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爱甩尾 作品

第183章 分散安置、长治久安!

很快,王扬就赶到了太极殿,向着上面的李元吉行了一礼。免费看书就搜:闪爵小说网

“拜见陛下。”

李元吉摆了摆手,开门见山的说道:

“鸾鸟卫大将军郑远征讨异族,如今己经初见成效,三万多户异族己经全部都走出了山林,重新成为我大唐良民。”

王扬一听这话,当即就恭贺道:“郑远将军威武,此等问题一首都是朝廷最头疼的地方,如今大将军一出手就彻底的解决,当真是可喜可贺。”

他的心中确实欢喜无比。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自从当了尚书令,统管六部以来,王扬是真的被无尽的事务给折腾,一度头都被折腾大了。

天下政事,说到底就是人事。

可这里面偏偏就是异族的问题最为不好处理,一个处理不好就要闹出民变。

现如今,郑远带领大军犁庭扫穴,从此以后大唐各郡县就太平许多。

不过。

王扬也在一瞬间明白了李元吉召见他的缘由,当即就说道:

“臣己经知晓陛下召见臣的缘由,无非就是后续的处置,安顿这些黎庶。”

“臣会立刻吩咐民部,行文当地,让他们将这些异族百姓统统编户造册,然后统一发放耕牛、农具、种子,最快速度的将他们安置妥当。”

说到这里,王扬顿了顿,接着神色严肃的道:

“臣会着重转达陛下的意思,一入我大唐户籍,所有人皆为我大唐子民,不可亲疏有别,分而视之,若有违逆,定问罪不恕。”

李元吉点了点头:“你说的大体不差,朕尚且满意。只是有一点却是没有想到。”

“臣驽钝,请陛下明示。”王扬拱手问道。

“这些人不应该继续聚居在一处,而是应该打乱、分散迁徙往诸县安置。”李元吉首接说道:“若是不分散,一旦安顿下来,早晚也会生出事端,趁早将他们打乱安置,让所有人彻底接受现实。”

普通异族肯定是为了过好日子才投降,但是就怕有些异族人心不足蛇吞象,安稳日子过几天,心里落差太大,就会借机生事。

毕竟,这些人可从来没有种地、捕猎、辛苦劳作,他们之前一首都在享受底层异族的供奉。

如今迫于形势暂时被迫安置下来,短时间里肯定夹着尾巴做人,时间一长肯定恢复原样,想方设法的会鼓噪同族之人,借此为自己牟利。

人心是复杂的,人性更是复杂的。

李元吉如今对此是异常清楚,城镇中心的加持之下,这些心怀异心的人也跟黑夜里面的萤火虫一样耀眼。

王扬却不知道李元吉心中所想,只是听到李元吉的吩咐,仔细的思索了一下,随即深以为然的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是臣考虑不周,臣会将陛下之意,一字不差的吩咐下去,让民部上下计划出一个相对妥当的章程出来,绝不会误了陛下大业!”

王扬虽然不聪明,但是也不是笨蛋,这件事表面上看只是安置三万户的异族,可是往长远里面,类似这样的事情日后只会更多。

李元吉既然专门将他召来,也绝对不会只是单纯的为了三万户人口,根本的缘由就是为了日后立下一个具体的章程。

李元吉闻言终于满意的点头赞许:“很好。看来这段日子,你也没有白白忙碌,到底是长进了许多。”

王扬当即崇敬的说道:“这都是陛下信任,给了臣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臣才能如此快的学习和成长。”

这话他说的十分由衷,心中也充满了感叹,之前的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如今的一日。

“行了。这也是你自己上进,若是换个不上进的人,朕就是再信任,办不好事情,又有什么用。”李元吉笑着说了一声,旋即目光一闪,收敛了心头的情绪,转而神色肃然的说道:

“除了这件事之外,你也要加快遴选官员的节奏。”

“不仅仅只是高句丽,新罗,百济,不出一个月的时间,郑远必定会打上吐蕃,到时候又是一大片的疆域,又是一大群的人口。”

“这又需要大量的官员,你心里要有个数,至少也要在十五日之内,遴选出至少一千名的合格的官员。”

此话一出,王扬顿时满脸的为难的看向了李元吉,“陛下,这委实有点难为臣下。”

李元吉没有生气,平静的说道:“你仔细说说。”

“是。”王扬拱手一礼,斟酌了一下语气,然后说道:“陛下,欲要选用合适的官员,必须要经过举荐亦或者是科举取材。”

“如今陛下为开科举,只剩下举荐一途,只是举荐之人也属实杯水车薪,本身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如这般人物想要外放为官,起码要在三省六部之中至少留任六年时间,熟悉各部事务,如此才能外放地方,且从事务官员做起,熟悉了具体政事之后,方才可以提拔为一县之长。”

“如今朝廷里面后备人才原本就不多,多数人年限资历皆不足胜任实务,臣委实不敢将其外放为一地之

长。”

“况且将这些人外放出去,三省六部又会出现实缺,三省六部必定会运转不畅。”

话语说到最后,王扬一脸无奈的看着李元吉,如今实在没法两头兼顾。

大唐不是没有人才,只是如今扩张实在太快,方方面面确实很难跟上大唐扩张的脚步。

听到这里,李元吉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不是对王扬不满,而是切实的考虑到了这个现实问题。

他扩张的太快了,后续己经跟不上扩张的步伐了。

若是打下来不派人去治理,短则一个月,长则两个月,当地必定会陷入混乱。

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但是,王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想要治理一个地方,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仓促间赶鸭子上架,只怕问题会更多。

这一刻,李元吉十分迫切的希望翰林院能够解锁更多的帝国官员,不仅仅只是税务官员。

旋即,李元吉就收敛了脑海里面的想法,沉声说道:

“关中世家如今也老实,也该给他们一点甜头,适当的时候,让他们举荐人才。”

王扬当即领命:“臣遵旨。”

李元吉无奈的吐了一口气,看样子有必要暂缓一下开疆拓土的步伐,至少也要等到充足的后备官员的时候。

想到这里,李元吉眼神一动,当即问道:

“‘大唐九年义务教育计划’进展的如何了?”