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隽 作品

第334章 清扫

就这么点时间,本来没了心跳的老王爷在陶恒的努力下竟然溢出一句闷哼。

“哎呀妈呀,诈尸了!”

“这!这就是神医?!”

陶恒淡然起身,轻拂衣袖,宠辱不惊。

他越如此,越让人高看。

“王爷!我的王爷诶!”

响亮的哭嚎声由远及近,王府管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跑到老王爷面前。

“王爷!您若是走了,留下老奴可怎么活啊!”

老王爷听不得这种丧气话,即使虚弱得不行,还是强撑着反驳:“还没死呢!”

管家哭喊又持续了一会儿,反应过来之后便戛然而止。

他泪眼朦胧地抬眼,透过眼中的雾气,却看到老王爷正瞪着眼看他。

“老主子,我也来陪你了!也好,同日死,也算是全了一场主仆缘分。”

陶恒自认好心,为了提醒他回到现实,狠狠在他背上拍了一巴掌。

“嗷!”管家痛呼一声,“谁打我?”

老王爷气呼呼地重复:“回神!”

管家瞪着眼看了老王爷许久,最后露出一个傻笑:“王爷,您还活着呢!”

老王爷傲娇地瞥他一眼:“我命可大!”

确定老王爷安全,管家才来得及询问发生了什么。

待听完事情经过后,他瞪向陶恒和许彬:“你们明知道王爷年岁大了经不得刺激!你们这是谋杀!”

老王爷:“那什么……”

“王爷您先别说话!”老管家丢下这句话,继续怒骂,“亏得你们还是朝廷命官,一点道理不讲不说,脸也不要了!”

老王爷尴尬地扯了扯他的袖子:“不是,我这不是他们害的!他们来之前我就有点不舒服,我没被吓到,只是凑巧犯了病,还多亏陶大人相助才能活下来。”

管家脸上的怒气瞬间凝滞。

他望望天,又望望地:“那什么……失礼了……”

看得出来, 他真的很尴尬。

他语无伦次地道了歉,腰背微驼,像是恨不得缩成一团。

幸好这时候府医过来,将他从窘境中解救出来。

当下最重要的自然是老王爷的身体,检查过没太大问题,府医去给老王爷开药,其他人才聚在一起开始议论正事。

“你们怎么会从天上掉下来?”

也不怪老王爷奇怪,他好好儿在院子里休息,面前忽然落下来两个人,换谁谁不惊讶?

“不是从天上,”许彬掩饰般举起茶杯喝了一口,“是从墙上。”

做的时候没觉得,但是被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他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羞耻。

老王爷奇怪道:“为什么要爬墙……”

“我们是来探望您的。”

许彬和陶恒对视一眼,似是为了显得理直气壮,两人重重地地点了点头。

“探望我?”

这话说出来,不管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不信。

老王爷也没有拆穿他们,干巴巴地道:“没想到还有人惦记着我这老头子呢。”

沉默片刻,他决定不再纠结这个话题:“还没有感谢陶大人,若非陶大人,今日这一劫,我怕是没法度过去。”

陶恒轻笑:“说不定是天意呢,天意希望王爷渡过此次危机,所以冥冥之中指引我们过来,可见啊,王爷的福气还长久着呢。”

老王爷被他几句话哄得露出真切的喜悦:“你啊!长了张好巧的嘴。”

“不过是说几句实话而已。”

“哈哈哈!可见我们确实有缘分,不过我醒来之后似乎看到你在按压我的心口,这是什么说法?”

管家耳朵竖起。

他听下人和侍卫们说了,王爷本来是没有呼吸了。

乖乖,那可不就是已经死了?

死了的人竟然还能救回来,这换谁谁不好奇?

“王爷可知道元秀书院?”

“知道啊!”

“前不久,书院在公主的提议下开了门急救课,这门课谁都可以去听,难度也不大,刚刚我用的法子,便是急救课所学,所以算起来,王爷该感谢的是公主才对,否则我们就是来了也只能干看着。”

皇帝闻言,不由看向郑珣。

这事他知道。

元嘉在三年前就提起过急救班的想法,但是她提出的一些急救之法可谓是前所未闻。

毕竟是关乎人命的大事,谁也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

经过这些年不断地试验,一次次证明郑珣的法子有用,急救班的开班之事才确定下来。

当然,这还只是确定,又经过太医院许久的讨论,又添了一些关于常用草药和疾病的应急处理的内容。

经历这些波折后,前不久急救班才彻底落成。

因为这门课上许多急救之法都十分新鲜,所以许多人对此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这门课自然没传扬开来。

皇帝自然是相信郑珣的,他没有想到的是宣传急救班的机会来得这么快。

光幕内,老王爷注意到了陶恒在提起郑珣时忽然加重的语气。

于是他就开始脑补了。

公主可是有预知的本事,虽然后面证明这本事是有限的,但就如陶恒所说,说不定就是上天觉得他命不该绝,所以才给了公主指示。

难怪陶恒进不来王府后竟然连翻墙这种法子都想了出来,肯定是公主有过吩咐。

这事确实是不方便暴露,这次公主可以预言是因为有上天指示,若是被其他人知道,恐怕会以为公主对未来真的就无所不知。

老王爷在通过脑补完善事情的经过和逻辑,但是陶恒却因为他的沉默开始忐忑。

幸好的是,他即使再慌乱也不会自乱阵脚。

即使心中山呼海啸,他的神情还是稳得不行,整个人就是一种放松的姿态。

就连知道他真实目的的许彬都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受了什么指示。

只有郑珣知道因果。

【他就是装,故弄玄虚,明明是他自己带了引老王爷犯病的香囊……都以为是他救的人,谁能想到老王爷会受苦也是因为他】

【偏偏他还是为我办事,说也不好说,不说又怕他玩脱】

郑珣都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胆子,万一老王爷没救回来,他做的手脚哪怕没被揪出来,把老王爷吓死的锅也得扣他头上。

皇帝:……

他看着光幕中一身正气的陶恒,第一次产生了刮目相看的想法。

如果不是知道他做的事,只看他的模样,谁猜得出他的真面目?

这是真畜生啊!

不只畜生,他还胆子大,这样不择手段的人,十分适合用来做脏事儿,就是万一反噬,那可就太毒了。

老王爷一无所知,对陶恒十分感激:“陶大人,这次多亏了你和公主,管家,去把我屋里那个盒子拿过来。”

管家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没过多久,他就带着一个大盒子回来了。

老王爷没有避着他们,当着他们的面打开了盒子。

盒子里有许多东西,比如那一大摞的大面额银票,一些珍奇的宝石玉石……

老王爷拿出一叠银票递给陶恒,顺带也分了一点给许彬:“一点心意……”

许彬连忙摆手:“我可什么都没做,无功不受禄。”

陶恒也没有收下银票:“这可不是我的功劳,我只是个跑腿的,王爷要谢就谢公主。”

主要是他就是罪魁祸首,若仅仅是算计老王爷一把也还好,但是算计过后还要接受对方的好处,未免太龌龊了。

如果他是这样的人,哪怕再有本事也得不到公主的重用。

老王爷没在意他们的拒绝:“也是,想来两位也是不缺银钱的,这样的谢礼太过庸俗……”

陶恒和许彬眼皮子都是一跳。

不是,谁会嫌银子多啊,即使不算多缺钱,但是他们也不是非常富裕啊!

陶恒打断他的话:“王爷若是真的想要感谢,随便给公主一块青玉便是,公主喜欢青玉。”

老王爷恍然:“多谢指点!”

绕了这么大一圈,目的总算达到。

又待了一会儿,陶恒和许彬告辞离开。

离开王府之后,许彬犹豫地问:“也不知道做到这种程度是否足够。”

“这件事急不来的。”

“也是,只能慢慢去试了。”

这一日过得实在精彩,在京城的宗室面前个个闹得鸡飞狗跳。

可这样一天下来,直到第二日小朝会,收获依旧为零。

自从郑珣掌权之后,实行的就是大小朝会间隔的制度,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小朝会在御书房举行,大人们松散地站着,场面瞧着有些草率。

时间渐渐过去,要事终于讨论得差不多了,备受期待的光幕终于拉开。

这次的场景中没有齐永霁,而是展现了一个类似闹市的地方。

画面里,一个风姿绰约的青衣女子正在和一队卫队对峙。

青玉女子厉声道:“诶诶诶!各位差爷,这么凶巴巴地上门做什么?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啊?我们这儿可是正经地儿,有话好好说啊!”

“搜查。”

“哦?差爷可是领了差事?莫怪月娘多事,为了给姑娘们一个交代,月娘还是要多问一句的,各位可有搜查令?”

月娘并不慌乱。

锦文阁虽然做皮肉生意,但却是褐国皇都一等一的雅致地,这里的女子皆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这里行走的客人有文豪也有大臣,个个皆是显贵。

即使谁都知道这里的本质和其他青楼没什么不同,但是披上一层风雅的布,便处处都多了说法。

这些人对锦文阁十分推崇,也对这里处处维护,这就是月娘的底气之一。

侍卫拿着一张搜查令在月娘面前晃了晃:“劳烦月娘配合。”

侍卫知道这锦文阁背后有靠山,所以态度也不算强硬。

月娘看过搜查令,自然就没了阻拦的理由:“阁中姑娘娇弱,还望大人们手脚轻一些。”

搜查的侍卫点点头,领着人涌入锦文阁。

该说不说,这锦文阁还真有点东西,内里的布置十分精美,倒让人有些不忍心破坏。

加之忌惮锦文阁背景,侍卫们搜查的时候不算粗鲁。

搜查的人多,分开来很快就把锦文阁搜了个底朝天,毫无收获。

月娘一点都不意外,笑吟吟地问:“诸位可累了?要不吃点茶水再走?”

“不用,我们还有公务……”

领头的侍卫话没说完,就听到有人禀报:“锦文阁后有个宅子没搜。”

月娘一拍额头:“瞧我,倒忘了给大人说一声,咱们锦文阁背后有个连通的宅子。里面住的都是锦文阁最出名的姑娘。”

这院子可不是谁都能进的,只有姑娘的客人愿意花大价钱付银子,她们才有资格住进院子。

侍卫瞥了一眼说话的人:“我亲自去搜!你跟我一起。”

那提醒的小侍卫还以为自己立了功,颠颠儿地跟了上去。

谁知道离开其他人的视线后,侍卫头领忽然回头踹了他一脚。

小侍卫捂着被踢伤的位置,迷茫地开口:“队长……”

“蠢货!就你话多,就你能耐!就你爱出风头!”

骂了几句,侍卫头领还觉得不够解气,又连续给了那小侍卫几脚。

“你可知道后面院子里都是谁的心尖尖?得罪了她们,你以为我们能有好果子吃?”

他们这些小人物,就不该掺和到上头人的斗争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他们必须学会的生存技巧。

若是没有人提起,头领就可以假装不知道,但是被点出来之后,他就被架了起来,再想装糊涂也没说不过去了。

最后还是月娘拦下了他:“行了,这小伙子一看就是年轻人,估计什么都不懂,你这个当队长的多教教便是。”

小侍卫神色复杂地看向月娘,显然没有想到一个风尘女子竟然愿意帮他说话。

侍卫队长收回脚,警告道:“这次就罢了,下次放聪明点儿!”

青衣女子无奈地摇摇头,从身上拿出一管伤药:“擦擦伤口。”

队长冷哼一声:“月姑娘管他做什么?”

月娘轻声细语地解释:“若是他身上的伤被发现了,大人难免被议论。”

队长神色舒展:“走吧,去搜查。”

光幕外,郑珣笑容欣慰。

【哎哟,瞧这随身带伤药的习惯,一看就是我带的兵!】

【月娘真是个人才,这样的人若是在大雍,肯定前途一片光明,不过没关系,等褐国被大雍打下来……】

天下人才都会尽归她手。

大臣们面面相觑。

他们知道公主肯定会在大雍安排人手,但他们没想到,这才三年,公主便在远在千里之外的褐国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