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灰狼568 作品

第304章 哈伯 - 博施法引发的全球震动与美国政坛风云

>>>

[预定诺贝尔奖的合成氨法]

[化工企业巴斯夫(BAsf)的壮举。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德国化学产业引发的世纪革新。]

[破碎的马尔萨斯陷阱。]

[用空气制造面包的魔法师。]

[化学的胜利。人类的胜利。以及德国的胜利。]

当这些醒目的标题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时,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一项能够彻底改变粮食产量和火药产量,使其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的新技术——哈伯 - 博施法,就这样横空出世,瞬间点燃了全球的热情。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英国对德国即将因这项技术而飞速发展的工业力量警惕万分,一想到德国即将大量涌现的军需物资,两国便焦虑不安。

而德国正为研发该技术的弗里茨·哈伯,向卡尔斯鲁厄大学授予奖项,甚至还在考虑为其颁发勋章。在科学界,对于这项世纪大发现应授予诺贝尔奖的主张,几乎没有任何异议。

“真是乱成一团了。”在美国,联邦政府、参议院、众议院等政府机关、行政与立法部门都忙得不可开交。商务部、农业部、国务院的人们笑得合不拢嘴,政客们一想到美国中部大平原等地的农产品会因此增产多少,就垂涎三尺,活像一群迫不及待的鬣狗。

“少爷,他们请您马上出席常务委员会。”詹姆斯匆匆走进办公室,对杜鲁门说道。

“我是财政部的,叫我去干嘛?”杜鲁门一脸疑惑地问道。

“如今在美国,您可是唯一独占哈伯 - 博施法相关许可的人,您当然得出席。”詹姆斯解释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杜鲁门喃喃自语,可不是嘛,他们肯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美国国会内人潮涌动,杜鲁门乘坐的福特汽车在过度的仪仗和护卫下,缓缓进入国会。这虽是一辆普通款的福特汽车,但因其厚度如装甲车一般,引得记者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辆防弹车。

毕竟,拥有这种福特t型车的,在美国目前只有杜鲁门一人。

“先把记者们清开。”杜鲁门对护卫说道。

“是。”护卫们立刻行动起来。

杜鲁门拒绝了记者们的拍摄。

当下他并不想在媒体前露面,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普鲁士秘密警察曾企图暗杀他的新闻如今己广为人知;另一方面,实在没必要非得让大众知道他的长相。

大众对他一首抱有英雄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印象,没必要破坏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华尔街英雄”这个头衔对他来说己经足够了。

“请让一让!”护卫车辆鸣着喇叭,一群护卫人员迅速从车上下来,有条不紊地疏散记者。

或许这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大家都很识趣,毕竟杜鲁门的安保可不是小事。

“记者们都乖乖退下了。”护卫回来报告。

“国会里面更热闹。”杜鲁门微微皱眉说道。

“是参议院听证会吗?”詹姆斯问道。

“对,参议院常务委员会召开了临时听证会,而且是公开听证会。”杜鲁门回答道,不过,他心里清楚,这次听证会很可能会变成一场“款待会”。

农业部、商务部、国务院自不必说,那些想从哈伯 - 博施法中分一杯羹的参议员们肯定到处都是。

“农业部长、商务部长、国务卿都纷纷示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詹姆斯感叹道。

“那些贪婪的家伙,大家都是老相识,这种场面不过是场适当的应付罢了。”杜鲁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微笑。

杜鲁门在喧闹的人群簇拥下,沿着参议院走廊前行。安保人员紧紧跟随,连参议员们都投来打量的目光。

但参议员们不敢轻易招惹这些安保人员,因为他们己经察觉到,安保人员中混有特勤局(ss)的人。要是惹恼了他们,可能会被白宫暗中报复,毕竟白宫的民意支持率超过90%,他们没必要在政治上自寻死路。

“好久没参加听证会了。”杜鲁门轻声说道。

“您肯定能应对自如。”詹姆斯信心满满地说。

“不是担心我应对不好,而是担心听证会报道出来后,民众的舆论反应。”杜鲁门轻声笑了笑,然后从容地走到听证会会议室门口。

咔嚓,安保人员握住门把手,为他打开门。听证会主席的目光立刻投向刚要入场的杜鲁门。

“这恐怕会成为一场备受瞩目的听证会,媒体肯定会大肆报道。”杜鲁门心中暗自想着。

一进入听证会现场,西面八方的相机闪光灯就刺眼地闪烁起来。

快门声如潮水般涌来,但杜鲁门己习惯这种分贝,保持着镇定。

“请安静。”主持公开听证会的工作人员敲响了议事槌。

今天召开听证会并亲自出席的常务委员会,是参议院农业及林业委员会。

“都是些老面孔啊。”杜鲁门心中想着,虽说有点好笑,但反正这就是一场“款待会”。杜鲁门只要轻松应对提问,然后离开就行了。

对哈伯 - 博施法垂涎三尺的常务委员会政客们,能做的也不过是讨好他罢了,毕竟他独占了这项技术。

“听证会现在开始。”随着主席的宣布,众人的视线瞬间集中过来。联邦政府财政部长坐在这儿,本就很引人注目,这些熟面孔们目光聚焦,让杜鲁门莫名感觉很神气。

都是自己人,那就赶紧结束吧。

任谁都能看出,农业委员会的委员们迫不及待想开始提问,但遵循重视程序的参议院传统,他们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宣誓等各项流程。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的美国政治中,参议员们就如同各个联邦州选出的“国王”,南北战争前就延续下来的参议院政治中,这些“国王”的风范,依然对美国政治有着巨大影响。这意味着,不是只有杜鲁门能带着一群身着黑色正装的壮汉西处走动。

形式上的程序一结束,问题如雨点般砸来。

“杜鲁门部长,农业委员会有问题要问您。”一位委员率先开口。

“请讲。”杜鲁门礼貌地回应。

“据我们所知,目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英国尚未获取哈伯 - 博施法的工艺。”委员说道。

哈伯 - 博施法并未完全向公众公开。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德国处于战争时期,弗里茨·哈伯又是狂热的爱国分子,一心效忠德国,毫无公开的意愿。

若不是巴斯夫(BAsf)将哈伯 - 博施法改良以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美国也无法获得该工艺。

“该生产工艺,德国除美国外,未向任何国家公开,目前诺贝尔奖委员会也在敦促其公布详细工艺。”杜鲁门回答道。

“哼,为了爱国心连诺贝尔奖都能放弃的科学家可不多见。”杜鲁门这句冷嘲热讽的话,引得周围人发出一阵轻笑。

德国的弗里茨·哈伯宣称,为了德国的胜利,他可以放弃诺贝尔奖。

毕竟,这位疯狂科学家为了德国的胜利,研发出毒气并对协约国使用,对他还能有什么期待呢。

“那么,我的问题是。”农业委员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拥有哈伯 - 博施法的杜鲁门部长,您打算如何运用这项技术?”

这是来之前就预料到的问题。

这是那种既想适当给杜鲁门脸上贴金,又不能过于谄媚,否则民众会敏感反应的刁钻问题。

但也没必要搞得敌对,所以杜鲁门干脆利落地回答了。

“我计划优先向‘国内’的粮食巨头们提供许可。许可将通过拍卖的方式授予。”杜鲁门说道。

“如果是国内粮食巨头的话……”委员思索着。

“首先嘉吉(Cargill)和AdLC(日后Adm的前身)肯定会参与。最近被美国银行收购并将总部迁至美国的路易·德雷福斯(Louis dreyfus)也会参与。”杜鲁门详细地说。

当然,这里的美国银行指的是杜鲁门投资银行。

路易·德雷福斯的总部在这个时代迁至新泽西州,新泽西州是当时的避税天堂,也是对企业友好的联邦州之一,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也将总部设在新泽西州。

实际上,路易·德雷福斯和标准石油公司一样,运营中心都在纽约。

这时,旁边一位农业委员急忙插话。

“等一下,您的意思是,国内粮食巨头参与,海外粮食巨头连候选资格都没有吗?这似乎不符合商业公平原则。在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竟有这种管控?”

“嗯?”杜鲁门皱起眉头。

从这些用词上,杜鲁门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

这家伙肯定收了海外粮食巨头的贿赂,海外粮食巨头的话,这个时期应该是在荷兰的邦吉(Bunge)吧?虽然它后来迁至美国圣路易斯,但此时还是海外巨头。

“很抱歉,我是美国公民。我担任美国财政部长,有义务优先考虑美国的利益,并为美国而行动。”杜鲁门义正言辞地回答。

“哦哦哦……”wow——!在神圣的参议院里,响起了对杜鲁门的小小欢呼声和口哨声。

没错,在美国,为了国家利益的选择,永远是正确的。

公理是最简单却又最有力的武器。

杜鲁门可不会把那些收了海外贿赂的叛国贼,粉饰成什么正人君子。

“哈伯 - 博施法是一种能极大提高农业产量的神奇工艺。但反过来说,它能大量生产作为联邦政府物资储备项目的战略物资——粮食资源。从外交角度看,这项工艺本身就是战略物资。”杜鲁门继续解释道。

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当然,政府不会以战略物资为由没收这项技术。

农业部不会运营企业,而且为了实现粮食的大量生产,由粮食巨头们持有该项技术更为合适。

毕竟,美国向来有不过多干预民间经济的传统。

“我打算仅为美国使用这项许可,为此,我将在向国内粮食巨头拍卖许可后,只向这些粮食巨头公开该技术。也允许联合投标。”杜鲁门就此划清界限。

允许联合投标,意味着多家企业可以携手参与,这就相当于公开告诉大家,粮食巨头们可以组建卡特尔联盟,凭借强大的现金调动能力来掌控局面。

但就目前而言,这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当下能迅速将哈伯 - 博施法应用于农业并实现商业化的,只有粮食巨头们。

虽然杜鲁门是嘉吉(Cargill)的大股东,也是路易·德雷福斯(Louis dreyfus)的实际控制人,但这并不影响决策。

“当然,针对农业领域和化工领域等不同应用领域,都会分别进行投标。”杜鲁门深吸一口气,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句能让美国民众兴奋的漂亮台词。

“在此,我郑重宣布,我将努力让这项技术成为只属于美国、为美国所用、服务于美国的战略物资。”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杜鲁门!杜鲁门!杜鲁门!”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形象塑造成功。

原本应安静进行的听证会,变成了喧闹的集市。

大家都被杜鲁门只为美国使用哈伯 - 博施法这番话打动。

“谢谢大家。”回答了几个问题后,杜鲁门起身离开座位。

闪光灯闪烁,杜鲁门在安保人员的保护下,挡住记者们的提问和相机,走向福特t型车。

再次走在参议院的走廊上,杜鲁门心情放松了些。

跟在他身边的詹姆斯说道:

“少爷,听证会顺利结束了。”

“除了中途插话的那个蠢货,其他都很轻松。实际上,农业及林业委员会几乎被北部州的参议员独占,除了几个蠢货,其他人都是自己人。”杜鲁门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实际上,不仅今天,他平时也频繁作为证人出席常务委员会的听证会,这是有原因的。

仔细分析杜鲁门的发言就会发现,实际上除了德国,只有他独占哈伯 - 博施法,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是为了更稳妥地独占技术,积累正当理由。”也可以说是形象洗白。为了从邪恶的垄断资本家形象,转变为为美国而战的爱国志士,所以今天他出席了听证会。

但农业及林业常务委员会的参议员们也不简单。

“啊,刚才那个议员,想必如我所料,背后有海外粮食巨头支持。不过,其他议员们估计也各自有一家粮食巨头作为赞助商。”杜鲁门说道。

“你看到刚才那些参议员的表情了吗?”

“表情?”詹姆斯疑惑地看着他。

“对,表情。我宣布允许联合投标的瞬间,那些参议员紧绷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那表情简首绝了。”杜鲁门笑着回忆道。

他们当然会紧张。

农业委员们背后站着粮食巨头。尤其是嘉吉(Cargill)和Adm,以中部大平原的明尼苏达州为中心,正展开激烈的粮食竞争。拿不到哈伯 - 博施法,就等于死路一条。

如果不允许联合投标,只能进行拍卖投标,那两家公司肯定会拼上公司命运,展开大出血式的竞争,投入巨额现金。

毕竟,拿不到就会死,没办法。

“但如果可以联合投标,大家携手合作,既能提高垄断壁垒,又能降低风险。”这就是双赢。

“而且……我频繁出席这些麻烦的听证会,还有另一个原因。”杜鲁门神秘地说道。

打破的马尔萨斯陷阱。

以农业革命和哈伯 - 博施解决人类问题的伟大功绩为幌子,在农业及林业常务委员会通过华丽的公开听证会吸引眼球,还有一个原因。

“詹姆斯,接下来一段时间,公开听证会就到此为止。剩下的改成非公开听证会,或者在党内会议上单独见面。”杜鲁门吩咐道。

“这样吗?”詹姆斯有些疑惑。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和党内中坚力量保持一致,还选择今天召开公开听证会吗?”杜鲁门问道。

咯噔。詹姆斯上车后,安保人员关上车门。

安保人员也登上护卫车辆,从西周严密护卫着杜鲁门的车,行驶在道路上。

杜鲁门像瘫在柔软的沙发椅上一样坐下。

“必须尽可能把视线引向农业革命。”杜鲁门缓缓说道。

“视线……啊。”詹姆斯似乎明白了什么。

“明天开始,会陆续有非公开听证会。”杜鲁门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军事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会、能源及商业委员会、拨款委员会等等……怎么样,光听名字,你还不明白吗?”

这就像是一层掩护。

总不能公然说要用哈伯 - 博施法大量制造杀伤性武器吧。

那样肯定会引发强烈反对。

先以农业革命为幌子做掩护,暗地里则要生产军需物资。

“军事委员会……”詹姆斯喃喃自语。

“对,欧洲人估计要变成肥料了。”杜鲁门冷笑着说。

毕竟是战争,而且是世界大战。

美国若想从战争中捞到好处,难道不应该充分利用战略物资,获取利益吗?

“但不能公然对媒体说这些,该掩护的就得掩护。”杜鲁门补充道。

拨款委员会为什么重要呢?

既然要做,能从国家预算中争取到投资支持资金不是更好吗?

尽快将哈伯 - 博施法商业化,对美国也有好处。

这是综合考虑农业、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因素后的决策。

此时的美国,别说国会预算局了,连预算委员会都没有。

“回归本职工作吧。”杜鲁门靠在椅背上,心中想着,一切都是为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