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百官施粥
京城,东城门外。
无数衣衫褴褛的难民已经齐聚在城门前,男女老少,妇孺儿童。
一个个面黄肌瘦,浑身满是泥泞。
城楼之上,一众文武百官在看到这城楼下的难民时,一个个面露难色。
更有甚者已经捂住口鼻,满脸的嫌弃之色。
李承民将这些人的举动尽收眼底,眼中更是失望。
“开城门,放粮!”
提声宣布之后,李承民看向众人,“诸位,也就随我一同下去吧。”
众人虽说心有不愿,可这是陛下命令,一个个也只能硬着头皮,跟在这位皇太子的身后。
城门缓缓打开,早就已经做好的热粥装在巨大的木桶当中,由马车拉出。
热粥的香味扑鼻而来,这些难民顿时想要拥上来。
但,手握兵器的一众士兵直接将这些百姓彻底隔绝,威严的气势让他们不敢再有任何上前。
很快,一群身穿官服的身影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当中,一个个难民当场愣住,这是怎么一回事?
百官当中,以皇太子李承民为首,直奔城外而来。
难民纷纷开始排好队伍,饥饿感加深,腹中的动静如擂鼓般响动。
“诸位不必争抢,热粥今日管够。”
拿起勺子,李承民拿过眼前头发凌乱的老妪手中的碗,直接将热粥盛满,随即小心奉上,“老人家,满吃,若是不够可以再来。”
老妪感激涕零,却并未急着喝下热粥,而是小心的递给了身下那个几岁大的小女孩手中。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这一幕犹如一根针狠狠插进李承民心中,百般难受之下,他这才再次命人拿来碗筷,再度盛了一碗热粥给老妪。
“老人家,这里还有,慢慢喝。”
有了李承民这位皇太子动手,姜为这位丞相也紧随其后。
其他百官虽有嫌弃,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其中唯有武官最为果断,一个个爽快至极。
城楼之上,身穿黑色龙袍的李显伦静静看着城下这一幕,脸上逐渐有笑意浮现。
城下百官模样尽数映入眼帘,而有的人甚至在偷奸耍滑,那满脸的嫌弃历历在目。
李显伦看了一眼身侧李海,仅仅一个眼神就已让李海知晓其中意思。
不多时,李海就已命人开始将未曾施粥的官员名字一一记下。
难民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而一众官员本就养尊处优,随着时间推移,已逐渐有人的身体吃不消了。
可没有当今圣上的开口,他们也不敢私自休息。
城内。
周策与范瑶坐在马车上,远远的看着东城门的方向,入城处有禁军所在,任何人都不得靠近一步。
来到此处,周策正是想要见见那位皇太子,可以目前情况来看,注定是见不到了。
“这位圣上能做出此举,就足以证明是明君。”
“天下大同,未尝不可。”
放下车帘,周策握住了范瑶白嫩如玉的小手,温柔一笑,“夫人,可曾想要出城去玩玩?”
“东城门已封……”
“不还有其他城门吗?”
周策笑着说道:“有苏林在,安全自然不必担心,而且你我也不会离开京城太远。”
“我听闻北城门外有一条护城河,可以捉鱼虾。”
范瑶两眼发亮,当即便是答应了下来。
……
一晃来到下午,东城门外的百官一个个几乎虚脱的坐在地上,眼前难民的数量终于减少不少。
李承民也是一身狼狈,模样与昨日的李炎并无差距,他也终于知晓为何昨日李炎会如此的劳累。
姜为来到李承民身侧,奉上一碗热粥。
“殿下。”
李承民摇头拒绝了这碗热粥,随即朝着百官看去,有人疲惫坐在地上歇息,但也有人装作一副气喘吁吁的模样。
“偷奸耍滑之辈,还真是不够少。”
姜为目光看去,见到那几人时也是无奈摇头,他知晓这几人今后官职恐怕不保。
而他这位丞相也是无能为力。
终于,难民彻底离去。
也就在此时,身着龙袍的李显伦在一众禁军的保护下,从城中走出。
百官纷纷惶恐起身,正欲行礼,却直接被李显伦抬手制止。
“不必行礼,今日也是辛苦诸位了。”
“但,有人居然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偷奸耍滑,真以为朕不知道?”
犹如雷霆一般的声音轰然落下,直接吓得几个官员瘫软跪地。
“朕不杀你们,但今日之事却也要你等长记性!”
李显伦随即看了一眼李海,只见李海拿着记好的名册上前。
“凡是李海念到名字者,官员需捐钱,捐粮。”
“有不服者,尽管来朕面前说。”
一个个官员吓得面色铁青,甚至有人不等李海念出名字,就已主动跪地。
一时之间,竟有三分之一的官员被念到了名字。
“诸位,可以回去休息了,今日之事希望诸位能够牢记于心!”
冷眼看了一眼跪地的众人后,李显伦直接转身离去。
皇宫,御书房内。
李承民已是换上干净蟒袍,来到了此处,“儿臣见过父皇。”
李显伦不紧不慢的将手中奏折合上,带着一抹笑容朝着李承民看来,“承民,今日你也够累的,为何不多休息休息?”
“儿臣担心难民之苦,无法安心休息。”
李承民满脸担忧,“不知这些百姓之后会去往何处居住?”
“你放心,朕早已安排人替他们准备好了住处,遮风挡雨不是问题,此事已交给户部尚书前去处理。”
李显伦随即转移了话题,问道:“承民,你觉得朕今日所做如何?”
“儿臣觉得父皇做得很多,本就应该让这些官员有此体会。”
李承民坦然说道:“若不让这些官员体会这些生活,他们就永远都是高高在上,不知百姓疾苦。”
李显伦很是欣慰,抚摸着身下的椅子,感慨万千。
“承民,朕年纪大了,这个位置也坐不久了。”
“姜为是一个可信的人才,他为丞相,很合适。”
“至于你所说的周策为国师,眼下还不能轻易定论。”
李承民点头,认真说道:“儿臣知晓,而且近日儿臣依旧会去往白马书院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