会有人暗中打黑枪。

此时,朱由检正身处波尔多的酒庄,手中端着一杯色泽醇厚的法国红酒,轻轻摇晃着,细细品味着那浓郁的香气,同时不禁感叹道:“这希特勒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竟能让一向骄傲不认输的法国人放弃反抗,甘心接受德军的统治。”

内阁首辅李岩站在一旁,微微躬身,分析道:“希特勒这样做确实明智,法国工业水平颇高,倘若能让法国人全心全意地为德国人服务,德国便有了足够的资本与苏俄叫板。”

朱由检轻轻点头,拿起影密卫刚刚呈上的密报,仔细阅读后,不禁露出惊讶之色。密报显示,德军这次攻陷法国仅仅消耗了不到一百五十万吨石油,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要知道,根据德军参谋部之前的估算,没有五百万吨石油,根本无法拿下法国。

“厉害,闪电战果然厉害!”朱由检忍不住赞叹,“若不是德军装甲部队超常发挥,仅仅执行黄色方案,德国恐怕早就耗尽石油储备,后续作战计划也将化为泡影。”

密报中还指出,通过这场战争,德军从法国以及荷比卢三国获得的石油储备高达一百五十万吨,使得德国的石油储备一下子增长到五百万吨以上。此刻的希特勒,可谓本钱相当雄厚。

“圣上,希特勒下一步的行动应该指向哪里呢?”内阁首辅李岩小心翼翼地询问。

“你说呢?你身为内阁首辅,说说你的看法。”朱由检将问题抛回给李岩。

李岩沉思片刻,有条不紊地说道:“圣上,臣以为,希特勒的下一步作战计划应该还是针对英国。近日听闻英国海军已然行动起来,严密封锁了英吉利海峡,如今德国和法国从海上获取物资供给变得愈发困难。现在无论是柏林还是巴黎,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物价上涨,这绝非好兆头。希特勒为了平息市民的抱怨,稳定局势,必定会对英国展开进攻。”

李岩根据情报中得来的信息,有理有据地的推断出结论。

“英军封锁英吉利海峡这是必然,物价上涨也在意料之中。关键时候,大明会出手拉德国一把,不至于让德国人陷入绝境。只是现在朕最担心的是,英国人会对停泊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海军舰队出手。”朱由检没有反驳李岩的观点,而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

“圣上的担心极有道理,这些舰队一旦落入德军之手,德军便具备了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入伦敦的能力,这正是英国所忌惮的。据密报,英国已经将停泊在那些港口的法国200多舰艇全部没收。情况着实不妙呀,圣上应当尽快出手补救,否则恐怕悔之晚矣。”李岩焦急地进言。

“朕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这些法国海军毕竟掌控在法国人手中,他们既然拒绝交给德国,或许他们的命运早已注定。”朱由检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圣上,不如这样,将此消息通知元首,让元首来定夺吧。”李岩赶忙建议道。

“也只能如此了,这一回,就看希特勒的运气如何了。”朱由检叹了口气,最终批准了李岩的提议。

在元首官邸,希特勒接到大明传来的密报,深知此事的严重性,极为重视。他立刻召见法国贝当总理,言辞强硬地要求法国海军交出指挥权。

然而,法国维希政府实际上无力掌控海军。法国海军牢牢掌控在海军司令达朗手中,这支海军可谓是达朗一手创建,就如同大清的北洋海军一般,达朗也因此被人称作法国的李鸿章。

达朗司令态度坚决,既不肯把海军交给英国,也不同意交给德国。此时,接替张伯伦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这位被戏称为“邱胖子”的强硬派,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果断的决定:炸毁法国海军的主力。

于是,英国精心制订了“弩炮”计划。行动当天,英国海军迅速出击,顺利夺取了停泊在英国港口的 200 艘各式法国舰船。紧接着,他们将目标对准了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附近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主力舰队。法国舰队毫无防备,英国舰队突然开火,一时间,海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法国战列舰“布列塔尼”号瞬间被炸毁,火光冲天,巨大的爆炸掀起了数十米高的水柱;“敦刻尔克”号和“普罗旺斯”号也遭受重创,无奈搁浅在港湾;只有“斯特拉斯堡”号凭借着一丝运气和速度,侥幸逃走。

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法国海军遭受了重创,其作战能力损失一大半。大批战列舰、驱逐舰以及许多中小型舰艇毁于一旦,死伤人数多达万余人。

消息传到巴黎,法国民众顿时一片哗然。他们纷纷指责曾经的盟友英国,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之举。在这种愤怒的情绪下,维希政府宣布与英国断交,法英关系急剧恶化,降至冰点。法国民众对英国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怒和不满,他们觉得自己被盟友无情地背叛,从此,法国与德国更加紧密地走到了一起,共同对抗英国。

其实,朱由检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从一开始就不想出手干预。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就算强迫法国海军归降,也不过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倒不如让英国人炸掉法国海军,让法国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事情发生后,希特勒也是追悔莫及,后悔自己当初给了法国海军如此多的自主权,才导致如今这般被动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将目光投向了停留在法国国内土伦军港的法国海军军舰。土伦军港内的军舰数量众多,阵容庞大,如果这批军舰再落入英军之手,或者遭遇其他意外情况,那德国可就亏大了。

当时,土伦军港内停泊着 3 艘主力战列舰、8 艘巡洋舰、17 艘驱逐舰、16 艘鱼雷艇、16 艘潜水艇、7 艘通讯舰、3 艘侦察舰,以及 60 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这无疑是一支庞大的海军力量,对于相对孱弱的德国海军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土伦军港控制在法国维希政府手里,希特勒对此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只能再次找到朱由检寻求办法。

朱由检略作思考,缓缓说道:“办法其实很简单,先收集这些海军高级官员的名单,然后按图索骥,抓捕他们的家属。同时,对他们许以丰厚的金钱诱惑。这些人最害怕的就是老婆儿女遭遇不测,只要把他们的家属控制在手里,还怕他们不乖乖听话?就算有几个顽固不化的刺头,只要许给他们高官厚禄,也没有搞不定的事情。他们之所以不肯背叛法国,无非是因为诱惑的筹码不够高罢了。”

希特勒瞬间领会,立刻命令党卫军迅速出动。党卫军如同鬼魅一般,抓捕了大量仍停留在土伦军港的海军中高级军官家属。希特勒通过各种渠道,向这些军官传达命令,要求他们把军舰移交给德国海军。同时,他还声称这一切都是为了法国的未来,因为有确切情报显示,英国即将出动舰队攻击土伦军港,德国这样做是为了保全舰队,共同对抗英国和苏俄这两个敌人。

法国和俄国是世仇,希特勒的说法获得了大部分法国海军官兵的认同。

而且此时的法国海军官兵,对英国轰炸米尔斯克比尔军港的行为怀恨在心,他们已经彻底无法信任盟军。如今希特勒又拿出他们的家属作为威胁,并且承诺给予大量的金钱。在这种极其复杂的心态之下,这些法兰西海军最终屈服了。

就这样,这些军舰得以顺利落入德国手中。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得难以自持。虽然德国海军的实力仍然无法与英国海军相提并论,但总算是有了自保的能力。毕竟,这些军舰中包含三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这三艘战列舰堪称德国海军的强大助力。它们装备着 2 座四联装共 8 门 330 毫米 52 倍径火炮,主炮炮弹重 560 公斤,最大射程可达 41.7 千米。装有 19.3 公斤炸药的穿甲弹,可在 28 公里的射程上轻松穿透 300 毫米的装甲,舰首对敌时更是能发挥出全部主炮火力。这三艘战列舰的加盟,让德国海军在面对英国海军时,不再畏手畏脚,消极避战,而是有了与之正面抗衡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