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忌禅师 作品

第145章 诸王发难

圣旨颁出的第二天,皇上便再度下旨,责令由陆云轩牵头,朱焰负责具体执行,迅速制订销毁火器的详细方案。

同时,分别组建火器销毁部队,前往三皇子宁王、四皇子庆王、五皇子清王、二皇子瑞王等处,亲自收缴并销毁火器,且务必将每一个环节详细登记造册。

由于火器本身及其子弹、流星火炮的特殊性,销毁的难度远远大于制造。朱焰深知此事责任重大,必须制订一套既安全又快速有效的火器销毁操作方案。

而且,此次是分别组建四个组进行执行,他还得承担起培训组员的工作。整个事情容不得丝毫马虎,否则极有可能酿成大祸。

尽管皇上已经明确下旨要销毁火器,但仅是前期准备工作,便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直到一个月之后,朱焰才拿出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

朱焰自己也坦言,这个方案其实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然而,皇上催办的圣旨已经接连下达三道,倘若再继续拖延,恐怕真的要领罪受罚了。

无奈之下,陆云轩与朱焰商议后,决定先按照此计划执行,若出现问题再随机应变。毕竟,他们觉得销毁火器这种事,估计这辈子也就这一回了。

经过一番简单培训,由工部联合禁卫军率领京城南北大营各一万名工兵营组成的火器销毁工作组便踏上了行程,每组人数为五千人。

其实,销毁火器的圣旨颁布没几天,这四位皇子便都已得到消息。但一直未见朝廷派人前来,他们便也没太把这事放在心上。然而,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

这天,宁王收到来自京城的信报,信中提醒他,负责销毁火器的五千人已经在赶来的路上,预计不出十日就会抵达。

同时,他得到的第二个信报让他心头一紧——此次销毁火器竟是从他们几个封王处开始,而京城的火器却并未事先销毁。

这个消息,犹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宁王心头,让他坐立不安。其实,早在平阳山谷看到那份审案实录时,他就隐隐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所以才匆忙赶回封地,以防不测。

如今,圣旨真的要落到实处了,明明火器在这次大战中大放异彩,可为何还是无法改变父皇将其视为邪物的看法呢?

而这一切,在第二个信报中似乎有了答案。宁王思来想去,心中渐渐有了断定:这次父皇执意销毁火器,实则意在为继位者扫除潜在威胁,进而为后续开展削藩行动做准备。

他深知,一旦他们的火器被销毁,朝廷的大军恐怕就会紧接着对这些封国展开讨伐。毕竟,冷热兵器交锋的结果,他比谁都清楚。 想到这里,宁王不敢耽搁,立刻派出三路信使,分别快马加鞭赶往四皇子、五皇子、二皇子处,将自己的推断详细传达给他们,并约定四路封国在庆王处召开四国会盟,共同商量应对之策。

庆王的封地,地处西北,乃是先秦古国的祖居之地,也是其龙兴之地。渭水以南,黄河以东,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渭州。渭州向东,有一座天险屏障——兰山关。

渭州正是凭借着渭河、黄河以及兰山关这三道天然防线,才能抵御羌族的进攻。在远古的先秦时期,这里的先民也是依靠这三道屏障,在此休养生息了百余年,最终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邦国,而后东出兰山关,逐鹿中原,最终定鼎天下,开创了千古不朽的基业。

此时,宁王亲自率领两万火器营,携带目前能够制造出来的最先进火器,来到渭州城下。在渭州城外,渭河边的一处高台上扎下营寨。这里原本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兰山宫,后来不幸遭遇大火焚毁。上千年来,此地始终未能恢复成可供耕种的良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渐渐荒废了。

没过几日,二皇子瑞王带着虚离观主和宋柏楠,率领两万精锐赶来。五皇子离得最近,平日里与庆王也时常往来,这次便只带了不到五千人。

虽然荣恪亲王不在销毁火器的名单之列,但考虑到都是封国,万一封国有事,他也难以独善其身。于是,这次他让朱子栋率领两千人代表自己参与会盟。

况且,之前约定与五皇子一起征讨西羌,可五皇子战后元气大伤,暂时没有能力出兵,所以目前处于整休阶段。倘若此次没了火器,那么攻伐西羌必将付出巨大代价。

在庆王的王府之中,五国之人汇聚一堂。宁王一脸凝重地拿出那份审案实录,愤然说道:“没想到,这场大战的祸根竟然在平阳山谷,而罪魁祸首竟是那道貌岸然的陆云轩!”

朱子栋听到宁王将矛头直接指向陆云轩,且丝毫不避讳自己在场,心中不免一阵尴尬。宁王此举,显然没把他放在眼里,而他是荣恪亲王的代表,这无疑也是没把荣恪亲王放在眼里。毕竟,陆云轩说到底是荣恪亲王的女婿,是他们的堂妹夫。

然而,在皇族的权力争斗中,哪里还有什么亲情可言。莫说是堂亲,就算是同胞兄弟,不也照样互相攻伐吗?当年六皇子、八皇子,不就惨死在华妃之手。

其他三位皇子听到宁王这么说,也觉得他似乎太不避讳了,于是大家的目光都在朱子栋和宁王之间游移。 在这几位皇子当中,论地位、地盘和实力,首推宁王。

宁王的封地原本就有五百里,后来又自行拓地八百里,是五个封国里唯一一个面积过千的大封国。而且,他还是唯一一个拥有铸币权的封国。朝廷之所以赋予他这个权力,是因为他的地盘广阔,人口众多,朝廷难以提供足够的货币满足其使用。

虽说五皇子现在也有封地八百里,但大多是地广人稀的西北边陲之地。 宁王见众人这般看着自己,才突然想起朱子栋是代表他的皇伯而来,而皇伯正是陆云轩的岳父。

于是,他转头看向朱子栋,说道:“朱将军,莫怪本王说话直来直去。本次会盟,关系到我们封国的生死存亡。这份审案录你也看了,那朱焰可是实实在在地说出了事情的根由。

我们叔伯兄弟五人,在那苦寒之地,为国家戍守边疆,再艰难也从未喊过半个字的委屈。可这陆云轩,自打进了京城,一桩桩、一件件的惊天大案,哪一件不是他挑起来的?

就说第一件,华妃大案,本已是铁案,却被他硬生生搅得翻天覆地,搞得天怒人怨;琼筵阁一案,他竟能将十几年前的案子翻出来;再说这平阳矿案,你查袭杀朝廷命官案就查呗,你查封矿产又是为何?

还有那个苏家,若不是陆云轩,怎么会有苏家这个祸端?伪币案就是苏家所为,差点把国家给搞垮了。两次京城被烧,哪一次背后没有他陆云轩的影子?就说这次北夷南侵,两大关键因素,他陆云轩全占了。”

宁王滔滔不绝地历数着这一件件事件,所有矛头都直指陆云轩,却丝毫没有把自己和其他人牵扯进去。

朱子栋心里明白,自己地位低下,人微言轻,在诸位皇子面前,不过是个奴才。老王爷在派自己来之前,也曾再三叮嘱:“多听少说,凡事隐忍。”

于是,他赶忙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宁王殿下,因老王爷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所以才派末将来参加会盟。正如宁王殿下所说,此次会盟,攸关封国存亡。宁王殿下但说无妨,有什么决策,末将一定如实带给老王爷。”

众人听了,都觉得朱子栋所言在理。特别是二皇子和五皇子,他们平日里受荣恪亲王帮助颇多,而且大家都是庶出,向来同气连枝。

二皇子起身说道:“三弟,皇伯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会有所偏私。要不然,这次回封地,不就安排容平妹妹与那陆云轩合离了吗?想必,皇伯对陆云轩的所作所为,也是心怀不满。”

二皇子所言确是实情。既然陆云轩已经与他们的容平妹妹和离,那就表明他们的皇伯已经放弃了这个女婿,如此一来,陆云轩与他们也就没有了亲情关系。

所以,此次会盟的结果,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第一,火器不可以销毁,火药不能禁止。因为火器对于对外开疆拓土、防范外患入侵至关重要;而火药则可以提高开矿效率,提升产能,这两项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五国联合声明,拒绝执行销毁火器的圣旨。

第二,近几年来,国家灾事不断,他们一致认为全系陆云轩一人所致,此人乃上天降下的灾星,是来祸患国家的。为了国家的安定大计,此贼必须铲除,而苏家作为陆云轩的同党,若要恢复国家的康泰、百姓的安宁,也必须一并除掉。

五国会盟不到一日,便达成了上述共识,并且迅速以五国联合声明的形式上书,盖上五国封印后,派专使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呈给皇上御览。

而此时,那四队负责火器销毁的人马,最远的还尚未抵达目的地,这五国的联名上书就已经递到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