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萌萌以为郑莹莹生孩子的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安静的妈妈第二天中午居然找到她家来了。
齐萌萌开门看到安母的时候还懵了一下:“阿姨,你怎么来了?快进来。”
她以为安母有什么事情想要找她帮忙,没想到安母就是来感谢她的。
“我就买了一块布料,还有一些吃的,这可都是专门给你买的,你不能拒绝。”
安母把手里的东西放在桌上,一块正适合齐萌萌这个年龄的素色布料,还有两瓶麦乳精,两瓶水果罐头。
东西不多,但价格可不低。
齐萌萌无奈地笑了一下:“阿姨,我没做什么,你不用这么客气。”
安母擦了擦眼角的泪:“怎么就没做什么,要是没有你,小静还不知道在产房门口等多久呢。”
这话齐萌萌没有接,只是从身上拿出一块手帕递给安母,又去给她倒了一杯红糖水放在她面前。
安母也就是一时失态,现在看齐萌萌不是多话的人,反而有了倾诉的欲望。
安静还有一个哥哥,比她大一岁,高中毕业以后,在家里的帮助下在药厂上班,又结了婚。
安静高中毕业的时候,正好是下乡最热的时候,虽然安父已经在给安静找工作了,可很多人盯着他们家。
为了不影响安父安母的工作,安静自己报名下乡,等安母知道的时候,名单已经报了上去。
安父想了办法,把安静的下乡地点改在了省城附近,就算安静不能经常回家,他们也可以去看她。
只要安静在乡下待两年,安父就能在城里给安静找到工作,可安静在洗衣服的时候,意外落水被王军救了,又被全村人看到。
为了名声着想,安静嫁给了王军。
王军读过初中,又是家中的独子,在村里的名声不算差,虽然是乡下人,但他承诺以后肯定会一直都对安静好。
安父安母虽然满心不甘,但在那种情况下只能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王军在婚后,旁敲侧击地说过好几次,想来城里上班,没等安父安母做决定,安静怀孕了。
婚后几个月的相处,安静已经看清楚了婆家的为人,根本不想让爸妈为王军找关系,所以进城的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
安母话里的意思是想让安静把孩子给了王家人,她单独进城。
齐萌萌想到那个眼神里都是淡然的女人,叹口气,她觉得,安静不会把孩子扔下。
安母也就是心里憋得慌,才在齐萌萌面前说了一通,现在说完了,才觉出不好意思。
“萌萌,阿姨刚才说的话……”
齐萌萌了然地笑笑:“阿姨,我刚才走神,你说什么了。”
“你是个好孩子,心思又通透,以后,让小静多跟你学习。”安母拍着齐萌萌的手,对她的反应很是喜欢。
哪里有天生的心思通透,不过都是世事逼出来的。
不过这些话,齐萌萌觉得没必要跟安母说了。
安母在齐萌萌这里说了半个小时的话,走的时候恨不得认齐萌萌当干女儿。
她虽然有女儿有儿媳,可儿媳妇毕竟隔着一层,而安静这两年不在家,心思有些敏感,她生怕说的不对了,安静多想。
可在齐萌萌面前就没有这种感觉,无论她说什么,齐萌萌都不反驳。
而她和齐萌萌之间没有直接认识的熟人,她也不担心这些话传出去。
安母走的时候觉得心满意足,齐萌萌看了看手表,长出了一口气,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她今天中午不能睡觉了。
好在安母也就来了这一次,后来没有再来。
半个月后,又是中午,齐萌萌刚吃过饭,又有人敲门,齐萌萌去开门,门外是郑美丽。
郑美丽略带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萌萌,我是不是耽误你休息了。”
齐萌萌笑着说她刚吃完饭,还没开始午休。
“我得等莹莹家的小雪睡着才能出来,要不然莹莹一个人在家里照顾不了小雪。”
郑美丽提起郑莹莹生的女儿乐映雪,满脸都是笑意。
齐萌萌给她倒了水,等着她说今天来的目的。
郑美丽先把乐映雪出生这几天的情况说了一遍,才说道:“我准备明天回去,今天过来跟你说一声。”
算起来,郑美丽回来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她估计齐志军应该快回去了,虽然心里很是不舍,但也得回去。
“萌萌,我来你这里看看,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你就说。”
齐萌萌当然知道这是客气话,所以笑着说她挺好的,又说给她准备一些吃的。
郑美丽赶紧起身:“不用,我明天自己准备一些吃的就行。”
齐萌萌明天还要去上班,不方便送郑美丽,她让郑美丽等一会儿,她去准备些吃的。
郑美丽说不用,可齐萌萌直接去厨房拿东西,而她拿出的东西,郑美丽还没法拒绝。
红糖、大枣、挂面,奶粉,还有一罐头瓶醪糟。
这些东西,与其说是给郑美丽准备的,不如说是给郑莹莹准备的。
“我托人给莹莹买了一些东西,这几天上班又没时间送过去,就麻烦郑姨给带过去吧。”
“郑姨坐火车不方便,我就不给郑姨多准备东西了,等郑姨回去我再给你寄,我爸出任务回来,让他给我发个电报,要不我不放心。”
郑美丽看着那些东西,赶紧点头:“萌萌你放心,我肯定会把你爸照顾好的。”
齐志军身体好工作好,对她和郑莹莹都好。
郑美丽拎着东西走了,齐萌萌看了一眼手表,又到了上班的时间了。
几天以后,齐萌萌收到齐志军发过来的电报,已回,安。
这下,她彻底放心了。
天气慢慢地热起来,齐萌萌上次回村的时候,知道章美玲感冒了,她有些不放心,这周不是约好的时间,她也回了家属院,又去了村里。
可她刚进村,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平时这个时间点,村里很安静,可今天,似乎村里出了什么事情,村里站着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议论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