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回心转意符

第214章 回心转意符

萧云厌从宫中离开后也没再去寻陆长漓,安静的回了自己的府邸。首发免费看书搜:断青丝小说

陆长漓悠然自得的待在店里,根本没将萧云厌说的话放在心上。

两人看似平静,但互相不再碰面,又好像在斗气一般,谁也不理谁。

再看似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有人上门打破了这份寂静。

陆长漓看着坐在面前的人,眉心微微上扬,“你要求什么符?”

“长漓姑娘,我想求一道回心转意的符。”

眼前的女子一副愁苦的面容,眼泪在红红的眼眶里打转,却一直没有落下来,让她苍白的脸色多了一丝破碎感,看上去可怜又柔弱。

“我与夫君相知相许数十载,如今他却被外头的狐狸精勾去了魂,已经好多天都不归家了。我上有公婆,下有儿女,一人操持实在艰难。我也是没法子了,才想着如此。”

听着倒像是有苦衷,虽然她确实有回心转意的符,但人又不是木偶,能一直让人随意摆弄。

符篆但凡破损,失了效用,他还是会回到原本没良心的样子。

“长漓姑娘,您神通广大,求您帮帮我吧。”

女子跪在地上求,哭得肝肠寸断,令人悲悯。

“我不求能一直长相厮守,现在我的长子要议亲,我只求他能顾及长子的前程。等大事做定,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也不想再管。”

倒也真是一片慈母心肠,而且这女子也没什么孽债缠身,也就是个老实本分,安守内宅的寻常妇人。

这世道,女子活着本就艰难,在碰上个不知冷暖的男人,日子就更难了。

陆长漓画了一道符给她,能在短时间内让她的丈夫对她多些情分,至于能不能扭转自己的局面,就看她自己了。

人事已尽,其他皆是天命。

女子千恩万谢的带着符离开了,云中窖目光随着她离开,然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她得了符挺高兴的,你在这叹什么气?”

梁上鬼忽然倒吊下来,瞪着血红的眼睛出现在他面前。

云中窖面无表情的扯着他的舌头,将他甩回了梁上。

“世上多的是痴男怨女,老头,你解救不了天下人。该赚钱赚钱,该消灾消灾,不要时刻都被‘悲悯天下’这几个字捆住。”

“你一个鬼,倒是比我看得开。”

梁上切了一声,“屁,我才看不开呢,不然我早就找陆长漓求情去投胎了。反正说别人比自己做容易,大道理而已,谁还不是张口就来。”

云中窖;……

有时候他甚至怀疑自己究竟有没有悟道,怎么连一个鬼都说不过。

曾经说云中乾心事重重,现在他发现自己比他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求到陆长漓符篆的夫人出了店铺,再回家的路上忽然拐了一个弯,拐进了一个人少的胡同里。

不远处,正有一个素朴的马车在那等着。

马车到了跟前,她主动下了马车,朝着对方走去。

在她走近后,马车帘子也掀了角,露出一张保养得益的脸。

“郑夫人,您要的东西,我给您求来了。”

夫人主动将陆长漓给她的符拿了出来,马车里的女子伸出细白的手将符篆拿走。

随后帘子放下,见对方没有任何话语,她一下就急了,“郑夫人……”

然而她刚出声,对方就打断了她,“马夫人,我说过的话自然算数,有了这张符,你的丈夫必然归家,你儿子的仕途必然能更顺利。”

闻言,马夫人安了心,“多谢郑夫人。”

郑夫人并没有出声,放下帘子后,车夫便赶着马车离开。

马夫人看着马车离开,深吸了一口气,她不知道郑夫人要这张符有什么用,只希望郑夫人能真的说话算话,她回去静候那位的大驾。

当晚,马夫人就等到马大人归家,而且还一脸惊恐之色。马夫人什么都没有追问,任劳任怨的伺候他用饭,沐浴。

马大人当晚就宿在她房里,而且第二天一早就召集院子里的所有人,将有些姿色的姨娘全都打发到庄子上去住,只留了两个姿色平平的姨娘。

不仅如此,那些略有姿色的丫鬟也全都给了卖身契和银子,一个不留。

一时间,马府上下哭的哭,喊得喊。

然而马大人根本不为之所动,不管谁哭,都心如磐石。

马夫人没有阻拦,也没有求情,更没有落井下石,即便这些漂亮姨娘被赶去庄子上,她也没有命人打压。

因为她不知道马大人现在这样的性子能维持多久,或许不久的将来,他又开始喜欢上貌美的女子, 与其让他纳一些底细不清楚的女子进门,倒不如这些人重新用着方便。

她要做的,是在马大人回心转意的这段时间将所有大事做定,儿子的仕途,马家的家产,尽数抓在自己手里,只要这些事情做完,以后马大人再做出些出格的事,大不了分府别过,再不然和离都成。

但这些设想的前提下,必须是她有自立的本钱。

马夫人这边雄心壮志,而郑夫人那边也没闲着,她从马夫人那拿到的符在回了郑家之后,便交给了郑家二房的小叔子。

今日和马夫人会见的是郑家大房,也就是郑氏的嫂子。郑老夫人年纪大了,不怎么管事,但她极为疼爱郑氏,连带着郑家一个哥哥和弟弟也都宠郑氏。

郑氏和离归家时,郑大夫人和郑二夫人对她既不热络,也没有落井下石。但他们对楚家却都是一个态度,冷眼旁观,甚至为了郑氏和离,他们还说过一些薄情寡义,十分狠毒的话。

现在楚家起复,他们自是怕了。

不仅怕楚家报复,更怕有些人为了讨好楚家,对他们下手。

所以郑老夫人提起要再嫁给楚家一个女儿时,郑大夫人和郑二夫人就都同意了。

郑老夫人只有三个子女,可郑大夫人和郑二夫人却都有待嫁闺中的女儿,虽然是错了辈分,但郑氏从前在楚家的待遇,她们门清。

楚司柬的年纪虽然大了些,可嫁给他却是享不完的福,几个妯娌和善,有什么好东西都是互相谦让的,家产更是在楚老夫人的分配下,不偏不倚,补足了所有人。

家中风气好,楚家又不纳妾,纵然以后楚司柬老死了,女儿在楚家守寡的日子都比别家的日子好过。

但奈何,这个提议被楚司柬否决了,郑大夫人和郑二夫人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所以寻了偏门。

两人各自询问了自己的女儿,郑二夫人的女儿不愿意嫁进楚家,这桩他们认为的好事,就落在了大房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